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施政績效
發布日期:109-03-19
更新日期:109-03-19
客家委員會
108年度施政績效報告
公告日期:109年3月19日
壹、前言
一、本會為我國中央級客家事務專責主管機關,以振興客家語言文化為使命,108 年度施政計畫之策訂,係依據總統的客家政策主張及107年1月31日修正施行之客家基本法,重建母語普及的客家社區;積極找回客家觀點的歷史詮釋權,建構屬於全民共享的客家歷史記憶;並以「文化加值」策略發展客家經濟,讓生活、文化、生態、產業形成有機連結;據此,本會致力開創客家文化價值,共創主流新典範,整體營造客語薰陶環境,確保客家語言、文化永續發展;透過藝文能量累積,活化在地產業,打造全臺客庄亮點;運用網路、數位行動等新媒體載具,活絡客家傳播,提升外溢效果;同時,積極拓展客家國際深度交流,多元展現臺灣文化內涵,以創造下一個客家的美好年代!
二、本會依據行政院108年度施政方針,配合中程施政計畫及核定預算額度,並針對經社情勢變化及本會未來發展需要,編定 108 年度施政計畫,其目標如次:
(一)建立客語推廣機制,營造友善客語生活環境。
(二)創新客家文化價值,共創主流文化。
(三)推動客庄創生及促進觀光發展,繁榮客庄經濟。
(四)打造慢活客庄示範場域,逐步拓展全臺客庄。
(五)提升客家傳播質量,傳遞客庄在地能量。
(六)推動國家級客家在地知識,整合並擴大客家學術能量。
(七)促進臺灣客家及青年國際交流,推動成立國際客家組織。
(八)強化北館(臺灣客家文化館)、南園(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定位,深化文化扎根與在地連結。
三、本會為求慎重,由本會范副主任委員於109年2月26日召開檢討會議,逐一檢視各項目標推動成果,以確立本會施政績效報告內容。
貳、機關105至108年度預算及人力
一、近4年預、決算趨勢(單位:百萬元)
年度 預決算 |
105 |
106 |
107 |
108 |
|
普通基金 (公務預算) |
預算 |
2,551 |
2,779 |
2,472 |
2,921 |
決算 |
2,507 |
2,742 |
2,458 |
2,907 |
|
普通基金 (特別預算) |
預算 |
- |
27 |
761 |
803 |
決算 |
- |
27 |
704 |
786 |
|
特種基金 |
預算 |
- |
- |
- |
- |
決算 |
- |
- |
- |
- |
|
合 計 |
預算 |
2,551 |
2,806 |
3,233 |
3,724 |
決算 |
2,507 |
2,769 |
3,162 |
3,693 |
*本施政績效係就普通基金部分評估,特種基金不納入評估。
二、預、決算趨勢說明
(一)預算部分:
1、105年度較104年度減少3,900萬元,主要係減列客家特色產業創新發展計畫等社會發展計畫及公共建設計畫等經費。
2、106年度較105年度增加2億5,484萬元,主要係增列客家語言深耕計畫等社會發展計畫及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客家浪漫臺三線等經費。
3、107年度較106年度增加4億2,780萬元,主要係增列客家傳播行銷計畫等社會發展計畫及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客家浪漫臺三線等經費。
4、108年度較107年度增加4億9,061萬元,主要係增列客家傳播行銷計畫等社會發展計畫及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客家浪漫臺三線等經費。
(二)決算部分:
1、105年度預算執行率98.28%,預決算比較賸餘4,385萬元,主要原因係撙節支出及標餘款所致。
