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發布日期:114-08-29
更新日期:114-09-02
【客語版】
踏上尋根之旅,尋歸自家!呼應賴清德總統「青年客家」政策,客家委員會邀請全球18到35歲青年,參加為期7日6夜个「2025海內外客家後生交流營」,還過在29號在桃園个龍潭武德殿舉行成果交流會,由客委會主任委員古秀妃親身頒發結業證書,乜聽吔客家後生親身體驗後个回饋同反思。
「課程毋單淨係課程,還過多个係人同人个互動」,古主委表示,課程用「1日1主題」規劃,包括台灣客家起源同文化導讀、社區營造同長者照顧、山林保育同永續發展、老屋再造同地方創生、客家茶文化同食農教育、客家語言推廣,還有青年返鄉實務經驗分享等。
古主委強調,聽核學員个分享,佢等這7日下來對活動印象蓋深,這代表客家文化係生个,毋係恬靜毋會停動个,佢係「現在進行式」,緊在該變動同變化,乜打破學員頭擺對客家一溜有个刻板印象,乜提高佢等未來想愛投入客家同參與客家个想望。
「海外後生過辛苦」,古主委進一步說明,因為佢等在海外出世、海外大,抑係對台灣移民出去,蓋多學員對自家个身分認同係模糊个,毋過透過這擺營隊,佢等蓋真實个感受著、接觸著、聽著、看著客家,這正係真正个生命,蓋歡喜透過營隊做得扌帣手佢等同自家尋歸來,尋歸來對客家个認同。
本屆交流營餳吔海內外總共30位學員(18位國內青年、12位海外青年)參加,其中對海外地區來个學員,包含日本2位、美國1位、澳洲1位、法國1位、西班牙1位、菲律賓1位、馬來西亞1位、香港1位、柬埔寨1位、越南1位、南非1位。
交流營結合豐富个實地體驗,帶等學員拜訪桃竹地區各有特色个文化同自然場域。比將講「樟之細路」古道進行步道動手做同山林保育實作;在新城社區參加長者照顧同農事活動,感受社區活力;在羅屋書院同返鄉青年品牌創業者交流,了解老屋再造同地方創生个成功案例;同時乜參與瑞原國小客語沉浸式教學。透過課堂同實際操作緊密結合,學員做得在知識學習以外,還過深化對客家文化个人文關懷同文化自覺。
成果交流會上,學員佢等分享在交流營个觀察同體驗,來自台灣个王姵璇講,頭擺對客家文化大部分淨停留在書本个認識,盡難真正體會著。這擺實地拜訪樟之細路,有機會親身感受客家人當年徙到山區个艱辛同靠自家絡食个精神;同長者互動、參加青銀共居,乜分人體會著客家人能屈能伸、堅耐擔硬、勇敢面對困難个特質。這段經歷,分自家對「想了解」客家文化,轉變做「肯承擔、傳承責任个人」。
對香港遠位來參加這擺營隊个李訴心分享,這轉旅程分人看著無共地區个人民用各種方式守護同傳承客家文化,乜分自家開始思考仰仔同這兜經驗帶歸去香港,轉化做當地做得做个文化實踐。特別合意營隊先生講个「習以不為常」,提醒𫣆對熟事个文化還係愛保持敏感度同創意。未來,希望做得同客家文化融入日常生活,還過用自家个方式參與傳承。
對日本來个藤井映里感動个表示,原本對客家無麼个了解,甚至疑狐自家敢有資格參加營隊,毋過同大家有伴有陣,慢慢仔了解還過愛著客家文化。歸去日本後,希望做得將這段體驗同學著个知識還有客家歷史、文化分享分還過多个人,分客家文化持續傳承下去。
為期7日6夜个「2025海內外客家後生交流營」,在這日畫下圓滿个句點,毋過這毋係結束,因為有一陣後生人當在該透過自家个力量,了解客家,還過一步步仔拓展對多元文化、永續發展同在地實踐个認知,展現出青年世代對文化傳承同社會關懷个熱情同視野。
-------------------------------------
【華語版】
開啟尋根之旅,找回自己!呼應賴清德總統「青年客家」政策,客家委員會邀請全球18至35歲青年,參與為期7天6夜的「2025海內外客家後生交流營」,並於今(29)日於桃園的龍潭武德殿舉行成果交流會,由客委會主任委員古秀妃親自頒發結業證書,並聆聽客家後生親身體驗後的回饋與反思。
「課程不只是課程,更多的是與人的互動」,古主委表示,課程以「1日1主題」規劃,包括台灣客家起源與文化導讀、社區營造與長者照顧、山林保育與永續發展、老屋再造與地方創生、客家茶文化與食農教育、客家語言推廣,以及青年返鄉實務經驗分享等。
