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施政績效
發布日期:114-03-23
更新日期:114-03-24
客家委員會
113 年度施政績效報告
公告日期:114 年 3 月 20 日
壹、前言
一、本會職掌全國客家事務,致力復振客家語言文化、積極推動客家族群主流化,113 年度施政計畫之策訂,係依據總統客家政策、「客家基本法」及「國家客家發展計畫」,驅動客家介入主流,促進多元社會與文化形成;完善客語學用環境,提升客語活力;厚植客家文化力量,推展客家藝文動能;推動客庄社區經濟發展。
二、本會依據行政院 113 年度施政方針,配合核定預算額度,並針對經社情勢變化及本會未來發展需要,編定 113 年度施政計畫,其目標如次:
(一)辦理「客家青年論壇」,瞭解青年意見制定客家政策。
(二)厚植族群文化認同意識,強化臺灣客家參與國際事務。
(三)拓展客語通行範疇,強化講客意識與氛圍。
(四)推動客庄社區經濟,提升客庄量能。
(五)梳理客庄文化地景,營造客庄人文場域。
(六)提升客家文化價值,打造多元藝術客庄文化。
(七)創新客家影視內容,多元主流傳播文化。
(八)積極跨域合作交流,創造多元對話。
(九)賡續蒐整重要文物(獻)及推動研究調查,厚實及推廣客家研究。
(十) 多元展示手法及節慶特色推展客家文化。
(十一) 鏈結在地資源,以園區作為推廣文化之基地,深耕在地文化傳承。
貳、機關 110 至 113 年度預算及人力
一、近 4 年預、決算趨勢(單位:百萬元)
二、預、決算趨勢說明
(一)預算部分:
1、110 年度較 109 年度減少 2 億 3,486 萬元,主要係減列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客家浪漫臺三線等經費。
2、111 年度較 110 年度增加 10 億 8,814 萬元,主要係增列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客庄 369 幸福計畫及中央政府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預算等經費。
3、112 年度較 111 年度增加 6 億 3,946 萬元,主要係增列「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之經費。
4、113 年度較 112 年度減少 7 億 155 萬元,要係火車頭園區新建工程已近完工減少之經費。
(二)決算部分:
1、110 年度預算執行率 98.8%,預決算比較賸餘 3,911 萬元,主要原因係因應立法院決議受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撙節支出及標餘款所致。
2、111 年度預算執行率 99%,預決算比較賸餘 4,462 萬元,主要原因係撙節支出及標餘款所致。
3、112 年度預算執行率 99.1%,預決算比較賸餘 4,282 萬元,主要原因係撙節支出及標餘款所致。
4、113 年度預算執行率 96.6%,預決算比較賸餘 1 億 4,599 萬元,主要原因係撙節支出及標餘款所致。
三、機關實際員額(近 4 年資料)
參、推動成果具體事蹟
一、辦理「客家青年論壇」,瞭解青年意見制定客家政策
(一)為配合賴總統青年政策,如何提升客家青年在公共事務中的參與,本會於 113年 11 月 30 日及 12 月 7 日,分別於臺灣客家文化館及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辦理
2 場次客家青年座談會,透過座談會邀集青年蒞臨參與並發表意見,以瞭解客家青年關心之議題方向做為後續相關政策建議。
(二)為落實賴總統客家政策及國家希望工程客家方案,本會業於 113 年全國客家日辦理「2024 全國客家日-客家青年論壇」,邀請副總統蕭美琴親蒞勗勉,並請圓山大飯店董事長葉菊蘭以「好奇、熱情的社會關懷穿越劇」為題進行演講,向在場客家青年勉勵。另,邀請曾吉生、蘇志明、陳治安及黃脩筑等 4位傑出客家青年分享他們在地方創生、文化紀錄、農業創新等不同領域的實踐經驗,展現客家青年的多元活力。
二、厚植族群文化認同意識,強化臺灣客家參與國際事務
(一)《關懷客家 放眼天下—徐正光學‧政經歷》新書發表會
2021 客家貢獻獎「終身貢獻獎」得主徐正光教授,是籌備客家委員會的重要推手,也是臺灣客家研究學會創始人,從事客家研究及發表多篇重要客家學術著作,除投入社會運動、推動「還我母語運動」外,亦曾擔任臺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及客家雜誌社社長,在建構國內外客家知識體系、行政體制及建立永續客家文化發展架構等居功厥偉,為學術與社會各界所推崇。為彰顯徐正光教授對客家事務之貢獻,爰委託專業團隊編撰《徐正光先生回憶錄》專書。本書不僅是徐正光教授的個人傳記,亦是客家發展史的重要足跡,照亮客家前景與發展,於 113 年 1 月 5 日舉辦新書發表會,計 120 人參與。
(二)客底文化發展計畫
為鼓勵各族群跳脫族群框架,探尋、認識自我族群身分及文化特質,本會前於 111-112 年與客底主要分布聚落所屬之 6 個地方政府(宜蘭縣、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臺南市及屏東縣)共同辦理「客底文化發展試辦計畫」,已初步提升客底聚落學校學生及社區居民對於多元族群之認知;為賡續推動計畫並擴大辦理範圍,促進在地公民參與,本會續推辦「113-114 年客底文化發展計畫」,除上開 6 個地方政府,增加新北市及南投縣政府為辦理機關,共計 8個地方政府參與,運用「認識」及「體驗」方式,連結社區、學校、社團等單位共同合作進行在地擾動,進而帶動學校能應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設計分齡族群認知學習課程,讓青少年從小認識族群文化及建立族群意識,並藉由在地公民參與式的親身投入,形成社區凝聚力、創造在地化議題,以多重認同取代單一認同,強化臺灣多元族群認同意識。
(三)推動「113 年客家新南向國際交流合作專案計畫」
