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學術研究
發布日期:112-03-27
更新日期:112-03-28
以口述歷史法分析建置化媒體在客家運動中的角色
年度:110
作者:劉慧雯
補助金額(萬元):20
本研究接續前一年度以口述歷史方法蒐集 1988 年還我母語運動當時媒體的角色,進一步探究客家族群歷經社會參與、廣電政策開放、出版法解禁等事件後,面對媒體建置化後的運動策略。自從陳水扁上任總統,兌現其競選支票,於 2001 年 6 月成立客家委員會,並於 2003 年 7 月開播客家電視台,客家族群就獲得了以國家資源支應的建置化媒體。一直到 2017 年《客家基本法通過》、客家公共廣電集團等主張,都可以看到媒介與客家語言復興、客家族群運動關係密切。本研究試圖以口述歷史方法蒐集「還我母語運動」之後,透過參與建置化媒體而創造的第二波客家運動記憶,並從中分析、瞭解建置化歷程對媒介在客家運動中角色的影響。
本研究為一系列三年研究,試圖拼貼、掌握還我母語運動與各式媒介之間的關連。第一年進行 1988 年當年度參與者的訪談;第二年進行建置化媒體(電視、廣播)參與者訪談;第三年則以數位媒體在分眾效果中的運動者為訪談對象。本研究以客家電視台、講客電台(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工作者為主要訪談對象,一共訪談六位工作者。研究結果發現建置化媒體在客家運動中扮演的傳播角色,是一種穩定、高度結構化的活動,具有以下四項特徵:
(1)建置化媒體代表資源穩定挹注
(2)高度結構化促發以長程效果思考客家傳播
(3)工作者生涯的不同契機
(4)面對科技變化,接受挑戰
作者:劉慧雯
補助金額(萬元):20
本研究接續前一年度以口述歷史方法蒐集 1988 年還我母語運動當時媒體的角色,進一步探究客家族群歷經社會參與、廣電政策開放、出版法解禁等事件後,面對媒體建置化後的運動策略。自從陳水扁上任總統,兌現其競選支票,於 2001 年 6 月成立客家委員會,並於 2003 年 7 月開播客家電視台,客家族群就獲得了以國家資源支應的建置化媒體。一直到 2017 年《客家基本法通過》、客家公共廣電集團等主張,都可以看到媒介與客家語言復興、客家族群運動關係密切。本研究試圖以口述歷史方法蒐集「還我母語運動」之後,透過參與建置化媒體而創造的第二波客家運動記憶,並從中分析、瞭解建置化歷程對媒介在客家運動中角色的影響。
本研究為一系列三年研究,試圖拼貼、掌握還我母語運動與各式媒介之間的關連。第一年進行 1988 年當年度參與者的訪談;第二年進行建置化媒體(電視、廣播)參與者訪談;第三年則以數位媒體在分眾效果中的運動者為訪談對象。本研究以客家電視台、講客電台(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工作者為主要訪談對象,一共訪談六位工作者。研究結果發現建置化媒體在客家運動中扮演的傳播角色,是一種穩定、高度結構化的活動,具有以下四項特徵:
(1)建置化媒體代表資源穩定挹注
(2)高度結構化促發以長程效果思考客家傳播
(3)工作者生涯的不同契機
(4)面對科技變化,接受挑戰
- 瀏覽人次: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