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發布日期:114-11-07
更新日期:114-11-06
第911期 │ 發行日期:2025年11月7日
本期主題
2025「客家貢獻獎」名單揭曉 客委會向客家推手致敬

客家委員會為表彰及鼓勵社會人士積極參與客家事務,自民國96年起設立「客家貢獻獎」,至今已邁入第11屆,歷經初審、複審及決審3階段的嚴謹審查,已於近日選出13位得獎者,並於11月5日由客委會主任委員古秀妃親自公布得獎名單,向長年默默耕耘、熱心奉獻的得獎者表達感謝與肯定。.....
本期主題
2025「客家貢獻獎」名單揭曉 客委會向客家推手致敬

客家委員會為表彰及鼓勵社會人士積極參與客家事務,自民國96年起設立「客家貢獻獎」,至今已邁入第11屆,歷經初審、複審及決審3階段的嚴謹審查,已於近日選出13位得獎者,並於11月5日由客委會主任委員古秀妃親自公布得獎名單,向長年默默耕耘、熱心奉獻的得獎者表達感謝與肯定。

古主委於出席新聞發布會時表示,「客家貢獻獎」對客家族群意義重大,因為從事客家相關工作並不容易,尤其客家在整個社會中屬於非主流,經常被邊緣化,對於長期投入推動客家事務的人來說,需要極大的熱情與心力。設立此獎項,對客家界來說是一個正向的鼓勵,更象徵政府對客家文化的重視,期盼透過表揚,鼓勵更多人投入文化推廣與保存的工作,共同為客家向前行。
談及評選機制,古主委說明,「客家貢獻獎」頒獎每兩年舉辦一次,共分為初審、複審與決審三階段,初審主要確認報名者是否符合資格,複審則依各類別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審查,決審再由評審委員共同討論,以多數決方式決定最終名單。評審委員涵蓋教育、文化、藝術及公共事務等領域的專業人士,客委會則尊重評審團的決定。

至於獎勵內容,古主委指出,「終身貢獻獎」獎金為100萬元、「傑出成就獎」為20萬元,而「特別貢獻獎」雖無獎金,但代表最高榮耀,意義非凡。她特別提到,今年特別貢獻獎的得主,包括自然生態研究者徐仁修先生、人權教育推手陳欽生先生,以及長期關注公共與兩性議題的葉菊蘭女士,三位皆為各自領域中令人敬佩的典範,感謝他們長年以行動推動社會進步,也讓客家在各界的能見度與地位持續提升。
今年客家貢獻獎得獎名單,包含「終身貢獻獎」得主為張永西先生及張維安先生,傑出成就獎得主,分別為「研究發展類」的張翰璧女士、鍾心怡女士及鍾鎮城先生,「藝術文化類」的吳榮順先生及廖運潘先生,「公共推廣類」月光山雜誌社、「傑出青年類」的賴予喬女士及彭峻暘先生,以及「特別貢獻獎」得主為葉菊蘭女士、徐仁修先生及陳欽生先生。
為表彰海內外對客家事務有卓著貢獻之傑出客籍人士,客委會舉辦「2025客家貢獻獎暨客家事務專業獎章表揚典禮」,感謝長期對客家奉獻之人士。典禮將於114年12月28日上午9點半至下午2點半於台北的圓山大飯店舉行。更多得獎者事蹟介紹,敬請詳見附表,新聞發布會直播歡迎上客委會YouTube頻道(https://reurl.cc/NNX18m)觀看。

