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進入內容區塊

電子報

發布日期:114-07-04

更新日期:114-07-04

第894期│打造語言復振新網絡 客委會推動客華雙語師徒制

第894期 │ 發行日期:2025年7月4日

本期主題

打造語言復振新網絡 客委會推動客華雙語師徒制

A1-01.jpg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古秀妃6月28號去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出席由客委會補助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辦理个「客語復振「𢯭手」計畫:雙語教育師徒制期末交流討論會」,希望透過這隻計畫个推動,強化全國高中以下學校先生過行政主管个雙語教學摎行政能力,透過統整客華雙語師資,組織建立客語復振雙語師徒制團隊,共下為傳承客語打拚。.....

《詳全文》

 

 

本期主題

打造語言復振新網絡 客委會推動客華雙語師徒制

【客語版】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古秀妃6月28號去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出席由客委會補助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辦理个「客語復振「𢯭手」計畫:雙語教育師徒制期末交流討論會」,希望透過這隻計畫个推動,強化全國高中以下學校先生過行政主管个雙語教學摎行政能力,透過統整客華雙語師資,組織建立客語復振雙語師徒制團隊,共下為傳承客語打拚。

大合照

古主委表示,客語復振係一項專業過需要長期投入个工程。未來仰般餳著還較多客家學系个現職先生加入,現職先生在教育制度面未來愛仰般參加,並鼓勵引起佢兜對語言復振个熱情摎認同,進一步帶動還較多教育人員主動參加客語復振這項工作,這兜都還需要倚恃大家打拚,還請大家提供寶貴建議,分這項計畫未來做得行到還較遠、還較在。

這擺期末交流會議用「回顧摎未來發展」做主要重點,包括高師大計畫主持人鍾鎮城教授、央大共同主持人陳秀琪教授、教育部中央輔導團范姜淑雲先生過對全臺來个幾下十位參加師徒制計畫个線上線下教職人員聚總,分享參加過程个成果摎觀察,再過說明下學期个師徒制任務規劃,包括摎多隻階段合作向較深个程度發展、雙語教學成果呈現形式等延長方向。

這隻計畫个時間對114年開始到116年,按算經過2年半个時間,執行項目包括成立全國雙語教育師徒制專業社群、建設線上諮詢摎互動平台、推動增能研習過國際學術交流等等。客委會希望,透過這隻計畫一步一步建立起完整个雙語教育師徒制生態體系,分語言復振毋單淨係政策,還較變成社群摎個人共下參加个行動實踐。

 

客委會主委古秀妃致詞

 

【華語版】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古秀妃6月28日前往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出席由客委會補助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辦理之「客語復振「𢯭手」計畫:雙語教育師徒制期末交流討論會」,盼透過此計畫之推動,強化全國高中以下學校教師與行政主管的雙語教學及行政能力,透過整合客華雙語師資,組建客語復振雙語師徒制團隊,共同為傳承客語努力。

計畫主持人高師大鍾鎮城教授開場

古主委表示,客語復振是一項專業且需長期投入的工程。未來如何吸引更多客家學系的現職教師加入,現職教師在教育制度面未來要如何參與,並激發他們對語言復振的熱情與認同,進而帶動更多教育人員自動自發參與客語復振這項工作,這些都還需要靠大家努力,還請大家提供寶貴建議,讓這項計畫未來能夠走得更遠、更穩健。

本次期末交流會議以「回顧與展望」為主軸,包括高師大計畫主持人鍾鎮城教授、央大協同主持人陳秀琪教授、教育部中央輔導團范姜淑雲教師與來自全台幾十位參與師徒制計畫的線上線下教職人員齊聚,分享參與歷程的成果與觀察,並說明下學期的師徒制任務規劃,包括跨階段合作深化、雙語教學成果展現形式等延伸方向。

