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度:109
作者:彭振雄
補助金額(萬元):30
從 1807 年第一位傳教士馬禮遜入華之後,為了福音的緣故,傳教士一棒接一棒,一代接一代,寫下一頁又一頁驚心動魄的宣教歷史。以至於他們的故事影響現今的我們,今日有人因著傳教士所做的,也願意承接使命,到各處宣揚主的福音。
所以,傳教歷史到底是老舊的故事,還是新的故事呢?每一日,我們都活在歷史中,我們也在寫歷史。今日的使徒行傳要一直寫下去,成為明日的宣教史。在客庄教會長大的自己,從小就聽聞許多傳教士的故事,也接觸認識不少在台灣的外籍傳教士,並且深受愛心的接待及教導,隨著年齡增長就愈發感念他們,心裡記念著這些傳教士,而最好的方式,是奉獻自己的時間,將他們以前的生命足跡記錄下來,所做歷史的見證。
如今我以田野調查的方法,來踏查台三線客庄傳教士的宣教史,他們最早在 1878 年就接觸到客庄,而他們來到台三線的年代是偶然?抑或是受到時代的影響?傳教師在台三線客庄的生命史,的確是美好的見證,所以本研究將以傳教師事蹟為主的敘事,以及傳教師的社區歷史故事,彙整出他們在那個年代對客庄的交集所產生的貢獻。
關鍵詞:台三線、客庄、傳教士、宣教
尋訪台三線傳教士的客庄足跡
張貼日期:
作者:彭振雄
補助金額(萬元):30
從 1807 年第一位傳教士馬禮遜入華之後,為了福音的緣故,傳教士一棒接一棒,一代接一代,寫下一頁又一頁驚心動魄的宣教歷史。以至於他們的故事影響現今的我們,今日有人因著傳教士所做的,也願意承接使命,到各處宣揚主的福音。
所以,傳教歷史到底是老舊的故事,還是新的故事呢?每一日,我們都活在歷史中,我們也在寫歷史。今日的使徒行傳要一直寫下去,成為明日的宣教史。在客庄教會長大的自己,從小就聽聞許多傳教士的故事,也接觸認識不少在台灣的外籍傳教士,並且深受愛心的接待及教導,隨著年齡增長就愈發感念他們,心裡記念著這些傳教士,而最好的方式,是奉獻自己的時間,將他們以前的生命足跡記錄下來,所做歷史的見證。
如今我以田野調查的方法,來踏查台三線客庄傳教士的宣教史,他們最早在 1878 年就接觸到客庄,而他們來到台三線的年代是偶然?抑或是受到時代的影響?傳教師在台三線客庄的生命史,的確是美好的見證,所以本研究將以傳教師事蹟為主的敘事,以及傳教師的社區歷史故事,彙整出他們在那個年代對客庄的交集所產生的貢獻。
關鍵詞:台三線、客庄、傳教士、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