為加強臺灣與新南向國家之客家連結及合作,提升公民國際參與能力,113 年持續推動「客家新南向國際交流合作專案」,分別於 6 月至 9 月出訪新南向國家進行文化交流,含山狗大樂團赴馬來西亞檳城進行 4 場音樂巡演,及參與檳城島讀書店與城視報舉辦的「多元族群和藝術創作」座談會,與當地藝文工作者相互交流;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與馬來亞新山客家公會及當地客庄聚落進行拜會交流踏查,另辦理客語推廣分享座談會、客家藍衫吊飾 DIY 體驗活動及「品味客家‧情誼共融」等活動;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執行「東南亞客庄地方創生交流計畫(2/3):社區創生在地化」計畫,赴馬來西亞砂拉越州及新堯灣,參與「新堯灣倡議:2024 年砂拉越—臺灣鄉村發展與地方創生跨國論壇」及進行移地教學課程等;國立聯合大學執行「客庄文化 風華再現」計畫,與馬來西亞拉曼大學共同辦理「客家研究與在地文化產業」學術座談會,並於金寶梅江公會舉辦「客家神龍信仰文化與苗栗𪹚龍」論壇。
(四)伯公照護站
本會與衛福部及直轄市縣(市)政府於 106 年 11 月起開始推辦「伯公照護站」計畫,推動至今,已有 12 個縣市共 70 個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29 個非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計成立 517 個據點,另為提升「銀髮力」,計輔導 327 個「伯公照護站」與附近國中小及幼兒園共同推辦「老幼同樂」,打造伯公照護站成為傳承客家語言文化之基地。
(五)辦理「2024 原客青少年三對三籃球賽」
「2024 原客青少年三對三籃球賽」於 113 年 7 月 4 日至 20 日順利完成北區(桃園市)、中區(苗栗縣)、南區(高雄市)、東區(花蓮縣)等 4 場次預、複
賽,各場前 4 名球隊計 64 隊(265 位選手、293 位啦啦隊員),晉級參加 8 月24 日假新竹市立體育館舉辦之全國總決賽。
(六)「客家青少年國際事務訪問團」
為鼓勵青少年參與國際事務,促進海內外客家文化交流,展現臺灣客家多元樣貌,本會特籌組「客家青少年國際事務訪問團」赴海外執行親善訪問工作,以體現客家文化世代薪傳新氣象、行銷臺灣客家,並培育客家青少年國際事務人才。113 年甄選出團員 12 名,於 113 年 7 月 31 日至 8 月 16 日前往澳洲及紐西蘭二國,進行國際事務、青年議題探討、文化交流與觀摩學習及志願服務。
三、拓展客語通行範疇,強化講客意識與氛圍
(一)擴展客語多元學習領域,落實客語校園 K-12 計畫
1. 為營造多元有利客語學習環境,擴增幼兒園及中小學客語學習永續發展成效,以校園為基地,落實推動客語學習之三大基礎計畫,包括「客語生活學校計畫」、「客語沉浸式教學計畫」及「客語結合十二年國教校訂課程計畫」,將在地語言文化融入教學活動,以達早期沉浸模式;113 學年度核定10 縣(市)、107 校(園)、271 班參與客語沉浸式教學計畫(含全客語幼兒園);11 縣(市)、51 校、349 班參與客語結合 12 年國教校訂課程計畫,及
18 縣(市)413 校辦理客語生活學校計畫。
2. 賡續補助苗栗縣僑育國小辦理「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推動客英雙語輔導計畫」、雄市吉東國小辦理「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輔導支持團隊計畫」及花蓮
縣鳳仁國小辦理「客家實驗教育籌備期計畫」,期透過非傳統體制之實驗教育理念,將客家語言、文化及歷史脈絡充分融入學校課程。
3. 本會自 111 學年度起鼓勵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之幼兒園參與全客語教學行列,迄 113 學年度計有有桃園市新奇屋幼兒園、新竹縣北埔鄉新欣幼兒園、苗栗縣銅鑼鄉中興國小附幼、公館鄉小木偶幼兒園及頭屋鄉頭屋國民小學附幼、高雄市美濃親親幼兒園及屏東縣內埔鄉私立立群幼兒園及萬巒鄉立幼兒園五溝分班等,共 5 縣(市)8 所 25 班加入全客語教學行列。
(二)辦理 2024 學生講客暑期夏令營
1. 本會為營造普遍客語活力環境,提升客語社群活力,113 年賡續辦理學生講客暑期夏令營活動,並擴大邀請公私部門共同參與,營隊活動首重客語學習,且類型包括客庄走讀型、知識探索型、手作體驗型、創客技藝型、數位科技型及樂活運動型,共計核定 53 個單位 86 梯次計 2,880 人參與。
2. 本會並與客家文化發展中心(含南北 2 園區)合作辦理客語培訓體驗活動,共辦理 10 梯次,讓各教育階段後生子弟體驗瞭解客家語言、文化、歷史脈絡及民俗風情。
(三)辦理世界名著轉譯客語文讀本推廣計畫
為豐富客語閱讀教材,引領青少年汲取精神養分,認識經典裡之客語用字遣詞及客家語言文化之美,擇適合青少年閱讀之世界名著 White Fang《白牙》採英文直譯客語四縣腔進行,由鍾榮富教授主譯,彭欽清教授及高翊峰老師審校,並印送國家圖書館、政府出版品展售處、客家專責行政機關、客家院校系所、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之圖書館、公私立高中、國中及本會指定之其他單位等處;此外並辦理「世界名著轉譯客語讀本」新書發表會推廣活動。
(四)試辦地方政府設置客語少數腔調教學資源中心
本會為避免客家語言日漸流失,並推廣客語少數腔調教育學習,自 113 學年度起訂有「補助地方政府設置客語少數腔調教學資源中心試辦計畫」鼓勵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成立客語少數腔調教學資源中心辦理教材研發、教師增能並提供行政資源與支援等工作,讓客語少數腔調從教育領域築底,進而擴散至家庭社區,113 學年度補助雲林縣政府辦理上開計畫。
(五)學習、交流威爾斯語言復振經驗
為讓教學現場校長、老師及相關人員瞭解威爾斯語教育體系、學習環境營造情形及推廣威爾斯語方式,本會延續前一年度出訪英國威爾斯地區之成功經驗,於 113 年 10 月 14 日至 22 日由本會及陳仁富教授、張學謙教授及推動客語為教學語言績優者和推動客語為通行語評核績優單位人員等 18 位組團前往英國威爾斯幼兒園暨國小及中等學校入班觀議課,並與學者專家深度對談,汲取教學經驗及增加教學知能;另並於 113 年 12 月 16 日辦理返國交流座談會匯聚前開出訪人員考察意見,作為後續在校園推廣客語及營造客語學習環境之參據。
(六)引導學生同儕自然講客,辦理客語對話能力競賽
為讓客語逐漸成為校園生活語言,引導學生同儕在校園中使用客語溝通,113年賡續辦理全國中小學客家藝文競賽-客語對話能力競賽,並首次辦理分區初賽,將參賽隊伍區分為一般地區與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等兩大類,藉此機制讓更多有參與意願之學生有組隊挑戰之機會。不同過往客語相關競賽,多以歌唱、表演或戲劇等表演型態進行,強調學生客語對話能力,讓競賽貼近日常生活為主軸,引導學生不受限於樣板化之內容,不須背誦文稿,而以生活用語與同學自然對話討論,共計 190 隊參賽,包括國小中年級組 53 隊、國小高年級組 68 隊、國中組 47 隊、高中組 22 隊。
