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與文字是文化的載體,客家文化的生命內含於客家語言系統中,因此,語言的式微即是文化生命的式微,而文化生命的式微,則是族群消失的關鍵。客家話在台灣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據學者專家的研究,客家話每年以百分之五的比例快速流失中,尤其近幾十年來一元化語言政策影響之下,年齡愈輕會說客家話愈少,對於客家認同與振興客家文化將造成嚴重影響。
(摘於九十一年臺灣客家民眾客語使用狀況調查 主任委員序)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文化資產的保存,於民國九十年成立『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期望深化客家文化的認同,另一方面並提高客語的使用率預防客語的流失。為此,客委會定期委託辦理「臺灣客家民眾客語使用狀況調查研究」,藉由瞭解客家民眾使用客語之狀況、參與客家文化生活與創作之情形、以及對客家之認同感等,並以此精確之統計分析資料,作為「挑戰二00八: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之「新客家運動-活力客庄‧再現客家」計畫之評估指標。
本研究分為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問卷制定、第二階段調查執行及第三階段研究分析。第一階段問卷制定,為質化研究,藉由專家學者座談會針對研究主題及調查內容進行探討暸解並確認問卷內容。第二階段調查執行,針對「九十一年度臺灣客家民眾客語使用狀況調查研究」曾經接受過訪問之受訪者進行追蹤調查(其流失部分將重新尋找樣本調查),以追蹤客語使用的變化。調查結果成功訪問臺灣地區1213個客家住戶(其中53%為PANEL樣本戶),其中十三歲以上樣本有2,206份,未滿十三歲樣本577份。第三階段則彙整第二階段的調查結果、文獻及專家學者之意見,進行重要發現及建議的分析。
- 相關研究內容請下載附件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