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緣起及主旨
客家族群移民至台灣已有三、四百年的歷史,在昔日農業社會時代,客語雖曾因歷史與政治制度的演變而遭受福佬語、日語及北京語的打壓,但因客家族群大都在鄉下聚落群居,故對整個語言活力並無產生太大的傷害。但近三十年來,因工商業的發達,吸引了許多鄉村人口遷移至城鎮與都市謀生,在城鎮與都市生活的客家人,因工作上的需求以及便於溝通,大都使用福佬語或北京語,而逐漸把客語遺忘,有些人甚至不敢承認自己是客家人;再加上政治及經濟實力的弱勢,以及教育制度與大眾傳播媒體的忽視,使得客家話日益萎縮與流失。沒有客家語言,也就沒有足以傳承客家文化的基礎,沒有了賴以凝聚族群意識的客家文化,也就沒有了客家人,所以如何維護傳承客語與保存推廣優良的客家文化,是作為客家一份子的責任。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為了解當前台灣客家民眾之客家認同與客語使用狀況,以及參與客家文化情況,乃有本研究計畫之研議。擬就本調查研究結果,提出確切之調查統計分析資料,作為「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之「新客家運動/活力客庄、再現客家」計畫之評估指標,供客委會嗣後制訂客家族群相關政策之重要參考依據。
無法瀏覽請安裝Acorbat Reader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