本計畫期程自114年開始至116年,預計歷時2年半的時間,執行項目包括成立全國雙語教育師徒制專業社群、建置線上諮詢與互動平台、推動增能研習及國際學術交流等。客委會期待,透過本計畫逐步建立起完整的雙語教育師徒制生態體系,讓語言復振不僅是政策,更成為社群與個人共同參與的行動實踐。

期末交流與討論

《詳全文》

新聞快報

客發中心發表《米食星球危機》繪本 傳承客家米食文化

客發中心發表《米食星球危機》繪本新書發表會,啟動儀式

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於114年出版客家飲食文化繪本《米食星球危機》,並推出《特別的禮物》油紙傘工藝繪本10週年紀念再版,6月27日舉辦新書發表會,期藉由多元主題的客家文化繪本,讓大小讀者在閱讀中親近與認識客家文化多元樣貌。

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表示,今年出版及再版的2本繪本,更加入了四縣及海陸腔的客語對照冊,也附有華、客、英、日四種語言的電子繪本,於《米食星球危機》中附上點字版及手語影片,希望能發揮多元學習及友善平權的功能。客發中心持續開發不同文化主題面向的繪本,讓讀者認識客家族群的多元面貌。同時,也藉由客庄主題的繪本傳遞客家的文化歷史脈絡,更將在地故事發展為六堆生活博物館的重要內涵。另外,本次的故事繪本由右堆大路關的張侑芳講師參與客發中心故事繪本培訓課程,同時運用《六堆運動會的秘密》、《伯公您好神》及《阿婆的時光寶盒》等書籍在客籍及非客籍幼兒園擔任說故事媽媽,協助推廣客家故事繪本,讓更多的兒童從故事中認識客家文化與特色,更讓客語從生活及學校扎根。

客發中心發表《米食星球危機》繪本新書發表會,由故事媽媽藉由故事繪本與學童互動

《米食星球危機》(miˋsiid senˊkiuˇnguiˇgiˊ)繪本以客家常民生活中重要的米食為主題,故事描述主角小安在米食星球的歷險故事,透過小安與米食精靈們一同解決米食星球與地球間友情橋樑消失危機的過程,讓讀者探索多彩多姿的客家粄食,也體認環境與生態平衡的重要意義。《特別的禮物》繪本則融入油紙/有子、圓滿、多子多孫等意涵做為故事主軸,介紹油紙傘在客家族群的重要象徵意義。延伸閱讀則補充了更豐富的粄食及油紙傘工藝文化,帶領讀者更瞭解客家文化的深度與魅力,以及傳統工藝與文化記憶背後所蘊含的故事與意義。

新書發表會由學正幼兒園的學童帶來輕快的客語表演,並由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客委會委員劉仕彩、客委會榮譽顧問邱坤玉、立法委員徐富癸及鍾佳濱服務處代表、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科長邱善寧、中堆竹田鄉公所代表陳穎思、竹田國小校長林秀玲、後堆內埔鄉東寧國小校長劉富連、榮華國小校長李忠屏、隘寮國小校長郭忠烈、新生國小校長林秀娟、崇文國小校長吳進源、先鋒堆萬巒鄉赤山國小校長李文欽、萬巒國小校長洪嘉宏、右堆高樹鄉泰山國小校長蕭智文、大路關國小校長林傳傑、前堆麟洛國小校長黃素英等高屏地區學校代表共同出席,為新書發表會揭開序幕。

客發中心自104年起開始出版兒童繪本,迄今已累積了10年11本繪本的成果,分別有以油紙傘、竹門簾等客家傳統工藝為主題的《特別的禮物》、《阿婆的壓箱寶》繪本,以𪹚龍、六堆運動會、收冬戲等客庄節慶為主題的《𪹚龍迎新春》立體書、《六堆運動會的秘密》、《熱鬧个收冬戲》繪本,也運用園區展示及人偶劇出版《六堆奇航蓋生趣》常設展兒童繪本、《伯公您好神》大獅兄人偶劇故事繪本,以重要歷史文化乙未戰役為主題的《阿公的幸運石》繪本,講述客家祭儀因應時代改變的《阿婆的時光寶盒》祭儀文化繪本,另以世界記憶及客語傳承推廣之角度出發,出版《恁久好無?安娜!》繪本。