2、106年度預算執行率98.69%,預決算比較賸餘3,687萬元,主要原因係撙節支出、人員缺額尚未進用及標餘款所致。
3、107年度預算執行率97.8%,預決算比較賸餘7,096萬元,主要原因係撙節支出及標餘款所致。
4、108年度預算執行率99.2%,預決算比較賸餘3,115萬元,主要原因係撙節支出及標餘款所致。
三、機關(含所屬)實際員額(近4年資料)
年度 項目 |
105 |
106 |
107 |
108 |
人事費占預算比例(%) (人事費/預算數) |
6.73% |
6.29% |
6.90% |
6.21% |
人事費占業務費比例(%) (人事費/業務費) |
13.44% |
12.99% |
13.75% |
12.44% |
職 員 |
104 |
109 |
109 |
110 |
約 聘 僱 人 員 |
33 |
37 |
37 |
37 |
警 員 |
0 |
0 |
0 |
0 |
技 工 工 友 |
8 |
7 |
8 |
8 |
合 計 |
145 |
153 |
154 |
155 |
*警員包括警察、法警及駐警;技工工友包括駕駛;約聘僱人員包括駐外僱員。
參、推動成果具體事蹟
一、建立客語推廣機制,營造友善客語生活環境(影片資料詳如108-1、108-2)(一)鼓勵全民參與客語認證,參與人數創新高
1、多元推廣客語學習、鼓勵參與客語能力認證,並因應特殊需求提供團報在地認證服務,客語能力初級認證連續2年報名人數突破新高,皆逾1萬5,000人報名參與,提升客語能見度。
2、鼓勵幼童於黃金關鍵時期學習客語,並接地氣順應民意提供「在園認證」服務,提升幼童應試便利性,幼幼客語闖通關認證連續2年破萬位幼童參與,108年計1萬2,416位。
3、為鼓勵客語回歸家庭日常生活中使用,誘發家庭成員共學客語之動機,進而傳承客家文化,並增進聽、說客語的自信與榮譽,發展客語生活化之學習環境,舉辦「108年度客語家庭表揚活動」,營造家庭傳承客語之目標。分別於北、中、東、南4區舉辦「108年度客語家庭表揚活動」,符合表揚資格之1,292個家庭,計有834個家庭出席表揚活動(北區221個、中區333個、東區69個、南區211個)。
|
|
鼓勵客語回歸家庭辦理客語家庭表揚活動 |
(二)推廣客語為教學語言,大幅提升學校客語教育比例
1、家庭是學習語言的第一個環境,也是最重要的環境,目前相關的研究顯示,母語沉浸式教學已經被公認為是復興母語最有效的教學方法,藉由營造以客語為主要使用語言的情境,提供學童全客語的學習環境,提升師生接觸客語頻率,為擴大辦理效益於108年5月20日續與教育部會銜發布「客語沉浸式教學推動實施計畫」,創造師生及同儕間以客語為日常生活溝通語言。108學年度擴大計11縣市、89校(園)、202班、4,463位學童參與,較107學年度81校(園)、171班、3,713位學童參與,增加8校、31班、750位學童,以自然習得方式,逐步讓客語成為生活語言。
2、另配合12年國教課綱深化客語教育,推辦「客語結合十二年國教校訂課程實施計畫」,鼓勵各校於正式課程中,結合沉浸式客語學習,以互動、生活化的學習方式,將客家文化植基於現代生活;108學年度計擴大補助12縣市、65校、433班學生參與,較107學年度11縣市、52校、291班學生參與情形,成長幅度近5成,增加學生學習客家語言文化之頻率,並讓各族群有機會接觸客家。
3、輔導高雄市美濃區吉東國民小學成立全國第一所客家實驗學校,以「客家」文化為概念,規劃適合「客家」孩子的學習需求,藉由實驗教育課程,讓學生找回對客家文化的喜愛及熱情,讓客家人的生活文化應用在生活中,並透過學生廣度涉獵深度探索,將融合過的文化知識,內化成為屬於自己的文化涵養及生活經驗,讓吉東學童對客家文化高度認同、與社會結合,並與世界接軌,連結全球客家展現客家全球移動力。108學年度新生入學人數計21人,占全校學生數1/4以上。
|
|
高雄市吉東國小成立客家實驗學校 |
高雄市美濃國小推辦客華雙語教育 |
(三)創造客語使用環境,確保民眾講客權利