(七)辦理 113 年客語教學論壇暨表揚典禮
1. 本會為表揚推動客語教學辛勤付出的學校、幼兒園及人員,113 年計表揚客語教學卓有成效之學校及幼兒園 3 所及推行客家語言文化成效優良人員 12位,並獎勵每所績優學校、幼兒園新臺幣 20 萬元,每位績優教學人員國內外增能進修之機會;前開表揚典禮業配合世界母語日活動業於 113 年 2 月21 日假公務人力發展中心福華文教會館辦竣;另 114 年度共計 13 所教學績優校園及 16 位教學績優人員獲得肯定,並規劃於 114 年 2 月 21 日辦理表揚典禮。
2. 另本會為呈現在學校內推動客語教學成果,並彰顯對世界母語日之重視,於上開表揚典禮後接續辦理客語教學論壇,期待透過教學績優學校及人員分享客語教學推動經驗,探討少數語言母語推動模式及實務分享,並引入他國語言復振經驗,汲取更多經驗借鏡學習,進而擴大客語教學成果。
(八)深化客語本體發展,兼顧客語保存傳承及數位應用
1. 持續辦理共下來打嘴鼓實施計畫,補助縣市政府、大專院校及民間團隊前往長者習慣常聚集打嘴鼓之場所,採集客家耆老以客語自然對話之語音,113年核定 67 個單位參與,收錄 67 小時語音資料,後續將收錄於客語語料庫及語音資料庫應用,兼具保存與傳承意義。
2. 維運臺灣客語語料庫,持續匯集客語語料並予以數位化,以永續保存客家文化資產,並提供客語教學推廣加值應用及研究發展,至 113 年累計蒐集四縣(含南四縣)、海陸、大埔、饒平、詔安等腔調客語書面語料達 750 萬字、口語語料達 127 萬字,將持續蒐集語料並優化相關系統功能。
3. 維運臺灣客語語音資料庫,持續蒐整、錄製客語語音辨識語料及語音合成語料,至 113 年完成已完成語音辨識語料 1,391 小時(含媒體資料);語音合成語料 192 小時;客華平行辭庫 24 萬 8,788 詞,同時進行客華雙向語音對譯技術模組、語音輸入法應用程式及客語在醫療及教學等場域之應用系統開發,並於 113 年 2 月起開放四縣腔及海陸腔語音資料,以無償、非專屬授權方式供各界申請授權使用。
4. 為讓民眾享受資料庫系統相關應用所帶來之便利,並逐步展現客語與數位科技結合之開發成果,推動相關應用如下:
(1) 製作「Hakka 客語輸入法」應用程式,支援四縣腔及海陸腔,並提供客語拼音和語音輸入功能。在輸出方面,除了客語漢字,另提供客語漢字
轉圖片、客語拼音以及客語漢字加註拼音等功能,讓目前無法在行動裝20置顯示的難字有替代選項,於 113 年 9 月 25 日在 App Store 與 Google
Play 平台上架,提供免費下載使用。
(2) 建置「客語線上即時翻譯」,提供四縣腔及海陸腔之客華、華客文字翻譯,以及客語漢字轉客語拼音等功能,於 113 年 12 月 25 日於臺灣客語
語音資料庫網站上線。
(3) 哈客網路學院於 113 年 3 月起,每週推出 1 則「客語 AI 主播影片」,結合 AI 製圖與影片合成技術,藉由 AI 主播播報並進行客語詞彙例句教學。
(九)推動客語為通行語,獎勵承辦人與績優單位
為落實《客家基本法》及《客語為通行語實施辦法》,本會自 108 年起,每年均透過對地方政府進行成效評核及獎勵,鼓勵各單位加速推動客語為通行語,增進公教人員以客語提供服務之能力,並公開表揚年度推動成效績優之單位,期間亦成立專業輔導團隊,協助各機關精進各項客語措施。112 年度評核結果,由苗栗縣政府獲「優等」,新北市等 8 個直轄市、縣(市)政府獲「佳等」;鄉(鎮、市、區)公所計有臺中市石岡區公所、苗栗縣三義鄉公所及新竹縣芎林鄉公所等 3 個公所首次獲「特優」;苗栗縣公館鄉公所等 32 個公所獲「優等」,桃園市中壢區公所等 23 個公所獲「佳等」,合計 67 個直轄市、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區)公所獲獎,另有 55 人獲推動客語有功人員獎,由本會公開表揚及頒發績優單位獎勵金 6,530 萬元。
(十)強化社區復振客語能量,營造客語社區環境,提升客語社群活力
為擾動地方,喚起講客意識與風氣,進而凝聚社區居民共識,共同發想、參與客語社區營造,辦理「客語社區營造」計畫,核定補助 15 案;另結合各式客語研習共學資源,多元化應用客語,如客語親子、同儕共學團體方案、應用客語研習活動等客語研習活動類,補助 28 案。
(十一)推動客語家庭計畫,讓客語在家庭扎根,開創全客語托育環境
為鼓勵客語回歸家庭日常生活使用,引發家庭成員共學客語之動機,進而傳承客家文化,並增進民眾聽、說客語之自信與榮譽,自 97 年度首次辦理「客23語家庭表揚活動」,至 113 年度迄今已累計表揚 4,218 戶家庭。另本會與地方政府協力合作,廣泛徵集各界有意願參與或成為客語家庭,結合培力課程、親子活動等措施提升講客意識,至 113 年 12 月底已募集約 1 萬 2 千戶。
(十二)客話講故事活動
利用講故事輔以多元活動(如手作、唱跳等)創造兒童自然學習客語環境,促進客語親子共學,提升家庭客家認同。活動自 111 年度與各縣市合作辦理以來已益趨常態化,至 113 年度共計 14 縣市 32 單位辦理逾 580 場次客話講故事活動,另本會為建置講故事人才資料庫,持續辦理客話講故事人才培訓,累計至 113 年共計已有 119 人結訓,相關人員持續投入客話講故事活動,成為各單位客話講故事生力軍。
(十三)講客宣講活動
1. 為了讓民眾瞭解客語傳承面臨之現況,正視客語瀕危的嚴重性,鼓吹民眾隨時隨地多講客語,讓客語能聽得見、看得到、用得著,廣泛招募對客語傳承有熱忱的人員擔任「講客宣講員」,113 年度培訓通過之講客宣講員計有211 人,並由本會安排至各類客家藝文活動場合,以深入淺出的演說與活潑宣傳方式,喚醒民眾的客語意識與行動力。
2. 自 113 年 11 月至 12 月,辦理全臺講客宣講巡迴活動,平日由宣傳車巡迴客庄傳遞講客重要性,周末假日則化身舞台車舉辦場宣講活動,搭配有獎徵答互動環節及客家藝文團體、在地社團精彩演出,帶動當地講客意識;嗣後行動胖卡車持續於客庄地區繞行,並前往客語生活學校,安排講客宣講員入校宣講,向莘莘學子傳遞「講客」重要性;12 月起結合全國客家日系列活動,由講客宣講員前往在地鄰近地區公共場域進行宣講,鼓勵民眾多講客,向更多民眾進行宣講,共同形塑全臺講客氛圍,將客話講轉回日常生活。
四、推動客庄社區經濟,提升客庄量能
(一)打造客庄在地品牌,輔導產業數位升級