客發中心發表《米食星球危機》繪本新書發表會,貴賓合影

民眾如欲購買客發中心出版的繪本,可在客發中心好客商城網路訂購,或於臺灣客家文化館、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現場購買,亦可於國家書店、五南書局、博客來、誠品…等各大通路選購,歡迎大小朋友共下閱讀及分享客家文化繪本。

《詳全文》

 

鐵馬行尞低碳旅遊 客發中心串聯人文與環境共學體驗

近年來,民眾追求生活品質及環境維護的同時,「綠色旅遊」成為未來的一大指標,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結合在地於2024年試辦「鐵馬行尞」深獲肯定。2025年客發中心更與國家環境研究院合作,於6月28日至6月30日在臺灣客家文化館辦理3梯次「鐵馬行尞」低碳文化旅程。本次行程結合低碳騎行、文化導覽、環境教育與觀光體驗,串聯惇敘堂、銅鑼窯、銅鑼茶廠等客庄場域,透過實地行動推動永續理念,展現客家文化與自然共生的生活智慧。

參與者騎行於綠蔭小徑間,悠遊探索客庄自然與文化風景

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表示,本次活動感謝國家環境研究院大力支持,結合專業環教資源,深化低碳教育內涵,落實文化與環境共學的核心價值。臺灣家家文化館長期致力推動融合人文、自然與生活智慧的教育行動,此次「鐵馬行尞」活動即是希望參與者以綠色交通方式,深入走讀客庄聚落與歷史場域,在行尞中體會客家精神與土地的深刻連結,實踐「與自然共處、與文化同行」的願景。

參與者於惇敘堂聆聽導覽,體驗客庄人文與歷史風采

「鐵馬行尞」活動以「騎乘即行動、文化即風景」為核心理念,打造適合各年齡層參與的騎行體驗。路線分為一般組與樂齡組,鼓勵以低碳方式深入探索地方特色。活動同步進行碳足跡紀錄,並融入客家風味餐點與環教手作課程,讓參與者深化對文化與生態永續的理解。有民眾分享,「第一次用單車走訪銅鑼,不僅好玩,也更懂得珍惜文化與環境。」,亦有樂齡參與者表示,「原以為年紀大了騎不動,沒想到這趟行程舒適又充實,導覽員的每一句話都讓我們更貼近這塊土地的故事。」

此外,臺灣客家文化館自今年起已啟用環保電輔車租借服務,打造友善的旅遊方式,歡迎參訪者多加運用以行動實踐環境永續生活。另7月辦理客家夏令營以及其他更多展覽、特色活動,詳細資訊可上客委會客發中心官網(https://thcdc.hakka.gov.tw/ )或臺灣客家文化館(https://reurl.cc/Z4ReKV)官方粉絲團搜尋。

《詳全文》

「113年客食(HA-FOOD)輔導推廣計畫」-「客食國際新星」名單公告

人才料理過程

客家委員會為培育客食廚藝人才,自113年12月31日起辦理「客食國際新星甄選活動」,邀請在學廚藝人才或業界廚師發揮自身創意及熱情,運用客家料理及核心食材等元素,研發創新料理並參與國際廚藝賽事,藉以提升客家飲食在國際的能見度及討論度,讓客食打造為國際旅客來臺觀光及國民外交的主力。

本案共有24位來自全臺的廚藝背景人才報名,前於114年3月14日透過「客食國際新星術科測驗」初步共甄選出10位優秀廚藝人才,現再藉由客家飲食特色、客家飲食烹調秘訣、國際賽事菜單設計、擺盤技巧、賽事制度及規範等實戰培訓,最終選出5位選手,後續將代表客家委員會參與國際廚藝賽事,並運用客家食材創作兼具創意與文化的料理,展現客家飲食創新力,客委會將提供參賽選手參賽期間的機票、住宿與保險等資源,全力支持參賽,於各賽事中獲金、銀及銅牌者將另外提供2萬元、1萬元及5千元獎金。敬請持續關注選手參賽動態,共下期待精彩表現。