附表:
「2025客家貢獻獎」得獎名單
特別貢獻獎及終身頁獻獎
| 類別 | 得主 | 事蹟 |
| 特別貢獻獎 | 葉菊蘭 | 民國38年出生於苗栗銅鑼,是臺灣政治史上重要女性領袖,曾任行政院副院長、客委會主委及交通部部長,現任台北圓山董事長,長期關注公共領域與社會發展,並推動臺北捷運等重大建設,對社會發展影響深遠。其亦是民主運動推手,在公共政策與性別平權展現領導力,其影響超越族群,是臺灣公共事務與文化推廣領域的重要女性代表人物。 |
| 徐仁修 | 民國35年出生於新竹芎林,是臺灣知名的作家與自然生態攝影家,長年奔走於荒野田野,以文字與影像記錄臺灣及世界自然景觀與動植物生態,並出版多部著作,影響大眾關注環境保護。其作品推動自然保育與教育,並拍攝紀錄片展現生命歷程,是臺灣自然書寫的重要代表。 | |
| 陳欽生 | 民國38年出生於馬來西亞,為白色恐怖受難者與人權教育推廣者,長期投入人權史料保存與公共教育,參與國家人權博物館等機構推動轉型正義。透過個人見證與社會參與,引導大眾理解歷史傷痕,促進和解與民主價值的深化,成為臺灣人權教育的重要象徵人物。 | |
| 終身貢獻獎 | 張永西 | 民國30年出生於桃園楊梅,為旅居巴西的資深僑領,長年深耕客家事務,曾任巴西客屬崇正總會會長,任內走訪巴西各地華文學校與僑社,致力推動海外客家公共事務與國際交流,長期關注客家文化保存,團結鄉親凝聚客家力量,籌建客家活動中心暨客家緣樓,其無私奉獻與堅持,讓客家文化在海外落根,推動臺灣與海外客家文化交流不遺餘力。 |
| 張維安 | 民國44年出生於苗栗銅鑼,曾任國立交通大學客家學院院長,為資深客家學者,長年投入客家語言、族群與文化保存研究,並關注教育與人才培育,秉持讓客家成為社會公共對話的原則,促進政府與民間在客家政策、文化保存及教育推廣的合作,對客家學術與文化發展影響深遠。 |
傑出成就獎
| 類別 | 得主 | 事蹟 | |
| 傑出成就獎 | 研究發展類 | 張翰璧 | 民國53年出生於臺北市,現任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教授,長年深耕族群研究與客家文化議題,以宏觀視野探討客家族群在多元社會中的位置,涵蓋文化傳承、族群經濟、性別議題及海外發展等面向,更在國際交流與公共討論中發揮影響力,持續為客家文化的發展與傳承注入新視野。 |
| 鍾鎮城 | 民國64年出生於高雄美濃,現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語文教學研究所教授,專長為語言規劃、雙語教育與華語教學,長年致力於族群語言復振與教育制度化推動。於民國102年率先提出「客華雙語教育」模式並以美濃等地為典型,協助設計課程、培訓師資,為引領客語進入校園教育的重要推手,對客語教育制度化與師資培育影響深刻。 | ||
| 鍾心怡 | 民國64年出生於新竹竹東,長年投身地方客家文化保存與社區實務。曾推動社區營造與客家史料記錄,並將綠建築與在地再生融入客家議題,不僅提升社群保存能量,更彰顯傳統建築的智慧與文化價值。透過研究與保存、實踐,致力於將客家技藝與生活美學融入日常、教育與公共治理,使傳統文化不再侷限於歷史場域,成為當代客家文化保存與推廣的重要推手。 | ||
| 藝術文化類 | 廖運潘 | 民國17年出生於桃園觀音,以文字與口述記錄北埔及客家地方史聞名,其著作《茶金歲月》細膩描寫茶業興衰與生活變遷,兼具文學與史料價值,並書寫保存大量客家社會經濟與文化細節,成為影視與學術引用的重要來源。另成立姜阿新教育基金會,以姜阿新洋樓為平臺從事古蹟維護及推廣客家文化,透過跨世代的故事傳遞,在文史保存上及公共事務具有深厚影響。 | |
| 吳榮順 | 民國44年出生於花蓮玉里,是客家藝術文化推廣的重要學者,其長期從事田野調查、整理並出版專輯,保存南部客家八音,並在學術期刊發表研究,將演奏實務與音樂學結合。其教育與展演培育年輕世代學習興趣,結合傳統與創新,推動首部客家歌舞劇《福春嫁女》,創新客家傳統及現代音樂的嶄新風貌,對臺灣客家音樂保存、傳承與國際推廣皆具有深遠而關鍵的貢獻。 | ||
| 公共推廣類 | 月光山雜誌社 | 於民國71年創立,為美濃地方性的刊物,長期深耕在地,報導客庄鄉情、人物與技藝,其以草根記者與志工模式營運,透過採訪、口述史與文化報導,讓鄉親與海外讀者保持連結。該出版刊物兼具文化保存、公共參與與世代傳承功能,成為美濃客家文化日常再現的重要平臺,具深遠指標性。 | |
| 傑出青年類 | 賴予喬 | 民國75年出生於臺北市,為當代以客語創作與表演聞名的年輕音樂人,為《春麵樂隊》、《二本貓》及《一虎一虎》主唱,長期深耕母語音樂,將客語融入現代音樂編制,並獲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及葛萊美獎銀獎殊榮,將客語創作推向國際舞臺,也積極參與校園與藝文推廣,使客家音樂與年輕世代連結,展現語言文化的創新生命力。 | |
| 彭峻暘 | 民國82年出生於新竹北埔的茶農世家,現為「新竹北埔八音團」的團長,以青年角度出發積極保存客家傳統文化,是新一代返鄉青年藝術家與傳統文化實踐者,長期投入八音教育與推廣,致力於將傳統樂音帶入當代展演與教育。除推廣八音,亦從事陶藝與文化跨域實踐,結合茶陶、文史與生活器物,讓傳統與現代對話,成為保存與創新且具代表性的返鄉青年。 | ||
新聞快報
客委會辦理客青會培力工作坊 凝聚客家青年發展客家新思維
【客語版】
客家委員會為著提高客家青年公共參加摎政策諮詢,11月3號在台中市「好伴共享空間」辦理「客家青年諮詢委員會培力工作坊」,客委會主任委員古秀妃希望促進客家青年摎公部門對話過意見交流,集聚後生人推動客家語言、文化、公共參加摎產業創新个功能。

古主委表示,客家政策个推動係一條一直修改、連續前進个路,雖然過程當中免不了有挑戰,毋過總愛勇敢去試、連續調整,定著做得越做越好。佢還較鼓勵後生个朋友「毋使驚投入客家事務,因為後生就係本錢,想做麼个就去做。」客委會會摎後生人共下打拚,創造還較好个客家未來。
今晡日个工作坊,朝晨由客委會副主任委員邱星崴代表開場,並由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前副召集人周家緯主持,用「深化青年公共參與-用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做例仔」為題進行專題演講,透過實際案例紹介青年建言轉換變具體政策个過程。接等由社團法人青年發展協進會秘書長曾廣芝用「審查民主討論帶領技巧」為題,傳授後生人在公共議題討論時節仰般帶等大家對話、組合意見摎聚集共同个想法。
客委會各業務單位同時在工作坊肚,針對「推行辦理伯公照護站『青銀共融』公共服務」、「青年客語使用率」、「客食品牌仰般餳後生族群過推向國際市場」、「客家流行音樂仰般同時顧著文化傳承摎票房个效果過利益」,還過「青年參加客家文化推廣活動意願」這兜議題摎後生人進行交流,並接納後生朋友對客委會个政策建議。
部分委員建議,愛運用社群媒體摎影音內容餳後生族群關心注意客家文化;又有委員主張,做得透過青年志工無斯服務學習機制推動「青銀共融」服務;在客家食物發展方面,後生人建議用創意品牌設計摎現代推廣方法,重新包裝傳統食材,提高市場分人看著个機會。另外,對客家流行音樂推廣,乜有委員建議舉辦結合Z世代文化元素个音樂活動,拉近後生人摎母語音樂个距離。
這擺个培力工作坊毋單淨協助青年委員熟絡公共政策運作程序,乜促進各種年齡之間个對話摎交流,呈現後生人參加公共事務个決心摎行動力。客委會表示,未來會續等規劃相關提高能力个課程摎交流活動,分還較多後生人做得用具體行動投入客家事務,共下打造多元、創新摎永久連續个客家新未來。