古主委強調,聽完學員們的分享,他們這7天下來對活動印象深刻,這代表客家文化是活的,不是靜止不動的,它是「現在進行式」,一直在變動與變化,並打破學員過去對客家慣有的刻板印象,也提高他們未來想投入客家跟參與客家的意願。
「海外後生更辛苦」,古主委進一步說明,因為他們在海外出生長大,或從台灣移民出去,很多學員對自己的身分認同是模糊的,但透過這次營隊,他們很真實地感受到、接觸到、聽到、看到客家,這才是真正的生命,很高興透過營隊可以幫助他們找回自己,找回對客家的認同。
本屆交流營吸引海內外共30位學員(18位國內青年、12位海外青年)參與,其中來自海外地區的學員,包含日本2位、美國1位、澳洲1位、法國1位、西班牙1位、菲律賓1位、馬來西亞1位、香港1位、柬埔寨1位、越南1位、南非1位。
交流營結合豐富的實地體驗,帶領學員走訪桃竹地區各具特色的文化與自然場域。例如於「樟之細路」古道進行步道手作與山林保育實作;在新城社區參與長者照顧與農事活動,感受社區活力;於羅屋書院與返鄉青年品牌創業者交流,了解老屋再造與地方創生的成功案例;同時也參與瑞原國小客語沉浸式教學。透過課堂與實際操作緊密結合,學員得以在知識學習之餘,更深化對客家文化的人文關懷與文化自覺。
成果交流會上,學員們分享在交流營中的觀察與體驗,來自台灣的王姵璇說,過去對客家文化多半只是停留在書本上的認識,難以真正體會。這次實地走訪樟之細路,有機會親身感受客家人當年遷居山區的艱辛與自力更生的精神;與長者互動、參與青銀共居,更讓人體會到客家人能屈能伸、堅韌不拔、迎難而上的特質。這段經歷,讓自己從「想了解」客家文化,轉變為「願承擔、傳承責任的人」。
遠從香港參加這次營隊的李訴心分享,這趟旅程讓人看見不同地區的人民用各種方式守護與傳承客家文化,也讓自己開始思考如何將這些經驗帶回香港,轉化為當地可行的文化實踐。特別喜歡營隊老師提到的「習以不為常」,提醒我們對熟悉的文化仍要保持敏感度與創意。未來,希望可以將客家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並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傳承。
來自日本的藤井映里感動地表示,原本對客家一無所知,甚至懷疑自己是否有資格參加營隊,但在大家的陪伴下,逐漸了解並愛上客家文化。回到日本後,希望可以將這段體驗與學到的知識跟客家歷史、文化分享給更多人,讓客家文化持續傳承下去。
為期7天6夜的「2025海內外客家後生交流營」,在今天畫下圓滿的句點,但它並不是結束,因為有一群年輕人正在透過自己的力量,理解客家,並逐漸拓展對多元文化、永續發展及在地實踐的認知,展現出青年世代對文化傳承與社會關懷的熱情與視野。
-
圖1 古主委頒發結業證書及大合照
-
圖2 學員們在營隊活動期間進行餐食服務活動,完成客庄美食DIY製作及青銀陪伴,享受共餐交流的時光
-
圖3 在業師帶領下,學員至茶園體驗採茶,並透過館內導覽深入客家茶產業的歷史及發展
-
圖4 學員們在樟之細路協會及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帶領下,透過手作步道課程,了解所需工具及安全事項,隨後展開分組實作
-
圖5 羅屋書院創生導讀。由羅仕龍管理人與後生們分享老屋再造的心歷路程
-
圖6 在新城社區業師的帶領下,學員們體驗客家綠色照顧服務,與長者一起進行健康促進運動
-
圖7 學員們在樟之細路協會及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帶領下,親自動手搭建步道
-
圖8 來自海外的學員李訴心心得分享
-
圖9 學員們與古主委開心合影
-
圖10 來自海外的學員藤井映里(右)與古主委開心合影
- 瀏覽人次:23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