相關附件

《詳全文》

25萬份客家幣7月1日起至30日開放登記

客家委員會自7月1日起開放客家幣申請登記,預計發放25萬份面額1,000元數位客家幣,為避免網路塞車,客委會籲請民眾注意7月1日至7月5日的分流管制,其中7月1日開放身分證字號尾數為0、1登記;7月2日開放身分證字號尾數為2、3登記;7月3日開放身分證字號尾數為4、5登記;7月4日開放身分證字號尾數為6、7登記;7月5日開放身分證字號尾數為8、9登記(如附件);自7月6日開始到7月30日截止,則取消分流全面開放登記。

為獎勵客語傳承及活絡客庄經濟,同時鼓勵民眾走入客庄接觸客家語言及認識客庄環境,於114年年滿18至49歲的本國國民,自7月1日上午9時起至7月30日中午12時止,與17家合作金融/電支機構合作發放客家幣,包含臺灣銀行、土地銀行、合作金庫、第一銀行、華南銀行、彰化銀行、上海銀行、兆豐銀行、台灣企銀、農金資訊、中華郵政、元大銀行、永豐銀行、玉山銀行、台新銀行、中國信託、一卡通(如附件)之數位錢包登記,如登錄超過25萬人,將另行公告採抽籤方式抽出具領取資格者。

客委會再次強調,登記期間自7月1日上午9時起至7月30日中午12時止有30天,先登記不代表可以領取客家幣,所以建議民眾不必擠在第一週登記,只要在時間內登記的民眾都具抽籤資格。為確保登記順利,前5天將以身分證字號最末碼(尾數)進行分流。另為鼓勵符合18-49歲民眾自7月1至30日間踴躍登記,計有15家合作金融機構針對民眾提供加碼優惠100元,共計4萬5,000份。

活動詳情請上客家幣官網(https://reurl.cc/oYzgy3)登記申請活動連結或逕上各金融機構公告查詢(https://reurl.cc/jrM8Q2),更多詳情請洽客家幣免付費客服專線0800-525-168(服務時段:每日9:00~18:00)。

客家幣懶人包

#附件

1.客家幣何時登記及抽籤?

(1)登記時間:114年7月1日上午9時起至7月30日中午12時止,如登錄超過 25 萬份(發放數量),將以抽籤方式抽出身分證字號末位N碼。

(2)抽籤時間:114年7月30日下午2時,客委會依身分證字號尾數抽籤,並將結果公布於活動網站。

2.客家幣分流登記機制?

為確保登記順利,前5天將以身分證字號最末碼(尾數)進行分流:

(1)7月1日:尾數0、1可登記。

(2)7月2日:尾數2、3可登記。

(3)7月3日:尾數4、5可登記。

(4)7月4日:尾數6、7可登記。

(5)7月5日:尾數8、9可登記。

(6)7月6日至7月30日:符合資格者均可登記。

3.在哪邊登記?

(1)至配合客家幣之17家合作金融/電支機構,包含台銀、土銀、合庫、第一、華南、彰銀、上海、兆豐、台企銀、農金資、中華郵政、元大、永豐、玉山、台新、中信、一卡通(如附表)之APP數位券匣進行登記:

參與客家幣發放作業的合作金融機構

參與客家幣發放作業的合作金融機構

(2)各銀行登記操作客服專線:

單位 客服專線 單位 客服專線
臺灣銀行 0800-025-168
02-2191-0025
土地銀行 0800-089-369
02-2314-6633
合作金庫 04-2227-3131 第一銀行 02-2181-1111
華南銀行 02-2181-0101 上海銀行 02-2552-3111
彰化銀行 0800-365-889
02-412-222
臺灣企銀 0800-017-171
02-2357-7171
中華郵政 0800-700-365
04-2354-2030
農金資訊 02-29676789
分機6605、6612
兆豐銀行 0800-016-168 玉山銀行 02-2181-1313
中國信託 02-2769-5000 台新銀行 02-2655-3355
永豐銀行 02-2505-9999 元大銀行 0800-688-168
一卡通 02-6631-5190

4.客家幣使用期限與範圍?