【華語版】
客家委員會為強化客家青年公共參與及政策諮詢,11月3日於台中市「好伴共享空間」辦理「客家青年諮詢委員會培力工作坊」,客委會主任委員古秀妃期促進客家青年與公部門對話與意見交流,凝聚後生推動客家語言、文化、公共參與及產業創新的動能。
古主委表示,客家政策的推動是一條不斷修正、持續前進的路,雖然過程難免有挑戰,但只要勇於嘗試、持續調整,一定能越做越好。她更鼓勵青年朋友們「不要怕投入客家事務,因為年輕就是本錢,想做什麼就去做。」,客委會會與青年一同努力,打造更好的客家未來。
今天的工作坊,上午由客委會副主任委員邱星崴代表開場,並由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前副召集人周家緯主持,以「深化青年公共參與-以院青諮為例」為題進行專題演講,透過實際案例介紹青年建言轉化為具體政策的過程。隨後由社團法人青年發展協進會秘書長曾廣芝以「審議民主討論帶領技巧」為題,講授青年在公共議題討論中如何引導對話、整合意見與凝聚共識。
客委會各業務單位同時於工作坊中,針對「推辦伯公照護站『青銀共融』公共服務」、「青年客語使用率」、「客食品牌如何吸引年輕族群與推向國際市場」、「客家流行音樂如何兼顧文化傳承與票房效益」,以及「青年參與客家文化推廣活動意願」等議題與青年進行交流,並聽取青年朋友對客委會的政策建議。

部分委員建議,應運用社群媒體與影音內容吸引青年族群關注客家文化;另有委員主張,可透過青年志工或服務學習機制推動「青銀共融」服務;在客食發展方面,青年們建議以創意品牌設計與現代行銷手法,重新包裝傳統食材,提升市場能見度。此外,針對客家流行音樂推廣,也有委員建議舉辦結合Z世代文化元素的音樂活動,拉近青年與母語音樂的距離。
此次培力工作坊不僅協助青年委員熟悉公共政策運作流程,也促進跨世代的對話與交流,展現青年參與公共事務的決心與行動力。客委會表示,未來將持續規劃相關培力課程及交流活動,讓更多青年能以具體行動投入客家事務,共同打造多元、創新且永續的客家新未來。
感佩許良宇雙親的大愛善舉 客委會專程致敬並加入共善行列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古秀妃11月3日在許景堂與李碧虹伉儷、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局長陳佳君、副局長施純福、台中市立圖書館館長曾惠君、台中市東勢區公所區長翁培真、龍寶建設與名傑營造董事長張麗莉、建築師戴育澤等人陪同下,前往台中市東勢區的許良宇圖書館進行訪視,現場氣氛溫馨而感人。
面對這座美麗的新地標,古主委表示,聽聞許良宇律師的故事,內心有諸多不捨,同樣身為母親,面對孩子英年離世是多麼的沉痛,且許爸爸、許媽媽同樣都是客家人,非常感謝他們與各界的參與,這份愛喚起更多的愛,讓客庄擁有更完善的閱讀與文化交流環境。

古主委強調,為了延續許良宇律師生前「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精神,客委會也宣布加入「共善」的行列,計畫補助經費用於屋頂層植栽與環境綠美化,讓這座圖書館的美好能夠持續生長,被更多人看見。

許良宇圖書館是由已故前台紙董事長許良宇的父母,許景堂先生與李碧虹女士賢伉儷捐資新台幣1億2,000萬元,於故鄉東勢興建圖書館並捐贈予台中市政府,延續兒子生前回饋鄉里的理念。該圖書館由建築師戴育澤設計,並由龍寶建設、名傑營造公司負責施工興建。
此圖書館樓高三層採分齡分眾規劃,包含親子區、兒童閱覽區、青少年區及樂齡區等,打造全齡化、節能智慧及安全友善的閱讀環境。許良宇圖書館以東勢地形為靈感,完美融入山景,象徵愛與知識的長流,也替這片土地注入溫暖和希望。

圖書館開館典禮將於今年12月26日舉行,客委會預祝圖書館年底順利落成啟用,讓更多人走進這座充滿愛與希望的圖書館,一同見證善意的延續。
台灣國際茶碗節苗栗登場 展現客家茶文化國際魅力
【客語版】
越本土越國際!客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邱星崴10月30號去到苗栗工藝園區參加「第三屆台灣國際茶碗節-碗然宇宙」開幕活動,摎對世界各地來个陶藝家聚集共下,體驗「用好碗、啉好茶」,感受客家傳統茶文化多方面个餳人力量。

邱副主委表示,茶做得講係客家產業个靈魂。早在1920年以前,全世界有名个「福爾摩沙烏龍茶」就係客家人種个,當時外銷到美國紐約、英國倫敦這兜地方,臺灣戲劇《茶金》乜有相關淵源。透過「茶」,台灣摎世界密切結合,這正經係客家文化國際化个重要代表。
講著茶摎碗个結合,邱副主委回憶,細人時節屋下無馬克杯,泡茶做下用缶碗來張。像苗栗三灣就有出名个「大碗泡茶」,結合傳統客家文化摎當地茶飲料个特色,分人感受著早期農村奉茶个純樸人情味。佢乜肯定「茶碗節」同時具備傳統摎現代,還做得摎國際連接起來,表現文化个多元形式,未來客委會乜會繼續支持恁樣个文化推廣活動。
今晡日活動由貴賓摎茶師兩儕一組,展開新形式个「雙人百碗茶席」,做活動个起榼。包括苗栗縣政府秘書長陳斌山、文化觀光局局長林彥甫、立法委員沈發惠苗栗辦公室主任陳詩弦、竹南鎮公所鎮長方進興、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陳殿禮、苗栗分館分館長姜瑞麟、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場長蘇宗振、台灣陶文化協會理事長林瑞華恁多儕都到場參加。

