博碩士論文
發布日期:109-01-30
更新日期:113-07-10
年度:108年
作者:郭峻欽
畢業學校:國立中正大學
畢業系所:台灣文與創意應用研究所
獎助金額(萬元):8
論文摘要: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在於關懷自1988年「還我母語運動」後,客家族群在文學面向上的傳播狀況與意義。具體上,本論文藉由聚焦「桐花文學獎」,並以文學社會學、深度訪談以及母題分析作為研究方法,對桐花文學獎的活動結構以及文學成果進行考察。
本論文參考了侯伯.埃斯卡皮(Robert Escarpit)《文學社會學Sociologie de la littérature》所提出的現代文學活動模型,針對組成桐花文學獎活動的各要素:得獎者、活動辦理單位、發行網進行考察,以探討涉入該文學獎活動運作的外部因素,且在其影響之下的活動運行情形。然而,有別於商業性文學活動的運作力道是來自於文學生產供應與讀者需求前提下的互動,桐花文學獎則是在活動辦理單位引導下致使活動運行方向呈現由上而下的單向線性關係。故此,桐花文學獎活動辦理單位的內部力學結構將決定活動的走向。
本研究有三個發現:一、客委會的行政力量是推動桐花文學獎運作的重要外部因素,其所訂定的活動宗旨與徵稿規章涉入文學生產機制,而這對日後桐花文學獎審美典範的形塑造成影響。二、桐花文學獎出現了桐花、客家生活經驗、客家歷史事件以及客家文化符號四母題分類,新的典範模型的浮現帶來擴大台灣客家文學討論範疇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得獎作品中所呈現的當代客家群像,說明了客家族群具有貼和社會脈動的能動性。三、在桐花文學獎贈送書籍的策略下,公共圖書館系統儼然成為其最有效益的傳播管道。然而實際情形則囿於其得獎作品集於公共圖書館館藏的比例與分布並不理想,致使難以發揮最大的傳播效益將桐花文學獎的文學成果帶進讀者的閱讀視域。
關鍵詞:台灣客家文學、文學社會學、桐花文學獎、發行網、
- 瀏覽人次: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