(1)使用期限:114年8月1日至115年6月30日,逾期自動失效。

(2)使用方式:客家幣以數位券形式提供,領取及使用皆透過金融機構APP數位券匣,非直接發放至個人帳戶。不得轉售、兌換成現金,亦無法轉贈。

(3)使用範圍:可於全國11個縣市70個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之客家幣特約店家消費,結帳時開啟存有客家幣金融機構APP,並掃描店家TWQR,輸入消費金額後,即可使用客家幣抵用,不限次數,用完為止。

《詳全文》

行政院「推動在宅醫療科技」宣導資訊

推動在宅醫療科技

《詳全文》

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餐飲業商品(服務)禮券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暨投保產品責任保險查核結果」宣導資訊

為維護消費者權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下稱行政院消保處)於113年10月至11月間會同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及宜蘭縣等地方衛生局,進行「餐飲業商品(服務)禮券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暨投保產品責任保險」查核,共計查核23家餐飲業者。本次餐飲業商品(服務)禮券定型化契約查核結果,全部查核項目符合規定者計4家,部分契約條款不符合規定者計19家;至投保產品責任保險查核結果,全數符合規定。

鑑於餐券屬於預付型交易,餐飲業者應依「商品(服務)禮券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規定發行餐券並提供履約保障;再者,為維護消費者權益,餐飲業者應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投保產品責任保險。故行政院消保處會同上開地方政府衛生局進行本次查核,查核結果如下(詳如附表):

一、餐飲業商品(服務)禮券定型化契約:計19家定型化契約條款部分不符合規定(項次:1、2、3、4、5、6、7、8、9、10、11、12、13、14、16、17、19、21、22),契約內容整體不合格率為17%(57/345項)。主要缺失如下:

(一)違反「出售日」規定,共計14家(項次:4、5、6、7、8、9、10、11、12、13、14、16、17、21):禮券未記載「出售日」,為本次最常見之缺失。發行人應提供自出售日起至少一年之履約保障,故禮券應揭露「出售日」資訊予消費者知悉。

(二)違反「委託第三人發行應記載事項」規定,共計3家(項次:11、17、19):發行人非為實際商品(服務)之提供者時,禮券未記載「實收資本額」或「在中華民國境內營業所用之資金」(皆不得低於新臺幣三千萬元)。

(三)違反「履約保障責任」落實,共計4家(項次:3、4、6、16):

1.發行人與銀行簽訂信託契約之履約保障期間,未能涵蓋禮券所載之履約保障期間。

2.發行人未做任何履約保障。

(四)違反「禮券申請換發」規定,共計6家(項次:4、6、9、16、17、19):

1.禮券未記載禮券申請換發規定。

2.禮券記載紙券換發之金額超過新臺幣50元。

(五)違反「不得記載事項」規定,共計2家(項次:14、17):

1.禮券記載使用期限,且另行加收費用。

2.禮券記載僅受理整套禮券退費,不能接受單張退費。

二、餐飲業投保產品責任保險:有關餐飲業者是否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投保「產品責任保險」或「公共意外責任保險附加食品中毒條款(限未提供外帶外賣者)」,本次查核全數符合規定。

針對上開查核所發現之缺失,行政院消保處已請主管機關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督促地方政府衛生局依法儘速要求業者改正。行政院消保處提醒消費者及餐飲業者,應注意下列事項:

一、消費者購買餐券時,務必審閱券面記載之契約條款,注意是否與「商品(服務)禮券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規定相符。