1. 輔導地區冠名產業品牌:內山苦茶油、桶柑餅、酸柑茶、貓裏紅茶、內埔釀匠、竹田醬油、內山桔醬、公館福菜等 8 項客庄特色產業。協助產業業者與華山未來市、審計新村、誠品駁二店、Pinkoi、Momo 等 5 家知名線上線下通路合作拓展銷售管道。另與吳寶春麥方店、圓山大飯店、臺虎精釀、黑浮咖啡、米其林綠星主廚簡天才、老四川巴蜀麻辣燙等企業異業結盟,研發創新餐點,擴大客庄在地產業的能見度,將客庄在地產業融入現代生活及家庭,吸引民眾走入客庄消費,建構社區經濟圈。未來將持續推廣傳統客家美食,將定義客家料理或客家核心食材(簡稱客食 Ha-Food),結合現代飲食概念,導入創新思維,開發客食創新使用場景,形塑品牌價值,逐步擴大生產量能,將客食打造為國際旅客來臺觀光及國民外交的宣傳利器之一。
2. 運用數位工具輔導客庄產業、行銷及觀光等面向,113 年已經完成使用雲服務 248 家、數位工具 350 家、數位支付 149 家,共計 747 家。
(二)推動客庄社區經濟,建立共同幸福的客庄
為維繫客庄社區主體的存在與永續發展,辦理「客庄社區經濟實驗鄉鎮試辦計畫」,按經濟活力指數、老年人口比例及客家人口比例等指標,擇選苗栗縣獅潭鄉、新竹縣峨眉鄉及屏東縣高樹鄉等 3 處實驗鄉鎮,透過蒐整現地訪視及調研成果,並召開推動委員會議、參與式溝通座談會及資源整合協調會等方式,協助鄉鎮擬定社區經濟中長程推動計畫,供鄉鎮未來發展及施政之26依循,藉此重建客庄社區經濟,促使客家人口回流,也讓客家語言、文化能永續發展。
(三)形塑客庄生活美學,推廣臺三線觀光旅遊
為使更多國內外旅人認識臺三線文化廊道周邊客庄產業、旅遊、人文特色、在地生活故事、食宿及活動資訊,持續編輯製作客庄新生活美學季刊「臺三線公路旅遊雜誌」,共 4 期,以創新生活美學及體驗旅遊的視角,記錄客庄在地人文及生活態度,同時協助沿線客庄地區業者,增加多元行銷管道,開啟臺三線觀光行銷新契機。
(四)鼓勵青年走入客庄,體驗客家文化行銷客庄
為鼓勵青年走入客庄,首次舉辦「來去客庄尞」短影音徵件活動,邀集全國18 歲至 20 歲本國籍青年至 70 個文化重點發展區的客庄旅遊,並拍攝上傳含5 句客語之短影音,以創新方式有效行銷客庄觀光,吸引更多青年走入客庄。
(五)參加旅遊、美食展會行銷客庄遊程體驗客家文化
1. 參加「高雄市旅行公會國際旅展」、「台灣美食展」及「2024ITF 臺北國際旅展」,以「客庄小旅行」及「Ha-Food 客食.食客」為策展主軸,邀集369 客庄觀光旅遊、餐飲及伴手禮等特色產業業者共同參展,強化客庄美食及觀光亮點特色,推出逾百條客庄遊程,提供業者多元展售平台。
2. 補助地方政府辦理桐花小旅行活動,設計結合客庄在地美食、農特產品、藝文活動及特色店家之 35 條遊程,體驗人數逾 4 萬 5,000 人;另優化及擴充「客庄小旅行」網站服務功能,設計「客庄景點」、「Ha-Food」、「樟之細路」、「玩客攻略」等多元主題專區,提供遊客食宿遊購行等便利資訊。並運用 IOT 技術,於全臺 20 處賞桐景點建置微氣象站及縮時攝影,長期觀測花況及蒐集氣候數據,並創設「桐花花況預測平台」,以提供全臺民眾最快最新之桐花花訊,帶動桐花祭期間客庄觀光人潮。
3. 辦理「2024 客庄遊程競賽暨輔導計畫」,以遊程競賽方式廣邀旅行社及社區團隊參賽,於「國外來台旅遊組」、「國內旅遊組」及「國內體驗組」三組別共遴選出 31 條優質客庄遊程,吸引不同目標族群至客庄深度旅遊,體驗在地文化。
(六)辦理「2024 客家小炒全國爭霸賽」,有效帶動獲獎餐廳業績成長客家小炒全國爭霸賽已邁入第 4 屆,113 年持續與北、中、南、東四區地方政
府共同合辦,於花博公園花海廣場辦理總決賽,由「亨味食堂」與「寒軒國際大飯店」分別獲得傳統組及創意組冠軍。賽後以「KOL 網路名人行銷」、「Gomajl 餐券平台聯合行銷」等方式推廣獲獎餐廳知名度,有效提升店家營業額 3-5 成。
(七)推辦「2024 國際自由車環台公路大賽-浪漫台三線站」,拓展國際能見度本會主辦國際自由車環台公路大賽「浪漫台三線站」國際賽事,邀集新竹縣、苗栗縣及臺中市政府共同合作,透過自由車賽事展現臺三線蒼翠蘢綠壯闊之自然風光及人文景緻,並廣邀在地學生及社區居民組成「在地人文、地景藝術特色加油站」、「國中小學加油站」、「在地鄉民加油站」於賽道沿線為遠道而來國內外選手加油。同時,透過歐洲體育臺 Eurosport(含 1 臺、2臺及 APAC 臺)涵蓋歐亞超過 50 個國家,以逾 20 種語言轉播,拓展臺三線客庄國際能見度。
五、梳理客庄文化地景,營造客庄人文場域
(一)複合式「客庄生活交流中心」,打造親子同樂、老幼共融空間
客庄生活交流中心將「客庄客廳」概念實現,以客庄民眾生活需求為本,打破公共設施特定目的與使用的藩籬,透過複合式空間服務在地需求,結合永續經營、持續活化的精神,強化在地客家文化的發展動能,打造地方鄉親交流、傳承文化新據點;客庄生活交流中心專案全國核定 23 案,計畫區域包括宜蘭縣、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臺中市、南投縣、彰化縣、雲林縣、屏東縣、花蓮縣及臺東縣,遍布北中南東各地,均衡各地客庄發展。
(二)推動在地歷史記憶空間,保存客庄重要歷史脈絡
補助地方政府辦理文化資產修復再利用,計有「苗栗縣歷史建築『獅潭日式庄長宿舍』修復再利用工程」、「桃園市歷史建築八德呂達川祠堂修復工程」、「苗栗縣歷史建築『南庄鄉大同路宿舍群修復工程』」等執行案件 19案,並專案受理地方政府提報地方記憶輔導團共 8 案,藉以協助推動後續文史資料蒐整及民眾溝通工作;另委託實踐大學辦理「𠊎等記得:客庄在地記憶的紀念形式徵件」活動,吸引社會各界好手共同參與客庄地方記憶與紀念儀式的設計,共計徵得投件 87 組,入圍 30 組進入模型製作決選,最終選出 5組優選與 1 組首獎,並將入圍模型作品移師「2024 臺灣國土展」策展,7 天展期共吸引 4,500 多人次到場參觀。
(三)推動「客庄文化發電機」,重塑鄉鎮級圖書空間功能
延續屏東縣六堆長治、萬巒、內埔、麟洛、高樹及新埤鄉立圖書館示範計畫,以鄉鎮級圖書館為實踐場域,透過空間改造及相關軟體資源挹注,打造優質閱讀文藝空間之客庄文化發電機,擴大補助專案至全國,核定補助新竹縣 5 案、臺中市 2 案、高雄市 2 案;苗栗縣、南投縣、雲林縣、花蓮縣、臺東縣各 1 案,共計 14 案。
(四)推廣「樟之細路」國家自然步道
持續與民間步道組織合作,辦理「樟之細路」沿線 22 條古步道環境清整、手作步道維護及 9 處工作站維運,並邀請日本九州觀光協會、澳洲比布蒙步道基金會等國外步道組織走訪樟之細路,進行交流、建立友誼及合作關係,提升樟之細路知名度。另於 113 年 7 月 23 日與民間步道組織共同輔導成立「台灣樟之細路協會」,成為首個以長距離步道為經營對象之人民團體,逐步達成回歸在地、深化經營之目標。
六、提升客家文化價值,打造多元藝術客庄文化
(一)強化客家文化藝術扎根,發展客庄藝文能量,凝聚客家文化認同,提升多元文化之意識與共享客家文化價值
