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發布日期:110-01-31
更新日期:110-10-31
海陸客家話音韻特色的接觸比較研究──以臺灣、中國潮惠地區、西婆羅洲為例
年度:109年
作者:羅程詠
畢業學校:國立中央大學
畢業系所: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
獎助金額(萬元):10
論文摘要:
本文《海陸客家話音韻特色的接觸比較研究──以臺灣、中國潮惠地區、西婆羅洲為例》共分五章,第一章緒論主要闡述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探討部分,先簡單介紹臺灣、中國潮惠地區、西婆羅洲三地的海陸客家話相關文獻,再來則是和方言語言接觸與演變的文獻分析,最後針對其他相關研究理論與方法進行介紹,並且也明確指出本研究將使用的研究方法分別為「文獻分析法」、「田野調查法」、「共時比較法」、「歷時比較法」、「地理資訊系統(GIS)應用與分析法」。
第二章則針對臺灣、中國潮惠地區、西婆羅洲的海陸客家話進行更詳盡的介紹,包含了原鄉的語言分布,移民居地的語言分布以及使用人口,並針對共通的音韻系統以聲母、韻母、聲調為單位的方式分別介紹,以表格呈現,個別的特色則以條列式分點列出。
第三章分析了臺灣、中國潮惠地區、西婆羅洲聲、韻母內部的差異以及演變的過程,聲母部分,筆者分析了見曉組的影、云、以母實際音值,精知莊章組讀音的實際音值差異,以及個別特殊字音的聲母比較,包含了「鎮」、「貓」、「事」
三字。韻母的比較方面,筆者分析了遇攝一等與三等在臺灣、中國潮惠地區、西
婆羅洲的讀音差異由來,以及合口介音的去留比較,並透過與畲話、東江本地話
的外部比較分析了主要元音o、a 分布的可能差異來由。最後也針對部分個別特
殊字音的韻母進行比較,包含了「話」、「國」、「柿」、「名詞詞綴」等等,這些分析的過程都搭配了地理分布與語言接觸的理論作為輔助。
第四章將臺灣、中國潮惠地區、西婆羅洲海陸客家話的聲調調值透過平山久雄教授「聲調環流說」進行分析,除了探究海陸客家話內部調值差異的由來,也透過與龍華小片客家話的比較,擬測了海陸客家話今日聲調的七調格局的可能源頭。
第五章為結論,除了將二到四章的內容進行統整之外,也將這些分析的結果應用到方言的區分與地區分片上。筆者重新確立了中國潮惠原鄉「海陸片」客家話的分片依據基礎,並且也將內部分小片的名稱修訂,舊稱的「河田小片」改為「陸揭小片」,「新田小片」改為「普豐小片」,以求更符合今日的行政區劃與實際語言分布代表性。
關鍵字:海陸客家話、臺灣客家話、東南亞客家話、接觸比較、語言接觸、地理
資訊系統
作者:羅程詠
畢業學校:國立中央大學
畢業系所: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
獎助金額(萬元):10
論文摘要:
本文《海陸客家話音韻特色的接觸比較研究──以臺灣、中國潮惠地區、西婆羅洲為例》共分五章,第一章緒論主要闡述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探討部分,先簡單介紹臺灣、中國潮惠地區、西婆羅洲三地的海陸客家話相關文獻,再來則是和方言語言接觸與演變的文獻分析,最後針對其他相關研究理論與方法進行介紹,並且也明確指出本研究將使用的研究方法分別為「文獻分析法」、「田野調查法」、「共時比較法」、「歷時比較法」、「地理資訊系統(GIS)應用與分析法」。
第二章則針對臺灣、中國潮惠地區、西婆羅洲的海陸客家話進行更詳盡的介紹,包含了原鄉的語言分布,移民居地的語言分布以及使用人口,並針對共通的音韻系統以聲母、韻母、聲調為單位的方式分別介紹,以表格呈現,個別的特色則以條列式分點列出。
第三章分析了臺灣、中國潮惠地區、西婆羅洲聲、韻母內部的差異以及演變的過程,聲母部分,筆者分析了見曉組的影、云、以母實際音值,精知莊章組讀音的實際音值差異,以及個別特殊字音的聲母比較,包含了「鎮」、「貓」、「事」
三字。韻母的比較方面,筆者分析了遇攝一等與三等在臺灣、中國潮惠地區、西
婆羅洲的讀音差異由來,以及合口介音的去留比較,並透過與畲話、東江本地話
的外部比較分析了主要元音o、a 分布的可能差異來由。最後也針對部分個別特
殊字音的韻母進行比較,包含了「話」、「國」、「柿」、「名詞詞綴」等等,這些分析的過程都搭配了地理分布與語言接觸的理論作為輔助。
第四章將臺灣、中國潮惠地區、西婆羅洲海陸客家話的聲調調值透過平山久雄教授「聲調環流說」進行分析,除了探究海陸客家話內部調值差異的由來,也透過與龍華小片客家話的比較,擬測了海陸客家話今日聲調的七調格局的可能源頭。
第五章為結論,除了將二到四章的內容進行統整之外,也將這些分析的結果應用到方言的區分與地區分片上。筆者重新確立了中國潮惠原鄉「海陸片」客家話的分片依據基礎,並且也將內部分小片的名稱修訂,舊稱的「河田小片」改為「陸揭小片」,「新田小片」改為「普豐小片」,以求更符合今日的行政區劃與實際語言分布代表性。
關鍵字:海陸客家話、臺灣客家話、東南亞客家話、接觸比較、語言接觸、地理
資訊系統
- 瀏覽人次: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