二、消費者購買餐券後,可依發行人所提供履約保障機制之佐證方式(例如:至銀行網站禮券信託網頁),查詢履約保障是否落實。

三、消費者應儘速於履約保障期間內將餐券使用完畢,以維自身權益。

四、餐飲業者發行餐券時,應依照「商品(服務)禮券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規定辦理,並確實落實履約保障。

五、餐飲業者應依照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投保產品責任保險,以維護消費者權益。

相關附件

《詳全文》

地方活動

與偶的快樂花園,戲、偶與皮影共下孵化親子時光!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客家戲曲演員陳星佑

由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指導,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主辦,為推廣客家表演藝術文化,推出「孵劇場系列」展演親子藝術節目及工坊體驗。114年度以「花園」為題,從6月至11月,透過觀看、觸摸、遊玩「藝術」,使身心化為一座花園,用心灌溉,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吸收知識和靈感,並感受表演藝術的美好。邀請闔家親臨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共同創造溫暖回憶的快樂花園!

7月「後座劇場」以當代創意交織傳統戲曲,創造親子文化體驗

「後座劇場」親子體驗活動於7月5日(星期六)盛大登場,融合傳統戲曲與創意手作,由專業客家戲曲演員帶來精彩折子戲演出及教學,讓孩童能近距離欣賞戲曲表演,認識角色類型與身段魅力,並安排「行頭・漆扇」及「食農・造型饅頭」DIY手作課程,邀請民眾親手製作專屬的創意作品,從遊戲與創作中體驗藝術樂趣,度過充實又具意義的週末時光!

食農場造形饅頭

8月透過英國文豪經典,走進公園探索文學偶戲劇場

8月份接續推出最溫暖的親子偶劇《自私的巨人》,由「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帶來最新演繹客語版,即將於8月中旬盛大演出。故事改編自英國文豪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經典童話打造文學劇場,透過導聆及音樂和說書人的引導,打開巨人封閉的內心並使冰封的花園重現生機。

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是臺北市客家音樂發展的重要據點,預計11月將於公園戶外舉辦收冬曲音樂演出,透過動人的客家樂章邀請闔家來園區感受音樂戲劇的魅力!系列活動與購票資訊詳見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活動網頁(https://reurl.cc/koNXZG)。

#活動資訊

七月▌後座劇場工坊:7月5日(六),戲曲行頭及食農系列各1場,共計2場次。

1.戲曲行頭

10:30-11:15 傳統文化小講課、戲曲身段互動小遊戲。

11:15-11:40 創意漆扇DIY手作。

11:40-11:50 客家戲曲《劈山救母》。

11:50-12:00 有獎徵答/大合照。

2.食農教育

14:00-14:25 傳統文化小講課、戲曲身段互動小遊戲。

14:25-16:15 角色造型饅頭DIY手作。

16:15-16:25 客家戲曲/三功身段示範。

16:25-16:30 有獎徵答/大合照。

八月▌王爾德客語親子劇場《自私的巨人》:8月16日(六)、8月17日(日)14:30,共計2場次。

十一月▌臺北客家收冬慶暨臺北客家書院成果展,精彩活動內容隨後推出。

《詳全文》

有客來尞、Taipei同歡吧!客家藝文活動社區巡演熱鬧開跑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有客來尞、Taipei同歡

讓客家藝文走進社區、貼近民眾生活,臺北市客委會今年自7月5日起至9月28日,將於本市12個行政區舉辦12場「客家藝文活動社區巡迴展演」。邀集多組客家藝文團隊深入各社區,透過多樣的表演形式,呈現豐富多元的客家文化樣貌。