1. 推動客庄文藝復興運動:由 44 個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鄉(鎮、市、區)公所,整合公、私資源並結合講客宣導,辦理客家文藝研習課程、導覽走讀、藝文展演、藝術策展、產創市集及地方文化節日等活動。
2. 「113 年全國客家日-1228 還我母語日」全臺活動響應:以青年參與為主題 ,結 合 辦 理 八 音 北 中 南 匯演、客 家收冬 戲演出, 並號召 全國 15 縣(市)、44 個鄉(鎮、市、區)、69 個公私部門,舉辦客家藝文相關活動。
3. 辦理「2024 桐花祭」:以「融入 ESG 精神,親近自然生態永續」、「推廣桐花美學體驗經濟」、「客語詩文推廣及三行詩創作徵選活動」及「與企業跨界合作聯名商品」等 4 大特色於 4 月 19 日至 5 月 5 日辦理系列活動,另補助基隆市等 14 縣市共同辦理,讓桐花祭成為每年度之民眾生活儀式。
(二)整合在地文藝資源,鼓勵客家音樂、表演藝術、藝術家及策展人駐村等多元創作內容,活絡及發展客庄藝文,提升客庄藝文能量
1. 辦理全國性客家歌唱比賽:「客家合唱比賽」於 5 月 25 日至 26 日在新竹縣政府文化局舉辦,共計 89 隊 2,826 人次參與;「客家歌謠交流觀摩賽」於11 月 23 日至 12 月 22 日分北、中、南、東四區辦理,共計 630 隊,約 1 萬2,559 人參與,首次分為「一般組」及「進階組」賽事,期以音樂歌唱傳揚客家語言文化。
2. 首推售票會:為推動客家流行音樂介入主流音樂市場,辦理「H3 RIZZ UP售票演唱會」,邀請客華雙語金曲歌手等 7 組展演,其中客家歌曲 8 首(占35%)。票價採全區均一價(新臺幣 1,000 元/張)售出 4,101 張,秒殺完售。
3. 與大型音樂節合作及校園音樂比賽合作:為強化客家流行音樂推廣效益,並與年輕聽團或音樂創作族群接軌,除持續與臺灣「大港開唱」等 4 個大型音樂節合作,邀請推薦客家歌手參演。首次與知名校園音樂性比賽「政大金旋獎」及「臺大音韻獎」合作,促進年輕族群投入青年客家音樂創作。
(三)提升藝文創作展演,扶植指標性具客家藝文素養之藝文人才及團隊,以融入在地特色及客語表現方式,提升客家文化能見度
1. 客家藝文團隊補助:為推廣客家表演藝術補助「音樂類」、「戲劇類」及「民俗技藝」等共類別 50 團;另與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及華人女作曲家協會合辦,於 113 年 10 月 18 日假國家音樂廳辦理 1 場次之管弦協奏音樂會,呈現客家歌曲多元的不同面貌。
2. 客家親子劇巡演:持續推廣客家文化藝術向下扎根,自 109 年起委託紙風車劇團演出「客家親子劇《雨馬》」,113 年於花蓮、臺南演出,累計巡演 10個縣市,共 89 場,21 萬 3,617 萬人次參與。
(四)多方開發藝文展演平臺,輔導各類客家民俗節慶、傳統戲曲及藝文策展等主題式客家文化活動,以提高客家藝文之能見度及文化價值,豐富臺灣多元藝術文化
1. 主題式客家藝文表演:第 16 任總統副總統 520 就職典禮,邀請苗栗縣僑育多元智能實驗國小、屏東縣內埔國小、美中時代、惠風舞蹈團、花蓮縣鳳林國小及徐世慧樂團、世新啦啦隊、新北市樹人家商、萊德 BMX 極限單車隊、gogoro 機車隊等共約 250 人與客家大使「雨馬」共同演出「客家藝文嘉年華」;雙十國慶邀請小島旦、藝夥人表演製作團、金曲獎最佳客語歌手羅文裕等共同策劃,集結竹頭背客家八音團、美濃國中客家八音團、高雄市私立樹德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國立臺灣戲曲學院、J HALL、星火創意有限公司等 8 組專業團隊,113 位表演者於 10 月 10 日假總統府前廣場演出「守護𠊎(ngai)等个臺灣」。
2. 客家傳統戲曲多元創作展演:與旅法影像及舞臺導演薛如今合作「精緻客家大戲《大山客》」,於 7 月 27 日至 28 日假國家戲劇院演出,觀賞人數達1,419 人;辦理「113 年客家戲曲劇本創作徵選」,選出 6 件得獎作品,於7 月 30 日假臺北西門紅樓辦理頒獎典禮;「收冬戲」於 11 月 14 日至 12 月28 日,巡迴桃園市等 10 縣市演出;辦理「傳統戲曲扎根校園推廣活動」於4 月 2 日至 6 月 25 日假臺北市等 11 縣市 15 所國民中、小學,透過客家戲曲、客語教學、戲曲體驗及《哪吒戲遊東海》演出等內容,讓 3,885 位學童及師生接觸客家傳統戲曲。
七、創新客家影視內容,多元主流傳播文化
(一)整合政府資源跨域影視合作,擴大原創文本 IP 應用,開發扶植客家影視內容產業
1. 捐贈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維運客家電視頻道:113 年客家電視節目參加海內外電視及影展等評鑑,獲 76 項入選(圍)獎肯定。其中第 59 屆電視金鐘獎榮獲 6 獎項,《客家電影院-唱歌給你聽》入圍 8 項獲得電視電影獎及戲劇類節目攝影、剪輯、燈光獎共 4 個獎項,《吉日良辰客家封》/生活風格節目獎,《學學嘴學學鼻》/兒童少年節目主持人獎。
2. 跨界拍攝戲劇節目:打造《客人主人》史詩紀錄片,獲亞洲影藝創意大獎最佳歷史紀錄片及非劇情類最佳導演,全國巡迴放映 12 場,校園巡迴 6 場。另與文化部、臺南市政府共同製作旗艦戲劇《星空下的黑潮島嶼》,獲選為金馬影展觀摩劇集,並辦理首映會。首度跨國臺韓合作客家實境節目《廚師的迫降:客家廚房》,集結 Super Junior 隊長利特、韓國主廚李元日、温昇豪、江宏傑共同演出。
3. 捐贈「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營運:優化稽核監督效能,維運講客播電台」、「客新聞」等。第 59 屆廣播金鐘獎,客家廣播節目參作品 6件,入圍 11 項榮獲 5 獎項,《神曲越南》/類型音樂節目獎、《劇透客語》/生活風格節目主持人獎、《原客・好滋味》/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AI客語語音廣播自動生成系統》/創新研發應用獎;自製影像作品參加國內外競賽共入圍 9 項獎項。
4. 經營「國立客家兒童合唱團」:於國家音樂廳及衛武營國際藝術文化中心辦理《望天光 —亻恩等共下,望向日頭天光》售票音樂會,獲邀請於「臺北國際合唱音樂節」、「講客廣播電臺七週年臺慶」等演出。與文策院、客傳會共同開發電影《那張照片裡的我們》以中壢客庄為背景闡述 1970 年代臺灣人追求自由的普世價值,傳揚客家語言文化特色,預定於 114 年底上映。
(二)獎助製作創意流行客語節目,自然融入主流傳播市場,提升客家傳播質量為鼓勵影視產業製作融入客家語言及文化之跨語言節目內容,增加客家語言及文化於各大傳播媒體之能見度,辦理多元傳播影視融入主流計畫,113 年補助製播《HAKKA EATS-音樂合夥人》、《綜藝大集合、超級冰冰 Show》及《好運來》等節目,透過高收視率商業主流媒體頻道將客家語言及文化自然融入節目內容。