今年用「碗然宇宙」做主題,呈現全球20隻國家、75個陶藝家創作个3百零件茶碗,透過「細細个碗」打開「大大个宇宙」,用巧妙个心思過對靚个感受,呈現人摎自然和諧相處个靚。展覽時間對10月30號到11月16號(9:00-17:00,拜一休館),在苗栗工藝園區摎大家見面,還較多資訊做得去網路尋台灣國際茶碗節(https://reurl.cc/GGrELd)。
【華語版】
越在地越國際!客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邱星崴10月30日前往苗栗工藝園區參加「第三屆台灣國際茶碗節-碗然宇宙」開幕活動,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陶藝家齊聚一堂,體驗「用好碗、喝好茶」,感受客家傳統茶文化的多重魅力。
邱副主委表示,茶可說是客家產業的靈魂。早在1920年以前,舉世聞名的「福爾摩沙烏龍茶」正是由客家人種植,當時外銷至美國紐約、英國倫敦等地,台劇《茶金》也有相關淵源。透過「茶」,台灣與世界緊密連結,這正是客家文化國際化的重要象徵。

談到茶與碗的結合,邱副主委回憶,小時候家中沒有馬克杯,泡茶就是用陶碗盛裝。像苗栗三灣就有著名的「大碗泡茶」,融合了傳統客家文化與在地茶飲特色,讓人感受到早期農村奉茶的純樸人情味。他也肯定「茶碗節」兼具傳統與現代,更與國際接軌,展現文化多元樣貌,未來客委會也將繼續支持這樣的文化推廣活動。
今日活動由貴賓和茶師兩兩一組,展開別開生面的「雙人百碗茶席」,為活動揭開序幕。包括苗栗縣政府秘書長陳斌山、文化觀光局局長林彥甫、立法委員沈發惠苗栗辦公室主任陳詩弦、竹南鎮公所鎮長方進興、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陳殿禮、苗栗分館分館長姜瑞麟、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場長蘇宗振、台灣陶文化協會理事長林瑞華等皆到場參與。

今年以「碗然宇宙」為主題,呈現全球20個國家、75位陶藝家創作的3百餘件茶碗,透過「微觀的碗」開啟「宏觀的宇宙」,以匠心與美感展現人與自然的共融之美。展期時間自10月30日至11月16日(9:00-17:00,週一休館),在苗栗工藝園區與大家相見,更多資訊可搜尋台灣國際茶碗節(https://reurl.cc/GGrELd)。
千人共下打(daˋ)粢(qiˇ)粑(baˊ) 六堆秋收祭 熱鬧揭幕
客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邱星崴11月1日代表古秀妃主委前往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參加「2025六堆秋收祭」開幕式活動,邱副主委表示,粢粑是客家相當悠久的米食文化,六堆同時是臺灣最早的客家庄,透過今天「千人共下打粢粑」的活動,展現六堆客庄遠源流長的發展並突顯「煞猛打拚」的客家精神!

邱副主委致詞時表示,很開心見證「千人共下打粢粑」的盛宴,從一粒粒的糯米粒搗揉成粢粑的過程,象徵六堆伙房的相互連結到聚落的形成,突顯臺灣早期六堆客庄的打拚歷程與客家團結的精神!客委會未來也將持續支持客家文化活動的傳承!
客委會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補充說明,2025六堆秋收祭從「千人共下打粢粑」開幕、11月9日、16日將推出「豐・野餐」主題派對,結合客籍藍帶甜點師李侑昌與客家美食達人劉榮招聯手打造10周年限定限量藍帶客家可頌、11月每週六、日更推出「阿姆个灶下」客家美食體驗、11月22日推出「HAKKA POWER六堆秋收路跑」,11月29日有深受大家喜愛、一推出販售就秒殺的「千人食福宴」壓軸登場,另外在11、12月更與高屏六堆12鄉區在地團隊合作,串聯客庄飲食特色,推出「客庄尋味小旅行」,都圍繞以「食福・拾福」主題來作活動設計,讓大家不僅到六堆園區,更走入客庄,深度體驗六堆客庄人文風情。

「2025六堆秋收祭」以「食福・拾福」為主題,開幕式在鳳天神鼓及超過千人邊搗粢粑(麻糬)、邊用客語齊喊「加油、加油、加油」聲中熱鬧登場!今年已邁入第10年,2023年曾獲交通部觀光署觀光亮點「全國十大文化活動體驗獎」的肯定,今年現場還有具在地物產特色的秋涼-好Chill市集、全新推出的六堆園區大獅兄家族親子人偶劇「五感互動小劇場」,以及與台灣電力公司合作的「節電來作客闖關活動」,也為緊接著在11、12月將陸續推出的一系列精彩活動,揭開序幕!
今年開幕式活動由客委會副主委邱星崴、客委會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原民會原發中心副主任簡明雄、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長李明宗、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秘宋貴龍、客委會委員劉仕彩、王新財、宋廷棟、李寬治、台灣電力公司副總經理陳銘樹、美濃區長謝鶴琳、杉林區長蕭見益、高樹鄉長梁正翰、臺灣菸酒公司屏東酒廠廠長張國棟、財團法人台灣香蕉研究所長邱祝櫻、國立屏東大學客家研究中心主任黃露鋒、大仁科技大學教務長李育儒、六堆忠義亭總幹事鄒富梅、國發會青年培力工作站—這裡好好生活所顧問黃國書、內埔鄉東片村長黃日禓,以及六堆12鄉區公所、各級學校與各界代表共同出席。
客委會及客發中心多年來持續攜手高、屏縣市政府、六堆12鄉區,以「六堆生態博物館」理念作資源串聯,推展六堆客家特色;其中年度重要活動「六堆秋收祭」,即是將南臺灣六堆客庄「慶收成」、「完福」、「食福」的民俗文化,轉化為文化節慶活動,讓更多民眾可以透過活動參與來體驗、認識臺灣不同區域客家的文化多樣性。

在11月整個月秋收的時節,六堆園區也會搭設「伯公祈福廠」,至六堆12鄉區及竹田忠義亭迎請伯公與忠勇公王到園區駐駕,保佑活動平安並賜福民眾。今年特別運用文資研究成果,重現以傳統竹牌迎請伯公的形式,現場還特別規劃縮小版榫接福廠模型,讓民眾認識並體驗屏東縣佳冬鄉六根村三山國王廟的百年福廠特色,提供民眾手動組裝,讓大家透過祈福、手作來認識節慶背後的信仰文化特色。
11月每週六、日在六堆園區還有精彩的「客藝匯演」客家藝文團隊表演、11月9日有「後生八音-樂響客家」年輕世代八音演出、11月8日「文資。這點事!-六堆文化資產實踐與能動工作坊」則從客發中心與多個國內文資保存經驗進行交流分享,11月29日邀請到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吉田憲司榮譽教授分享「博物館如何推動族群文化遺產的小規模復興」專題講座。2025六堆秋收祭活動內容精彩,歡迎大家共下到六堆地區作客。更多活動詳細內容及報名資訊,請至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粉絲專頁或官網查詢。