為營造客語之使用環境,使客家人口聚居地區以客語為通行語,俾於日常生活廣泛使用,依客家基本法制定「客語為通行語實施辦法」,據以推動政府機關(構)、民間企業及團體共同營造友善客語使用環境,促進客語服務普及性;並培訓客華語、客英語、客日語、客閩語口譯人才,藉以擴展客語在各專業領域的使用性。另開創先例首度與苗栗縣議會及縣政府合作,於議會殿堂使用客語答詢,讓客語邁入公共領域,進而提升客語尊榮感。
|
本會與苗栗縣合作推動議會答詢使用客語 |
(四)跨域合作擘劃客語師資培育藍圖
依據客家基本法第12條規定,與教育部共同研擬及發布「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客語師資培育資格及聘任辦法」,爭取客語師資權益,並積極與各地方政府(如桃園、新竹、苗栗等)溝通優先進用通過客語能力中高級認證之合格教師或教保服務人員事宜,確保客語教師任教權,提升本土語教師教學地位。
(五)締造客家語文基礎建設
為永續保存客家文化、呈現客語的全貌,本會自106年起建置臺灣客語語料庫,將文字及語音數位化,創建臺灣第一個本土語言語料庫,迄今蒐集四縣(含南四縣)、海陸、大埔、饒平、詔安等腔調客語書面語料達500萬字、口語語料達10萬字,並完成語料庫斷詞系統、權威詞控管系統及後臺管理系統雛型,加速客語進入智能發展行列,為客語傳承開啟新時代藍圖。
|
建置臺灣客語語料庫第一階段成果發表 |
二、 創新客家文化價值,共創主流文化(影片資料詳如108-3、108-4、108-5、108-6)
(一)推展客家文化藝術,呈現客家文化多元風貌
1、辦理補助客家學術文化活動:補助地方政府、國內民間團體及公私立各級學校計626案;辦理「108年推展客家學術文化活動訪查計畫」150場次,實地了解補助單位辦理情形。
2、辦理「2019客家美展」,以「心景/新境」為策展主軸,從歷史整理的角度出發,全面搜羅當代傑出客籍藝術家的創作風貌及表現,包括油畫、水彩、膠彩、水墨、雕塑、陶藝、版畫、複合媒材及數位多媒材等類型,邀請來自全臺各地112位客籍前輩、中生代及新生代藝術家共同參展,展出逾150件作品,於108年5月17日至7月3日止,在國立中正紀念堂、苗栗臺灣客家文化館、屏東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共展出3場次。
3、辦理「美濃鄉思情-曾文忠邀請展」,曾文忠老師以美濃老街、美濃河、美濃田園故事三種面貌的畫作,記錄不同時代下的美濃鄉土情懷與歷史痕跡,本次展出共47件油畫與水彩作品,於108年7月13日至8月7日,在國立國父紀念館博愛藝廊辦理。
4、辦理「浪漫客庄攝影展」,邀請國內外22位攝影家,包含客家重量級的葉裁老師、梁國龍老師,及國際攝影家法國Hervé Bernard(艾飛 貝納)、Martial Verdier(馬歇爾 維迪耶)、韓國吳宰赫、日本熊谷俊之、馬來西亞張榮欽與胡航生、印尼Agatha Bunanta、泰國Wei Fu、香港曾嘉樂及澳門郭向新等,其中Hervé Bernard為知名攝影家與坎城短片導演,並獲國際影展肯定。攝影家們在桃園、新竹、苗栗及臺中28鄉鎮市區,用細膩的視角,將客家人文做了最新的詮釋,從客家先民拓荒走過的歷史軌跡、耕作智慧、無形文化資產的表演藝術、技藝、到現代客庄的常民生活,採擷豐富的客家人文影像,並精選150件作品,於108年12月26日在二二八和平公園舉辦首展。
|
2019客家美展 |
|
美濃鄉思情-曾文忠邀請展 |
|
浪漫客庄攝影展 |
(二)扶植客家藝文團隊及創新發展客家藝文,厚植客家文化生命力
1、辦理輔導藝文團隊成長計畫,108年度補助48個客家藝文團隊,提升藝術表演能力,培植客家藝文人才,並提供展演平臺。
2、辦理2019精緻客家大戲《潛園風月》巡演活動,由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擔綱演出,於108年7月13日至10月18日,在苗栗、臺南、新北、臺東、桃園、新竹、臺中及高雄等8縣(市)巡演8場次。