(三)多元運用客語創造意義,號召跨界參與,翻轉語言社會行為設計1. 與國立臺灣文學館合作:出版「2024 臺灣文學青少年讀本(客語版)編印
及推廣計畫」《島嶼時光機》客語版讀本,邀請甘耀明、張芳慈及朱宥勳分享創作歷程。辦理「文學好客」推廣計畫,串聯龍瑛宗文學館等 5 個地方藝文單位辦理 33 場講座及走讀活動。
2. 推動客籍文學家全集出版計畫:《李喬全集》出版計畫歷時 3 年完成,包括〈小說卷〉等 6 卷 45 冊,5 月 4 日於臺北賓館辦理《李喬全集》出版發表茶會,邀請蔡總統文英出席。與新竹縣政府文化局共同辦理「吳濁流全集」編輯出版計畫,集結漢詩等作品,預計出版 23 冊。
3. 與兔子創意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動畫電影《八戒:決戰未來》多元語版,於全臺 27 間戲院上映,邀請 48 所偏鄉地區客語沉浸式學校師生及客語教學績優老師共下觀影。
4. 浪漫介入主流:113 年 2 月 21 日世界母語日透過永續議題讓全國 6 大商業通路(全聯、家樂福、台鐵、新光三越、OK 超商、茶湯會)聽見客語,全國 22 縣市 2400 家分店平均每天人流 180 萬人:5 月辦理客語「𠊎」文字地景街頭快閃,雙北實體活動參與人數 3 萬人;文字社群及網路影片總觸及436 萬人次。6 月辦理「Formosa 煞猛拚」為奧運選手加油,使客語成為現代生活日常。
5. 客家文學作品翻譯及海外推廣,113 年 2 月辦理「2021-2023 客家文學作品翻譯及海外推廣」階段成果新書發表會;5 月辦理《黎明列車:曾貴海詩集》英語版&西班牙語版新書發表會及「孟加拉客家詩人文學討論會」。6月完成《杜潘芳格詩集》、吳錦發《青春三部曲》及李旺台《蕉王吳振瑞》等 3 部英譯作品在美國出版。並持續辦理李喬《寒夜三部曲》全文翻譯工作。
(四)結合語言聲望提升策略,翻轉客語形象,實踐跨媒體文化多樣性
1. 持續運用創意,營造客語談論公共議題可能性。113 年全國客家日宣傳短片以全客語的一天,置入外星人訴求「認識這個語言的世界,我準備好了,你準備好了嗎?」113 年底完成「兩家人的團圓/一家人的幸福」短片,於 114年農曆年期間推出,以性別主流化思維重新檢視傳統年俗。
2. 落實賴總統青年政策,行銷返鄉青年生命故事,113 年 11 月田野紀錄瓦片修復師李玄斌、嘣嘣史法式甜食主廚彭詩涵及淺草堂負責人曾吉生並於 12月製播專題。預告本會 114 年起受理「重返客庄-客庄地方創生移居計畫」,號召更多後生共同響應。
3. 行銷區域客家,參採「浪漫台三線」成功經驗,擴大於六堆及台九線客庄推動 。 辦 理 「 六 堆 意 象 徵 名 活 動 」 , 集 結 創 意 重 新 定 義 六 堆 意 涵 ; 與Descovery 合作製播「六堆新意象」全新國際頻道專題目;於 2025 年好客日誌以「南北大不同」等 12 個風土習慣等日常主題,帶大家認識台灣客家文化的豐富多元。
八、積極跨域合作交流,創造多元對話
(一)與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東京都立大學合作辦理「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創設 50 周年『客家與日本:海外華人編織的另一部東亞關係史』特展」,此展示於 113 年 9 月 5 日於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開展,展期至 113 年 12 月 3日。本次借展物件含 50 件實體物件及 77 件圖像與影音資料,文物來自本中心、國內專業等級博物館及相關機關單位及私人藏家。而同日下午亦舉辦「臺灣客家與日本」國際學術研討會,其主要探討本中心從藏品轉化到展示的敘事過程,以及客家八音與採茶戲、客家茶產業文化等議題探索客家與日本關係與互動。
(二)為促進臺灣歷史、臺灣客家、文化及博物館學術研究與實踐,113 年 11 月 15日本中心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舉行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期待透過合作共同推展學術研究、展示、典藏、文化教育推廣等多元面向業務。另為促進客家與宗教文化等跨領域之合作,本中心亦與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於 113 年 12月 27 日簽署合作備忘錄,期透過合作備忘的簽署,為臺灣的客家文化及宗教信仰之協作展開新的篇章。
(三)113 年度與國立聯合大學合辦 2 場次 113 年禾(voˇ)埕 (tangˇ)論壇,分別於 4 月 20 日辦理「談古契書與客家、平埔、原住民族間的族群互動關係—以『山野兩路行-東勢卓蘭客庄聚落村史特展』為例講座」以及 5 月 15 日辦理「淡新檔案客家研究數位分析系統」暨客家文化資源資料庫工作坊。
(四)「客隨運轉-幸福公路與客家主題花蓮巡展」為交通部公路局與本中心跨部會合作,結合公路局文物、文獻,與本中心及相關部會典藏資源合作辦理「幸福公路與客家主題」系列巡展。繼臺北場臺灣公路博物館展覽結束後,113 年7 月 3 日巡展至花蓮文創中心,此次除展出金龍號、金馬號浮雕與 70 多年的公路文物外,更呈現了花蓮在地客家故事。
九、賡續蒐整重要文物(獻)及推動研究調查,厚實及推廣客家研究
(一)本年度本中心出版品參審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舉辦之「113 年獎勵出版文獻書刊」,其中《1895 苗栗保臺戰役》及《抗與順的抉擇:乙未中彰保衛戰》獲頒優等獎,《19-20 世紀中南美洲的華‧客家:兼談二戰後的臺灣客家》獲得佳作。除獲得「113 年獎勵出版文獻書刊」外,《19-20 世紀中南美洲的華‧客家:兼談二戰後的臺灣客家》亦榮獲文化部「第 46 次中小學生讀物選介」書單。
(二)研究成果及出版品分享講座:為落實博物館社會責任,推廣客家文化,採取全臺多點辦理紀錄片《廳下火》放映暨映後座談,113 年度共辦理 8 場次,並邀請學者專家、祭祀公業管理人、紀錄片受訪者及導演蒞臨現場,深入於客家社區推廣性別平權議題。除紀錄片映後座談外,亦於 113 年 6 月 7 日發表《華人靈魂料理》譯著及新著,並於 9 月 28 日辦理本中心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共同發表之《華人靈魂料理—客家飲食的寰宇分佈》新書分享會。