臺東好米收冬祭鹿野登場 共下傳承客家語言文化
【客語版】
客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范佐銘11月1號代表古秀妃主委來到臺東縣鹿野鄉參加「2025臺東好米收冬祭」,蓋歡看著後生人共下參加活動,乜希望大家共下支持傳承客家語言文化,分還過多人看著客家文化之美。

范副主委致詞時表示,多謝臺東縣政府民政處團隊用心舉辦,搭並傳承好米收冬祭个文化盛會,透過鹿野在地恁特別个米食文化來發揚客家文化之美。現場看著蓋多來參加見證个後生人,希望大家共下相續傳承客家文化,打拚推動講客,分𠊎等个母語持續傳承下去。
今年活動用「傳統×創新,文化×生活」做主題,融合祭典儀式、DIY體驗撖現代創意,用情境式唱喏重現客庄風貌,伯公恭迎現場祈福,搭並結合打甜粄體驗展現傳統做好事个鬧熱。活動有客語古禮祭典、趣妙跌筊仔、客家生活節同AI創意弇貼相片,融入多層次表演合創新互動,展現客家生活美學同文化新風貌。

參加該日活動个有客委會范副主委同林金樺委員、臺東縣饒慶鈴縣長、鹿野鄉李維順鄉長還過各同鄉會理事長同客語薪傳師。活動相續客庄傳統「完福食福入席」个俗還過邀請在地社團同歌手互動表演,現場乜安排幾下項手作體驗同文創市集,分參加个民眾感受著傳統同創意結合个客家文化魅力。

【華語版】
客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范佐銘11月1日代表古秀妃主委前往臺東縣鹿野鄉參加「2025臺東好米收冬祭」,除樂見後生共同參與活動,並期盼大家一起支持傳承客家語言文化,讓更多人看到客家文化之美。
范副主委致詞時表示,感謝臺東縣政府民政處團隊用心舉辦,並傳承好米收冬祭的文化盛會,透過鹿野在地獨特的米食文化來發揚客家文化之美。現場看到許多來參與見證的後生人,期盼大家共同接棒傳承客家文化,打拚推動講客,讓我們的母語持續傳承下去。
今年活動以「傳統×創新,文化×生活」為主軸,融合祭典儀式、DIY體驗與現代創意,以情境式祭祀重現客庄風貌,伯公恭迎現場祈福,並結合打甜粄體驗展現傳統喜慶氛圍。活動包含客語古禮祭典、趣味擲筊、客家生活節與AI創意拍貼,融入多層次表演及創新互動,展現客家生活美學與文化新風貌。

參與今日活動的有客委會范副主委及林金樺委員、臺東縣饒慶鈴縣長、鹿野鄉李維順鄉長及各同鄉會理事長及客語薪傳師等。活動延續客庄傳統「完福吃福入席」習俗並邀請在地社團與歌手互動演出,現場也安排多項手作體驗與文創市集,讓參與民眾感受傳統與創意結合的客家文化魅力。
114年全國中小學客家藝文競賽中、南區初賽成績揭曉
客家委員會11月1日分別於彰化縣花壇鄉花壇國民小學、花壇國民中學及臺南市私立慈濟高級中學舉辦「114年全國中小學客家藝文競賽」中區與南區初賽,吸引來自中、南區共12縣市170校、244隊的客家好手齊聚一堂,角逐客語歌唱、口說藝術及戲劇等項目。經過一整天熱烈競演,苗栗縣苗栗市建功國民小學等46所學校表現優異,脫穎而出,取得進軍全國總決賽的資格。

客家委員會近年積極推動多項校園客語推廣計畫與競賽活動,包括「客語生活學校計畫」、「客語沉浸式教學計畫」、「客語結合十二年國教校訂課程」、「客語對話能力競賽」等。其中,「全國中小學客家藝文競賽」結合歌唱、口說藝術及戲劇等多元形式,鼓勵學生以創意展現客語能力,並藉由舞臺互動促進文化交流,讓客家語言與藝術持續在校園中扎根傳承。
本年度競賽由客家委員會攜手新北市政府、彰化縣政府、臺南市政府、宜蘭縣政府及高雄市政府共同辦理,分為北、中、南、東四區初賽及全國總決賽。今日中區初賽共有107校154隊、1,481人參與;南區初賽則有63校90隊、867人參賽,場面熱鬧。

