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發布日期:114-04-16
更新日期:114-04-16
為宣揚臺灣民俗文化,駐開普敦辦事處於4月12日舉辦開普敦地區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在地研習營,聘請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劉玫蒨擔任講師,介紹臺灣客家舞蹈;當日包括僑校教師、僑民及社區人士近40位熱情參與,現場氣氛熱絡。
劉玫蒨首先介紹客家油紙傘的寓意,她說,客家風俗中,油紙傘寓意「吉祥如意」。當男孩滿16歲時,父母送給一把油紙傘祝賀,而女孩出嫁時,父母亦送一對油紙傘,表達「團結、滿足」的理念;撐開的圓紙傘象徵新組家庭永遠幸福美滿。「紙」與「子」在客家話裡同音,因此,父母送女兒油紙傘做為嫁妝,也寓意「多子多孫」,在漢字中,「傘」字有四個「人」,表示生活在農村的人們期盼子孫滿堂,家人共同勞動及生活。另在客家傳統宗教遊行中,人們會在神轎上鋪上油紙,為神靈擋風避雨遮陽,所以油紙傘在客家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現今油紙傘雖已不具實用價值,惟所蘊含的深層意義和獨特優美的東方文化,使其成為具有藝術價值的收藏品。
接著,劉玫蒨教授呈現客家文化與日常生活形態之舞曲,藉此讓大家實地瞭解客家文化動態之美。她另帶領舞蹈班學員表演客家紙傘舞,曼妙舞姿獲得在場人士熱烈掌聲;大家除欣賞了臺灣客家舞蹈之生動及優美,亦深刻體會到臺灣民俗文化之多元與豐富。
主辦單位駐開普敦辦事處僑務秘書李綺霞表示,講師劉玫蒨獲遴薦參加僑務委員會舉辦的113年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回國培訓班,由僑務委員會補助機票款及在臺培訓之所有費用;而劉玫蒨返回開普敦後,今年支援多項僑團及僑校文化活動,推動臺灣民俗文化教學活動不遺餘力,落實訓後服務。
當日到場參與的僑領亦包括僑務委員王國揚、僑務顧問宋佳臻、李雅菁、大開普敦地區僑界急難救助協會會長李浩芳及國際佛光會開普敦協會會長劉治民等。
資料來源:https://ocacnews.net/article/395900?cid=7
- 瀏覽人次: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