(三)出版研究、文資典藏專書:113 年度共完成《這係麼个花─客家看花圖錄》、《1895 六堆茄苳腳保臺戰役》、《華人靈魂料理—流傳全球的客家食譜》、《華人靈魂料理—客家飲食的寰宇分佈》、《客家之魂:記憶、遷徙與飲食》、《全球客家 : 重構中的客家認同》、《臺.客聲:遠東、美樂唱片歷史復刻選輯》、《客·觀》第五、六期與《書寫六堆 300:從歷史出發的多元族群共榮》10 本出版品。
(四)113 年度完成 1,100 餘件藏品之編碼與登錄掛牌作業,落實庫房環境維護與設備改善,並新增日本崇正總會會旗、內埔鍾屋繡花鞋、花瓣帽、農民曆雕版、苗栗羅家文獻契書及衣櫥謝籃等常民生活文物,並蒐藏江文也所著之《北京銘》。目前累計典藏品計 922 件、館藏品 1 萬 5,568 件,合計藏品共1 萬 6,490 件,並於 113 年 5 月 31 日辦理 112 年捐贈文物感謝儀式暨展示活動,透過文物呈現海外及臺灣客家人的生活面向。
(五)完成苗栗市及大園區等 30 個鄉鎮區之客庄文化資源普查調查工作,以及東南亞客家文化資產數位典藏、土地申告書檢索系統、第 1-2 期村史文獻文物數位典藏與第四期客庄相館暨攝影師作品典藏等數位計畫。113 年度總計增加後設資料 580 餘筆及數位化圖片 7,400 餘筆,累計蒐藏數位典藏後設資料 6 萬9,100 餘筆、數位化圖片 28 萬 4,100 餘筆。
(六)辦理客庄文化資源普查成果發表會、已出版村史回鄉分享會以及第三期全國村史階段發表,除安排村史作者分享所撰寫的村史故事,亦邀請專家學者暢談村史理念。同時亦辦理走讀客庄街區認識村史故事活動,引導民眾對自己的客庄聚落有更深的體悟。
(七)為推動六堆文化資產登錄保存、土地申告書時空檢索系統建置計畫及六堆重要客家建築文化資產三維數位保存工作,於 113 年 3 月 29 日辦理六堆文化資產論壇,以「六堆認同」為討論核心,邀請高屏文資委員及文資單位、六堆鄉區代表共同挖掘、關注及展現六堆文化的豐富與多元的樣貌。另於 113 年11 月 23 日及 24 日辦理「土地申告書時空檢索系統」成果與應用國際學術研討會,首次發表客家文史數位計畫建置成果,期透過建置成果提供便捷、精準的資料數據檢索,解析民眾與土地間的歷史記憶。
十、多元展示手法及節慶特色推展客家文化
(一)「跈水路.打先鋒」先鋒堆聚落展:以衛星展方式於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水伙房展出,期間集結萬巒鄉公所、各村居民、社區發展協會及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五溝水守護工作站等在地社團與學校透過田調工作坊共同參與策展。展示期間串連萬巒鄉公所辦理之夥房藝術節及返鄉青年在地產業創新成果,並與地方協會合作辦理庄頭走讀活動,由在地人的帶領民眾更深入地認識客庄之美。
(二)「前堆向前行-2024 六堆運動會暨前堆人文影像巡展」:於六堆運動會期間展出運動會相關影像與物件,同時結合在地元素讓參觀者對前堆(麟洛鄉、長治鄉)有進一步的認識,開展當日時任行政院院長陳建仁、客家委員會楊長鎮主委、鍾佳濱立委、莊瑞雄立委、徐富癸立委、邱議瑩立委及屏東縣周春米縣長等人亦前往參訪並聽取六堆運動會簡史、女力運動員及軟式網球選手介紹,並與多位六堆資深運動員、傑出運動員以及麟洛國小軟網隊代表等合影留念,此展後續亦巡展至麟洛鄉公所及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三)辦理「尋(qimˇ)衫(samˊ):六堆原客服飾圖紋个對話」特展:呈現屏東 185 縣道六堆客家與周邊族群(原住民族、平埔族群)之服飾與圖紋上的特色經由互動交流所產生的多元樣貌,本展更於 2024 年榮獲「歐洲設計獎-金獎」。
(四)「山野兩路行-東勢卓蘭客庄聚落村史特展」:以大甲溪及大安溪上的東勢、卓蘭及其周邊區域為主軸規劃,結合語言腔調、古文書展件及信仰文化帶出中臺灣大埔客家與饒平客家語言、族群互動及區域性特色。
(五)「拼・靚:臺灣客家多重面貌」客家文物聯展:首度集結國內博物館與文化館所及民間重要藏家,匯聚百件珍貴文物共同策劃,除以實體文物與建築意象傳遞客家文化,更結合光雕動畫呈現客家族群遷移與產業轉變等,113 年亦摘下美國國際獎項協會謬思設計獎「室內設計-展覽類金獎」。
(六)「2024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六堆新年福暨二月二伯公生」活動:六堆客家文化園區以龍為主題,推出一系列春節活動,從客家藝陣、藝文表演、手作課程、闖關體驗都能尋見「龍」的身影,另於農曆二月二伯公生當天,以傳統三獻古禮儀式搭配客家八音祭祀六堆客家文化園區開基伯公,並首度辦理疊盤花競賽,讓民眾從活動中認識及傳承客家文化。
(七)2024 六堆秋收祭:秋收祭自 108 年起持續獲選交通部觀光署「臺灣觀光雙年曆」活動,更於 112 年榮獲觀光亮點「十大文化活動體驗獎」,而 113 年度以「客庄四海大平安」為主題,規劃為期 5 周的系列活動,將六堆客家庄慶收成、對天地感恩與崇敬,以及客家完福祭儀與食福分享的生活價值轉化,讓民眾透過活動體驗與走讀認識六堆,而活動開幕式—千人疊盤花拜伯公,共計 1,200 位民眾手捧自己疊的盤花一同敬拜祈福廠內來自六堆 12 鄉區伯公及忠勇公王。
(八)靚靚六堆客家劇場:於 113 年 4 月 4 日配合兒童節,推出全新黑光人偶劇「獵人同黃鶯 liab nginˇtungˇvongˇenˊ」(獵人與黃鸝鳥)客家親子劇
場,113 年度共辦理 7 場次演出,本劇為結合「黑光」和「人偶」的客家黑光故事劇,以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內珍稀保育類嬌客「黃鸝鳥」為主角,藉由活潑的故事內容人偶精湛的演出,鼓勵大家守護美好的客庄生活與生態環境。
十一、鏈結在地資源,以園區作為推廣文化之基地,深耕在地文化傳承
(一)多元活動推廣客家文化:除辦理「客庄走讀行」輕旅行外,亦結合本中心出版品《華人靈魂料理-客家飲食的寰宇分佈》辦理講座及客庄美食走讀行外,及搭配本中心「山野兩路行」特展帶領遊客前往東勢客家文化園區,行入東勢客庄感受今古交錯的客庄風情及甜柿採果體驗。同時亦搭配桐花祭及杭菊季舉辦「哈客尋寶」實境解謎活動、「客庄遶山花 共下走相逐」路跑活動以及「行行尞尞食茶趣」健走活動,以不同形式之活動展現及推廣客家文化。
(二)與地方館舍合作及串聯:除臺灣客家文化館與郵政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博物館、三義木雕博物館、臺灣油礦陳列館、臺灣農林銅鑼茶廠簽訂聯合票務優惠方案外,六堆客家文化園區亦與臺灣原住民文化園區、屏菸 1936 文化基地等單位推出合作聯票,提供民眾更加優惠的方案進行參訪。除透過聯票與各機關或館舍攜手推廣文化,六堆客家文化園區亦推動小黃公車進入園區,提供遊客多元交通載具。
