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學術研究
發布日期:112-03-27
更新日期:112-03-28
清末到日本時代六堆客家女性社會角色的變遷
年度:110
作者:曾純純
補助金額(萬元):35
筆者專事「性別與民俗」之在地研究,探討客家女性在族譜中角色的歷史變遷、客家女性的形象與地位。近來更擴展以祖牌和墓碑為載體,從客家女性是否填入祖牌與納入家塚為切入點,作為探討客家女性如何被建構的過程。由已婚或未婚女性刻入墓碑,家塚與鴛鴦碑之修築,給予同姓與異姓先祖「安骨立命」之所,說明在社會性別平權觀念文化變遷下,客家社會以父系為宗法的制度受到考驗,傳統價值觀以男性為導向,然而,此導向如同性別角色一樣面臨變革。其次,在六堆傳統墓葬文化中,女兒單塚或女性合葬在家族墓,確實存在著宗族及個人本位主義區別。再其次,客家的傳統家族文化及性別規範仍根深柢固,但少數家族漸漸趨向彈性或多元處置,客家文化與其他族群文化在百年來的不斷變遷、交融,可能帶來社會性別規範的鬆動。因此,本文從清末至日本時代,探討六堆地區政治經濟結構、社會階層結構變遷過程中,性別規範是否較有彈性?是否隨著社會發展階段的不同社會文化脈絡而有差異?
六堆客家社會的父權體系正逐步鬆動中,在宗族內長輩對性別規範的監督功能,可能使傳統的性別規範仍得以複製及持續,但在一般家庭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遷,女性也開始參與家族或社會公眾事務,透過家庭內的社會化過程,使得社會性別階層結構已鬆動,此項計畫可以擴充祖先崇拜及信仰觀念的研究領域。
關鍵字:婦女、女性角色、宗族、性別規範、六堆客家
作者:曾純純
補助金額(萬元):35
筆者專事「性別與民俗」之在地研究,探討客家女性在族譜中角色的歷史變遷、客家女性的形象與地位。近來更擴展以祖牌和墓碑為載體,從客家女性是否填入祖牌與納入家塚為切入點,作為探討客家女性如何被建構的過程。由已婚或未婚女性刻入墓碑,家塚與鴛鴦碑之修築,給予同姓與異姓先祖「安骨立命」之所,說明在社會性別平權觀念文化變遷下,客家社會以父系為宗法的制度受到考驗,傳統價值觀以男性為導向,然而,此導向如同性別角色一樣面臨變革。其次,在六堆傳統墓葬文化中,女兒單塚或女性合葬在家族墓,確實存在著宗族及個人本位主義區別。再其次,客家的傳統家族文化及性別規範仍根深柢固,但少數家族漸漸趨向彈性或多元處置,客家文化與其他族群文化在百年來的不斷變遷、交融,可能帶來社會性別規範的鬆動。因此,本文從清末至日本時代,探討六堆地區政治經濟結構、社會階層結構變遷過程中,性別規範是否較有彈性?是否隨著社會發展階段的不同社會文化脈絡而有差異?
六堆客家社會的父權體系正逐步鬆動中,在宗族內長輩對性別規範的監督功能,可能使傳統的性別規範仍得以複製及持續,但在一般家庭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遷,女性也開始參與家族或社會公眾事務,透過家庭內的社會化過程,使得社會性別階層結構已鬆動,此項計畫可以擴充祖先崇拜及信仰觀念的研究領域。
關鍵字:婦女、女性角色、宗族、性別規範、六堆客家
- 瀏覽人次: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