本次參與演出的團隊,包含「銀河谷音劇團」,將以溫馨幽默、寓教於樂的風格,將客語元素融入戲劇創作,透過角色對話,讓小朋友在觀劇過程中自然地接觸客家語言與文化;「自然而然劇團」結合客家及環境教育的系列劇場演出,賦予客家新意;「鞋子兒童實驗劇團」從孩子的視角出發,並結合生活經驗,將傳統素材轉化為活潑生動的劇碼;「龍潭愛樂管弦樂團」將客家歌謠與傳統弦樂融合,把客家文化轉化為耳熟能詳的音樂,打造高品質的客家音樂饗宴,帶進社區。此外,本次活動也邀請「蘋果劇團」、「打勾勾劇團」、「海波兒童劇團」、「SHOW影劇團」、「咚咚舞蹈團」、「采風樂坊」、「好玩的劇團」及「奇岩室內樂團」等優秀團隊一同演出,為活動增添更多創意與活力。這些表演團隊不僅各具特色,更透過戲劇、音樂與互動,讓民眾享受多元的客家藝術盛宴!

有客來尞、Taipei同歡場次

首場活動於7月5日在信義區五全里永吉公園舉辦,由「蘋果劇團」以歌舞劇的形式,演出《嬌滴滴與髒兮兮》,帶領大、小朋友一起進入美麗的森林裡和可愛的動物尋找水精靈。7月6日則在北投區振華里裕民一路40巷及裕民二路33巷口演出,由「打勾勾劇團」帶來《客家星球大作戰》,讓小朋友從中學會追求真理與正義的同時,了解同理心和尊重的價值。7月19日在松山區東榮里松榮公園,由「海波兒童劇團」結合客語重新詮釋經典故事「花木蘭」,讓大家認識花木蘭代父從軍的勇敢與智慧,到最終守護國家的精彩旅程演出,7月20日在中山區中山里中安公園,由「SHOW影劇團」演出《風箏》,融合客庄風景與傳統,從中體驗客家文化的溫度與記憶,讓觀眾在故事中重新與客家文化連結。

詳細活動資訊可上本會官網或臉書搜尋「臺北客家」粉絲團追蹤最新消息及動態。除了精彩的節目以外,現場結合客家紅粄吊飾體驗、品嚐客家美食及體驗客家唸謠丟沙包,更準備摸彩活動,讓參與民眾有機會把多項好禮帶回家,邀請大家一起同樂!

相關附件

《詳全文》

客家色彩與當代藝術的交織詩篇—《蒔色記-客家文藝的當代誦讀》苗栗展出

主辦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於7月3日至7月29日,在山月軒展出「王昭華《蒔色記-客家文藝的當代誦讀》」。誠摯邀請各界藝文愛好者前往參觀,一同感受色彩與記憶交織而成的文化饗宴。

蒔色記-客家文藝的當代誦讀1

《蒔色記-客家文藝的當代誦讀》由長年耕耘於纖維藝術與天然染織領域的策展人王昭華策劃,融合自然、人文與科技元素,運用當代藝術語彙詮釋客家文化的色彩記憶與文藝精神。展覽以「蒔」(象徵種植與傳承)與「色」(代表民族色彩與文化記憶)為核心概念,深入探索客家文化中的色彩語言與藝術之美,並透過當代視角進行再現與詮釋。策展人希望觀眾能在色彩與記憶交織之間,感受到客家文化的深度與韻味,並體悟其隨時間流轉所展現的生命力與文化價值。

王昭華現為「手文化設計工作室」負責人,長年專注於天然染織與纖維藝術創作,擅長以自然素材作為創作語言,呈現兼具文化底蘊與當代表現的藝術風貌。其作品曾多次受邀參展國際展會,包括德國慕尼黑工藝展、韓國工藝潮流展及泰國 Taiwan Expo,擁有豐富的國內外策展與創作經歷。

蒔色記-客家文藝的當代誦讀2

本次展覽期望與苗栗深厚的客家文化相互輝映,透過藝術語言的再詮釋,為觀眾帶來一場關於「記憶、色彩與文化傳承」的當代表述。歡迎蒞臨參觀,更多資訊請參閱 Facebook「貓裏藝文」粉絲專頁,或至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網站(http://www.mlc.gov.tw/)查詢。

《詳全文》

  • 瀏覽人次: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