(三)客家語言與在地認知推廣:除辦理「食客好味緒」、「客家米食體驗推廣課程」、「𠊎等還後生-特色露營體驗」、「六堆園區細人仔滑(溜)步車歡樂營」及客家夏令營「哈客夢遊仙境-夜宿博物館」等活動推廣客家文化外,亦響應全國客家日辦理系列活動,並以大氣團偶劇團的親子劇《好客打虎》演繹客家意象及「還我母語」文化故事,也利用本中心開發之桌遊《戲說客語》,透過遊戲、互動和運動等面向讓孩子們深入探索展館、認識客家並認識自我、建立與客家的記憶與文化認同,傳承客家。
(四)113 年度 518 國際博物館日主題以「博物館致力於教育和探究」為發想,邀請在地機關團體,以生態、文化、美食、環境教育、客語生活等主題,透過博物館整合教育和研究功能,塑造遊客對六堆客庄的認識。另外,身為六堆生態博物館的我們,讓學習及探索的場域更擴大至六堆 12 鄉區所有客庄,打破博物館場域的侷限,帶領遊客行讀客庄,由在地人說在地的故事,共同認識在地的人文、地、產、景,展現六堆生態博物館與在地「共作、共伴」的理念。
(五)113 年 3 月 9 日及 10 日辦理第 59 屆六堆運動會,結合客庄 12 鄉區共同辦理,共計七千多名選手參加這場運動盛事。本屆運動會不但有軟式網球和桌球的專業選手參與,也加入霹靂舞及攀岩等奧運項目,亦有幼兒滑步車比賽。而六堆運動會不只是一場比賽,也是藉著運動會向六堆先民與忠勇公的保鄉衛土致敬,更是重要的文化傳承。
(六)臺灣客家文化館自 106 年通過環境教育場域認證以來,113 年度第 2 次參與環境教育場域評鑑評鑑並榮獲「優異單位」殊榮。今年度更積極與環境部攜手,合作推出「臺灣客家文化館淨零與客共下行營隊」與「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行尞客庄淨零綠生活營隊」環境教育體驗活動。透過這樣的活動,博物館不僅致力於傳承客家文化,也希望肩負起引導大眾關注淨零排放和永續發展的使命,透過多元文化體驗,為環境教育帶來嶄新的體驗。
肆、整體風險管理(含內部控制)推動情形
本會及所屬各機關已依「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風險管理及危機處理作業原則」,將風險管理(含內部控制)融入日常作業與決策運作,透過辨識及評估
風險,採取內部控制或其他處理機制,並檢查內部控制實施狀況,適時提供改善建議,以合理確保達成施政目標,並業依規定簽署內部控制聲明書,本會及所屬客家文化發展中心內部控制之建立及執行皆屬「有效」類型。
客家委員會113年度施政績效報告影片清單 |
|||||
項次 |
施政目標 |
影片名稱 |
播放長度 |
影片 編號 |
連結網址(俟影片上傳後填報) |
1 |
厚植族群文化認同意識,強化臺灣客家參與國際事務 |
1. 2024客家青少年國際事務訪問團(精華版) |
3分31秒 |
113-1 |
|
2. 2024原客青少年三對三籃球賽總決賽(精華版) |
3分20秒 |
113-2 |
|
||
2 |
拓展客語通行範疇,強化講課意識與氛圍 |
1. 113年共下來打嘴鼓計畫-社團法人苗栗縣三義鄉雙潭社區發展協會(四縣腔) |
2分15秒 |
113-3 |
|
2. 113年共下來打嘴鼓計畫-雲林縣詔安客家文化創生協會(詔安腔) |
2分26秒 |
113-4 |
|
||
3. 對話能力競賽-示範觀摩影片02(公映版) |
4分47秒 |
113-5 |
|
||
4. 講客宣講宣傳影片「時時講客!儕儕講客!」 |
2分42秒 |
113-6 |
|
||
3 |
推動客庄社區經濟,提升客庄量能 |
1. 【樟之細路|RSA54老官道】360度環景影片 |
5分44秒 |
113-7 |
|
2. 【樟之細路|RSA27石峎古道】360度環景影片 |
5分 |
113-8 |
|||
3. 新竹關西怎麼玩?吃什麼?台灣紅茶公司 玉山麵 ㄤ咕麵|製茶師張家齊深度景點推薦|浪漫台三線公路旅遊雜誌 |
5分26秒 |
113-9 |
|||
4. 苗栗大湖只有草莓?!樟之細路出關古道 無菜單客家料理 放鬆足浴|旅遊主持人戴谷年登山行程|浪漫台三線公路旅遊雜誌 |
5分47秒 |
113-10 |
|||
5. 大溪真老街,桃園最古老城鎮?!客家菜包 李騰芳古宅 大溪老街美食 必帶伴手禮|金鐘主持人楊小黎行程|浪漫台三線公路旅遊雜誌 |
5分30秒 |
113-11 |
|||
6. 苗栗卓蘭人文藝術體驗之旅!壢西坪藝術聚落 農村體感藝術季 詹冰文學故事館|主持人黃湘婷行程|浪漫台三線公路旅遊雜誌 |
5分45秒 |
113-12 |
|||
7. 「來去客庄尞」短影音徵件活動 等你來報名! |
1分53秒 |
113-13 |
|||
4 |
提升客家文化價值,打造多元藝術客庄文化 |
1. 2024客家精緻大戲《大山客》宣傳片 |
2分26秒 |
113-14 |
|
2. 雙十賀禮搶先看 守護𠊎(ngai)等个臺灣 搶先看 |
1分34秒 |
113-15 |
https://fb.watch/xBy4IJVLsi/ |
||
5 |
創新客家影視內容,多元主流傳播文化 |
1. 『H³ RIZZ UP 演唱會』精華片段 |
3分17秒 |
113-16 |
|
2. 2024 浪人祭:邱淑蟬 Shuchan Chiu《 行 On The Way 》 |
3分54秒 |
113-17 |
|
||
3. 《望天光》音樂會全球首演!讓國立客家兒童合唱團征服你的耳朵! |
30秒 |
113-18 |
|
||
4. Hakka客語輸入法APP上架囉 |
1分 |
113-19 |
|
||
5. 客青返鄉 – 精華版 |
30秒 |
113-20 |
|
||
6. 全國客家日 形象影片-完整版 |
1分50秒 |
113-21 |
|
||
7. 兩家人的團圓 一家人的幸福 |
2分56秒 |
113-22 |
|
||
6 |
豐富客家文化研究,推展藝文館際交流合作,形塑在地特色博物館 |
1. 客家文化發展中心113年度施政績效報告成果影片 |
3分4秒 |
113-23 |
|
2. 2024二月二伯公生 六堆蓋鬧熱 |
3分 |
113-24 |
|||
3. 2024客庄遶山花 共下走相逐 |
1分35秒 |
113-25 |
|||
4. 2024客家文化推廣體驗活動 |
3分51秒 |
113-26 |
|||
5. 2024六堆秋收祭 -客庄四海大平安 |
41秒 |
113-27 |
|||
6. 美濃紫雲宮滿年福影像紀錄 |
5分24秒 |
113-28 |
- 瀏覽人次: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