中區與南區初賽經過評審嚴謹評定後,選出多組特優隊伍晉級全國總決賽。各類組優勝名單如附表,獲特優的46所學校將代表中、南區於12月6日赴高雄正修科技大學角逐最高榮譽,展現更精采的客語藝文成果。
中區初賽各類比賽結果名單如下:
一、客語歌唱表演類:
| 組別 | 名次 | 學校名稱 |
| 幼兒園組 | 特優 | 苗栗縣私立三義名人幼兒園 苗栗縣苗栗市私立三之三幼兒園 |
| 優等 | 苗栗縣私立三之三嘉新幼兒園 苗栗縣私立芳仁紀念幼兒園 臺中市立東勢幼兒園 |
|
| 甲等 | 新竹市私立菲曼伲藝術幼兒園 苗栗縣私立喬嘉樂幼兒園 苗栗縣私立多倫多幼兒園 新竹市私立菲曼伲智兒館藝術幼兒園 苗栗縣竹南鎮惠揚小耶魯幼兒園 臺中市私立一心園幼兒園 南投縣國姓鄉國姓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雲林縣崙背鄉立幼兒園 苗栗縣私立三之三寶貝幼兒園 苗栗縣大湖鄉立幼兒園 |
|
| 國小低年級組 | 特優 | 苗栗縣苗栗市建功國民小學 苗栗縣苗栗市啟文國民小學 |
| 優等 | 雲林縣崙背鄉東興國民小學 苗栗縣大湖鄉大湖國民小學 苗栗縣大湖鄉華興國民小學 |
|
| 甲等 | 苗栗縣南庄鄉南埔國民小學 南投縣國姓鄉北山國民小學 |
|
| 國小中年級組 | 特優 | 臺中市大里區美群國民小學 臺中市東勢區東勢國民小學 苗栗縣卓蘭鎮卓蘭國民小學 苗栗縣造橋鄉僑樂國民小學 |
| 優等 | 苗栗縣竹南鎮竹南國民小學 苗栗縣銅鑼鄉中興國民小學 苗栗縣三義鄉建中國民小學 雲林縣崙背鄉崙背國民小學 苗栗縣大湖鄉南湖國民小學 |
|
| 甲等 | 南投縣國姓鄉國姓國民小學 苗栗縣銅鑼鄉九湖國民小學 苗栗縣三義鄉育英國民小學 南投縣國姓鄉乾峰國民小學 南投縣竹山鎮秀林國民小學 新竹縣竹東鎮竹中國民小學 彰化縣花壇鄉花壇國民小學 雲林縣崙背鄉東興國民小學 苗栗縣卓蘭鎮豐田國民小學 |
|
| 國小高年級組 | 特優 | 苗栗縣頭份市建國國民小學 臺中市太平區新光國民小學 苗栗縣南庄鄉南庄國民小學 苗栗縣獅潭鄉永興國民小學 |
| 優等 | 臺中市石岡區土牛國民小學 彰化縣花壇鄉花壇國民小學 新竹市東區高峰國民小學 臺中市東勢區東新國民小學 苗栗縣公館鄉鶴岡國民小學 |
|
| 甲等 | 雲林縣崙背鄉崙背國民小學 臺中市石岡區石岡國民小學 南投縣國姓鄉北港國民小學 苗栗縣頭屋鄉明德國民小學 苗栗縣大湖鄉東興國民小學 雲林縣崙背鄉東興國民小學 苗栗縣卓蘭鎮坪林國民小學 |
|
| 國中組 | 特優 | 苗栗縣立建國國民中學 |
| 優等 | 新竹縣竹東鎮自強國民中學 彰化縣立花壇國民中學 |
|
| 甲等 | 臺中市東勢區東新國民中學 苗栗縣頭份市頭份國民中學 |
二、客語口說藝術類:
| 組別 | 名次 | 學校名稱 |
| 幼兒園組 | 特優 | 苗栗縣私立瑪奇兒幼兒園 苗栗縣公館鄉公館國民小學 |
| 優等 | 苗栗縣三義鄉建中國小附設幼兒園 苗栗縣苗栗市文華國小附設幼兒園 臺中市私立一心園幼兒園 |
|
| 甲等 | 雲林縣崙背鄉立幼兒園 苗栗縣三義鄉鯉魚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
|
| 國小低年級組 | 特優 | 苗栗縣苗栗市文山國民小學 苗栗縣公館鄉公館國民小學 |
| 優等 | 苗栗縣頭份市斗煥國民小學 苗栗縣三灣鄉三灣國民小學 苗栗縣頭份市信德國民小學 |
|
| 甲等 | 雲林縣二崙鄉來惠國民小學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國民小學 |
|
| 國小中年級組 | 特優 | 苗栗縣頭份市建國國民小學 苗栗縣苑裡鎮山腳國民小學 新竹縣竹東鎮竹東國民小學 苗栗縣三義鄉育英國民小學 |
| 優等 | 苗栗縣大湖鄉栗林國小暨附設幼兒園 苗栗縣銅鑼鄉銅鑼國民小學 臺中市東勢區中山國民小學 苗栗縣南庄鄉田美國民小學 苗栗縣銅鑼鄉中興國民小學 |
|
| 甲等 | 苗栗縣公館鄉公館國民小學 苗栗縣頭屋鄉頭屋國民小學 新竹縣竹東鎮中山國民小學 苗栗縣三灣鄉三灣國民小學 苗栗縣公館鄉福基國民小學 彰化縣溪州鄉成功國民小學西畔分校 雲林縣崙背鄉東興國民小學 苗栗縣卓蘭鎮內灣國民小學 苗栗縣三義鄉鯉魚國民小學 苗栗縣卓蘭鎮坪林國民小學 雲林縣二崙鄉來惠國民小學 臺中市東勢區成功國民小學 |
|
| 國小高年級組 | 特優 | 南投縣國姓鄉育樂國民小學 苗栗縣造橋鄉造橋國民小學 新竹縣關西鎮坪林國民小學 苗栗縣苗栗市建功國民小學 苗栗縣苗栗市新英國民小學 |
| 優等 | 苗栗縣苗栗市啟文國民小學 苗栗縣公館鄉公館國民小學 苗栗縣南庄鄉田美國民小學 臺中市東勢區中山國民小學 苗栗縣大湖鄉栗林國小暨附設幼兒園 彰化縣溪州鄉成功國民小學西畔分校 |
|
| 甲等 | 苗栗縣苑裡鎮山腳國民小學 苗栗縣三義鄉僑成國民小學 苗栗縣公館鄉仁愛國民小學 苗栗縣卓蘭鎮內灣國民小學 苗栗縣頭屋鄉頭屋國民小學 苗栗縣銅鑼鄉銅鑼國民小學 臺中市東勢區中科國民小學 苗栗縣公館鄉五穀國民小學 雲林縣二崙鄉二崙國民小學 苗栗縣西湖鄉西湖國民小學 苗栗縣銅鑼鄉中興國民小學 臺中市東勢區新盛國民小學 新竹縣關西鎮關西國民小學 苗栗縣三義鄉育英國民小學 苗栗縣三灣鄉三灣國民小學 苗栗縣銅鑼鄉文峰國民小學 苗栗縣三義鄉鯉魚國民小學 苗栗縣獅潭鄉永興國民小學 雲林縣二崙鄉三和國民小學 |
|
| 國中組 | 特優 | 苗栗縣立建國國民中學 臺中市立潭子國民中學 |
| 優等 | 彰化縣花壇鄉花壇國民小學 彰化縣立二水國民中學 苗栗縣頭屋國民中學 |