3、辦理「臺灣歌舞劇《藍彩霞的春天》」,改編李喬老師同名文學作品,重現書中60、70年代的臺灣風華歲月,並首度採用客語、閩南語、華語、原住民族語、手語等5種溝通語言,結合現代聲、光、影音先進科技與舞臺藝術,讓觀眾現場體驗及感受李喬老師深具內涵的文學世界,分別於108年11月9日、12月21日在苗北藝文中心及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演出2場次,約2,100人次觀賞。作品反映出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把受到壓迫凌辱和自我反抗真實片段搬上舞臺,以歌舞劇方式展演。
4、辦理「文學音樂劇場-築詩·逐詩」,本劇以曾貴海醫生詩文為主要創作藍本,透過音樂、舞蹈及多媒體重新詮釋,展現客家詩文之美與對臺灣土地的情感,由本會及新古典室內樂團共同製作,於108年1月5日至6日及9月21日在國家音樂廳演出2場次及衛武營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戲劇院演出1場次,共計約4,960人次觀賞。
5、辦理「客家舞臺劇《諸葛四郎》」,紙風車劇團改編自本土漫畫家葉宏甲先生的作品,劇中結合多媒體動畫、華麗歌舞、快節奏的武術,緊張刺激的推理,與真摯感人的親情,搭配演員與現場觀眾的互動,是一部全年齡皆可以共同欣賞的客家舞臺劇,分別於108年4月6日、7月20日、10月10日及11月29日,在高雄美濃國中、苗栗巨蛋體育館、彰化縣二林中正國小、新竹孔廟前廣場共演出4場次,共計約1萬3,400人次觀賞。
|
2019精緻客家大戲《潛園風月》巡演活動 |
|
臺灣歌舞劇《藍彩霞的春天》 |
|
文學音樂劇場-築詩·逐詩 |
|
客家舞臺劇《諸葛四郎》 |
(三)跨域型客家文化活動,提升客家文化能見度
1、辦理「2019客家桐花祭」主題音樂會活動,於108年4月20日及4月27日,在苗栗臺灣客家文化館、竹北林家祠舉辦「聽見桐花音樂會」及「四月踏雪音樂會」,邀請國內外的遊客一同賞桐花,也來聆聽客家音樂饗宴,共約2,500人次參與。
2、辦理「2019第54屆六堆運動會」活動:開幕典禮於108年3月16日假屏東縣立內埔國民中學舉行,本屆賽事計286隊報名參與,各項運動賽事、趣味競賽、藝文晚會及閉幕典禮等業於3月16日、17日圓滿辦理完竣,合計約2萬5,100人次參與。
3、首度辦理「客家歌謠交流觀摩賽」,透過客家社團成果展演,促進地方客家鄉親凝聚客家情,也鼓勵長期耕耘客家歌謠的社團與長輩們,跨區交流一同站上臺,108年10月26日至11月24日辦理南區、北區、中區及東區4場賽事,共約332隊6,541人參賽。
4、 辦理108年度客家傳統戲曲收冬戲:補助高雄市等12個鄉(鎮、市、區)及景勝戲劇團等9個劇團,自108年10月6日至12月22日於高雄、苗栗等9縣(市) 巡演12場次,合計約1萬100人次觀賞。
5、辦理「2019臺灣客家音樂節」系列活動:「2019臺灣客家音樂節」在108年11月30日起跑,持續一整月於全國5縣市展開系列演出,有傳統客家八音的拚場與匯演,以及融合客家元素的流行音樂、爵士音樂、三六九交響樂、內灣鐵道時光、阿卡貝拉比賽、合唱客家比賽等,一系列音樂活動以多樣化的元素呈現全新的客家音樂風貌,相關系列活動如下:
(1)「【沿途】黃連煜2019亞洲巡迴演唱會」臺北場。(2)「陳永淘頭擺的事情22週年音樂會秋冬巡迴新竹場」活動。
(3)2019東區秋季國際爵士音樂節活動7場次。
(4)2019客家合唱比賽。
(5)浪漫臺三線客家音樂地圖音樂會。
(6)「HAKKA WHAT FESTIVAL客庄鐵道時光」活動2場次。
(7)「客家八音拚場及與匯演」臺北場及美濃場活動。
(8)《台灣客家369樂章》世界首演音樂會。
(9)「《四月望雨》華人女性作曲家風情畫」活動。
(10)2019客家流行音樂大賽。
|
《客家歌謠交流觀摩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