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呂茗芬
補助金額(萬元):25
本計畫主要調查的是桃園市中壢、新屋、和苗栗縣通霄當地人說的一種長樂腔客語。會說長樂腔客語的客家人主要是來自於廣東省梅州市的長樂縣,在1914 年改名五華縣。因為這些客家人都是在1914 年之前就遷徙來台,所以本計畫仍以「長樂腔」命名。根據彭盛星(2004)第五章第四節〈台灣五華話的現況〉(頁39—48)描述,其中還能保存較好的長樂腔方言點是桃園市中壢市、新屋鄉槺榔村和苗栗縣通霄鎮烏眉里,這也是為什麼選擇這三個方言點的原因。我們都知道族群遷徙的歷史不能單靠文獻紀錄獲得證明,另外也可以從語言學的研究成果得到印證,通過原鄉和遷徙地的語言比較,可以讓我們更清楚的掌握兩者之間的關係。
本計劃認為對中壢、新屋、通霄長樂腔客語調查研究的價值如下:
(1)在理論上將有助於認識人類語言的演變規律;在應用上也能促使人們正確對待語言的使用,有助於語言規劃和語言政策制定。
(2)對於正在急速消失改變中的語言現象來說,「調查記錄」本身就是貢獻了,相信必能為日後研究瀕危語言的學者提供一分可供比較研究的語料。就國內或國際間的研究來說,本計劃提供了一個可以掌握客語各種音韻和詞彙變化的具體事實。
(3)從整個漢語研究來說,本計劃補充了台灣漢語方言的完整語料,豐富了日後整個漢語方言研究的參考資料,特別是「瀕危語言」和「雙方言」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