|
| 甲等 | 苗栗縣公館鄉鶴岡國民中學 苗栗縣頭份市頭份國民中學 彰化縣立花壇國民中學 彰化縣溪州鄉溪陽國民中學 苗栗縣三灣鄉三灣國民中學 |
三、客語戲劇類:
| 組別 | 名次 | 學校名稱 |
| 幼兒園組 | 特優 | 苗栗縣獅潭鄉獅潭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
| 優等 | 新竹縣立竹東幼兒園 | |
| 甲等 | ||
| 國小低年級組 | 特優 | 新竹縣關西鎮關西國民小學 |
| 優等 | 臺中市東勢區東新國民小學 苗栗縣苗栗市新英國民小學 |
|
| 甲等 | 臺中市東勢區成功國民小學 | |
| 國小中年級組 | 特優 | 苗栗縣苗栗市文山國民小學 |
| 優等 | 苗栗縣三義鄉僑成國民小學 苗栗縣卓蘭鎮卓蘭國民小學 |
|
| 甲等 | 苗栗縣卓蘭鎮豐田國民小學 | |
| 國小高年級組 | 特優 | 苗栗縣苗栗市建功國民小學 雲林縣二崙鄉二崙國民小學 |
| 優等 | 苗栗縣卓蘭鎮景山國民小學 苗栗縣頭份市頭份國民小學 雲林縣二崙鄉來惠國民小學 |
|
| 甲等 | 雲林縣崙背鄉東興國民小學 雲林縣二崙鄉三和國民小學 |
|
| 國中組 | 特優 | 苗栗縣立獅潭國民中學 |
| 優等 | ||
| 甲等 |
南區初賽各類比賽結果名單如下:
一、客語歌唱表演類:
| 組別 | 名次 | 學校名稱 |
| 幼兒園組 | 特優 | 屏東縣萬巒鄉立幼兒園 屏東縣屏東市私立學正幼兒園 |
| 優等 | 屏東縣私立內埔小博士幼兒園 屏東縣內埔鄉內埔國民小學 屏東縣內埔鄉豐田國民小學 |
|
| 甲等 | 高雄市私立童心藝術幼兒園 屏東縣三多非營利幼兒園 高雄市立裕誠幼兒園 高雄市三民區私立禾苗幼兒園 高雄市三民區私立來來幼兒園 |
|
| 國小低年級組 | 特優 | 高雄市美濃區龍山國民小學 |
| 優等 | 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 |
| 甲等 | ||
| 國小中年級組 | 特優 | 屏東縣內埔鄉內埔國民小學 |
| 優等 | 屏東縣麟洛鄉麟洛國民小學 臺南市新化區大新國民小學 |
|
| 甲等 | 嘉義市東區宣信國民小學 嘉義縣中埔鄉和興國民小學 高雄市杉林區新庄國民小學 |
|
| 國小高年級組 | 特優 | 高雄市三民區莊敬國民小學 嘉義市東區宣信國民小學 |
| 優等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臺南市善化區善化國民小學 屏東縣內埔鄉豐田國民小學 |
|
| 甲等 | 臺南市北區賢北國民小學 高雄市美濃區東門國民小學 臺南市新市區新市國民小學 高雄市美濃區福安國民小學 嘉義縣中埔鄉和興國民小學 |
|
| 國中組 | 特優 | 高雄市鳳山區五甲國民中學 |
| 優等 | 高雄市美濃區市立南隆國民中學 高雄市鼎金國民中學 |
|
| 甲等 | 臺南市立忠孝國民中學 屏東縣立潮州國民中學 |
二、客語口說藝術類:
| 組別 | 名次 | 學校名稱 |
| 幼兒園組 | 特優 | 屏東縣萬巒鄉立幼兒園 |
| 優等 | 屏東縣萬巒鄉立幼兒園泗溝分班 高雄市私立童心藝術幼兒園 |
|
| 甲等 | ||
| 國小低年級組 | 特優 | 屏東縣內埔鄉豐田國民小學 |
| 優等 | 屏東縣內埔鄉內埔國民小學 嘉義縣中埔鄉頂六國民小學 |
|
| 甲等 | 臺南市東區崇明國民小學 | |
| 國小中年級組 | 特優 | 屏東縣萬巒鄉五溝國民小學 屏東縣萬巒鄉萬巒國民小學 |
| 優等 | 屏東縣內埔鄉內埔國民小學 高雄市苓雅區五權國民小學 屏東縣內埔鄉東寧國民小學 |
|
| 甲等 | 屏東縣高樹鄉高樹國民小學 高雄市美濃區吉洋國民小學 屏東縣佳冬鄉佳冬國民小學 臺南市新營區新營國民小學 嘉義縣溪口鄉柴林國民小學 |
|
| 國小高年級組 | 特優 | 臺南市安平區億載國民小學 屏東縣潮州鎮潮昇國民小學 屏東縣萬巒鄉五溝國民小學 屏東縣麟洛鄉麟洛國民小學 |
| 優等 | 高雄市三民區獅湖國民小學 臺南市東區德高國民小學 屏東縣內埔鄉內埔國民小學 嘉義市西區興嘉國民小學 高雄市苓雅區五權國民小學 |
|
| 甲等 | 屏東縣內埔鄉東寧國民小學 屏東縣新埤鄉新埤國民小學 臺南市東區勝利國民小學 嘉義縣中埔鄉和興國民小學 臺南市安南區青草國民小學 高雄市美濃區龍肚國民小學 臺南市永康區五王國民小學 臺南市新市區新市國民小學 臺南市南區永華國民小學 嘉義市東區宣信國民小學 高雄市美濃區吉洋國民小學 高雄市美濃區東門國民小學 |
|
| 國中組 | 特優 | 高雄市立光華國民中學 臺南市私立瀛海高級中學 |
| 優等 | 臺南市立忠孝國民中學 嘉義市民生國民中學 高雄市美濃區美濃國民中學 |
|
| 甲等 | 臺南市新市區新市國民中學 高雄市美濃區市立南隆國民中學 屏東縣私立南榮國民中學 屏東縣立潮州國民中學 |
三、客語戲劇類:
| 組別 | 名次 | 學校名稱 |
| 幼兒園組 | 特優 | 屏東縣萬巒鄉立幼兒園五溝分班 |
| 優等 | 高雄市私立童心藝術幼兒園 高雄市美濃區吉東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
|
| 甲等 | ||
| 國小中年級組 | 特優 | 臺南市永康區崑山國民小學 |
| 優等 | 屏東縣佳冬鄉昌隆國民小學 高雄市美濃區東門國民小學 |
|
| 甲等 | 屏東縣內埔鄉豐田國民小學 | |
| 國小高年級組 | 特優 | 屏東縣內埔鄉內埔國民小學 |
| 優等 | 臺南市新市區新市國民小學 | |
| 甲等 | ||
| 國中組 | 特優 | 高雄市美濃區美濃國民中學 |
| 優等 | ||
| 甲等 |
「2026客語短劇比賽」活動公告
為推廣客語之日常應用,鼓勵民眾發揮創意,並以客庄(社區)生活及族群歷史文化為創作主題,藉由情境式演出設計,強化客語使用的實際經驗,進而擴展客語於家庭與客庄(社區)場域中的使用頻率與習慣,深化客語文化的傳承與扎根。
一、活動名稱:2026客語短劇比賽。
二、主辦單位:客家委員會。
三、活動時間及地點:
(一)時間:115年3月14日(星期六) 上午8時30分至下午8時30分及3月15日(星期日)上午8時30分至下午6時。
(二)地點:屏東縣立佳冬國民中學(屏東縣佳冬鄉大同路1號)戶外搭設帳棚舞臺演出。
四、報名時間及資格:
(一)報名時間:即日起至114年12月23日(星期二)下午5時止。
(二)參賽隊伍:不限機關、團體及年齡,各界人士均可組隊。
(三)隊伍人數:每隊參賽成員3~20人為限(包含幕後人員),演出成員至少3人以上,且演出成員應三分之一以上為年齡未滿25歲者(民國90年3月15日之後出生者),每人僅可報名1隊。
五、比賽方式:
(一)劇本主題:應取材日常生活、客庄(社區)歷史故事或傳統文化等素材,自行編劇及製作簡易表演道具。
(二)演出方式以客語對話為主,客語對話比例應達60%以上。
(三)每隊演出時間以8分鐘為原則,10分鐘為上限。
六、獎項及獎金:各獎項名額經評審決議有權調整或從缺。
(一)特優獎:1名,頒給獎座1座及獎狀1幀,獎金新臺幣(以下同)7萬元整。
(二)優等獎:3名,各頒給獎座1座及獎狀1幀,獎金5萬元整。
(三)佳作獎:10名,各頒給獎狀1幀,獎金1萬5千元整。
(四)最佳劇本獎:1名,頒給獎狀1幀,獎金3萬元整。
七、聯絡窗口:相信創意有限公司。
(一)聯絡電話:0989-626-722林小姐/林先生。
(二)聯絡E-mail:bc54207416@gmail.com。
(三)聯絡地址:830高雄市鳳山區北明街172號1樓。
(四)賽事資料下載:https://reurl.cc/XaDlrg。
(五) LINE諮詢管道可點擊連結加入https://lin.ee/JX7OUDq。
八、活動詳情:更多相關資訊及報名方式歡迎詳閱附件簡章。
相關附件
地方活動
【客語師資專業知能研習】11/9、11/15場次招生中!
主辦單位: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老師們,想讓課堂更好帶、更會教、更有趣嗎?這不只是客語研習,更是您的教學能量補給站!快來一起充電學習,讓課堂更活潑、更專業!不管您是否為客語教師,都歡迎參加唷!全程免費,還提供貼心午餐,可登錄教師研習時數,專業進修+教學助力一次完成!實戰講師帶您突破教學盲點。
一、研習日期:
(一)11/9(日)客語教學活動設計的理念與撰寫&客語教學資源媒材實作應用(范姜淑雲老師)。
(二)11/15(六)班級經營:得意的一天(林素珍老師)。
#教案設計:營造客語情境-客語轉譯分享與實作(李宜諭老師)。
二、時間:9:00-12:00、13:00-16:00(提供午餐)。
三、地點:高雄市客家文物館B1藝文教室。
四、招生對象:本市國中小正式教師、代理代課教師、客語教學支援老師優先。
五、報名連結:https://reurl.cc/xK0bxE。
114年Hakka好學園~生活好chill主題工作坊
主辦單位: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114年Hakka好學園生活好chill主題工作坊
(一)藍染生活工藝
課程內容|利用藍染縫紮技法做出美麗的生活小物,是零基礎的新手認識藍染的好機會。
課程時間|11/16(日)午安抱枕、11/23(日)妞扭手提袋;9:30-16:00(午餐須自理)。
上課地點|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研習教室(三峽區隆恩街239號)。
報名費用|現場繳交報名費—午安抱枕(含枕心)200元、妞扭手提袋200元。

(二)客家纏花帶金枝
課程內容|從纏花基礎及帶金技法學起,讓您與傳統工藝零距離,人人都可以是工藝家!
課程時間|11/30(日)、12/7(日)、12/14(日) 10:00-12:00。
上課地點|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研習教室(三峽區隆恩街239號)。
報名費用|現場繳交報名費200元(成品:纏花胸針,本課程需三堂課皆參與)。
(三)食尚羊毛氈
課程內容|運用羊毛氈獨家創新工藝技法,串連大家熟悉的傳統食物,真的假的傻傻分不清楚!
課程時間|11/30(日) 13:30-16:30。
上課地點|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研習教室(三峽區隆恩街239號)。
報名費用|現場繳交報名費200元(成品:壽桃鑰匙圈)。
注意事項|1.請於開課前10分鐘現場報到,名額僅保留10分鐘,若無報到則開放現場報名。
2.課程不開放非報名者旁聽。
3.洽詢電話:02-26729996分機302,鍾小姐。
相關附件
- 瀏覽人次: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