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全球資訊網

  • :::網站導覽
  • 回首頁
  • English
  • 意見信箱
  • 常見問答
  • 雙語詞彙
  • RSS訂閱
  • 切換小型字
  • 切換中型字
  • 切換大型字

景點| 美食| 文化| 進階搜尋

選單  
  • 功能選單
    • 網站導覽
    • 回首頁
    • 兒童版
    • English
    • 意見信箱
    • 常見問答
    • 雙語辭彙
    • RSS訂閱
    • 進階搜尋
  • 公告資訊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報
    • 採購訊息
    • 採購案委員名單
      • 採購甄選委員名單
      • 採購評選委員名單
    • 專題報導
    • 即時新聞澄清專區
  • 機關介紹
    • 本會簡介
    • 重點施政
    • 組織條例
    • 組織架構
    • 業務職掌及連絡電話
    • 首長專區
      • 主委簡介
      • 主委的話
      • 副主任委員
    • 歷任首長
    • 會徽圖說
    • 大事紀
    • 雙語詞彙對照表
    • 聯絡我們
  • 政府資訊公開
    • 重大政策
    • 施政方針
      • 年度施政計畫
      • 年度施政績效
    • 法規與內規
      • 主管法規共用系統
      • 法律
      • 法規命令
      • 行政規則
      • 已廢止或停止適用之法規
      • 法規草案預告
      • 法令宣導
      • 行政院公報資訊網
    • 個案計畫評核
    • 預決算與會計報告
      • 預算書
      • 決算書
      • 會計報告
      • 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預結算
        • 預算書
        • 決算書
    • 研究報告
      • 學術研究
        • 補助大學校院發展客家學術機構
        • 客家學術研究
        • 客家論文導讀
        • 基礎資料
        • 博碩士論文
        • 歷年執行研究計畫資訊
      • 公務出國報告
      • 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
      • 委託研究報告
    • 業務統計
      • 公務統計
      • 辦理人民申請提供政府資訊案件統計
      • 政策宣導相關廣告
      • 歷年補助地方興建公共設施
      • 行動應用軟體服務績效調查表
      • 國家賠償事件統計
      • 性別統計專區
      • 全國客家人口暨語言基礎資料
      • 採購案件統計
      • 客語認證統計
    • 本會捐助財團法人之相關資訊
    • 政府開放資料
      • 政府資料開放集
      • 政府資料開放
      • 資料集總表
    • 支付或接受之補助
    • 與其他機關之業務分攤
    • 前瞻基礎建設
    • 工程施工查核專區
      • 主管機關法規及本會相關規定
        •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 內政部
        • 本會
      • 工程施工查核計畫
      • 工程施工查核結果
      • 工程施工查核常見缺失
      • 工程施工品質講習會
    • 生態檢核
      • 生態檢核須知
      • 生態檢核執行情形
    • 委員專區
      • 客家委員會組織法
      • 委員職掌
      • 委員名單
    • 廉政園地
      • 廉政會報專區(自108年起改為必要時召開)
      • 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身分關係揭露專區
      • 廉政宣導專區
      • 廉政法規政策專區
      • 財產申報專區
      • 行政院及所屬機關機構請託關說登錄查察作業專區
      • 遊說專區
    • 請願之處理結果及訴願之決定
    • 行政指導文書
    • 書面之公共工程及採購契約
    • 內部控制制度
    • 合議制機關會議記錄
  • 服務園地
    • 世界客家專區
      • 海外風信子
      • 海外客家社團
      • 海外客家活動
      • 客家美食
      • 電子賀卡
    • 客家貢獻獎專區
      • 歷屆得獎者名單
    • 表單下載
    • 客家委員會協助受疫情影響之客庄產業振興專區
    • 全國客家社團
      • 全國客家社團名冊
      • 臺北市客家社團連結
      • 新北市客家社團連結
      • 桃園市客家社團連結
    • 客家事務專責機構
    • 伯公照護站專區
      • 伯公照護站
        • 實施計畫
        • 設置區域統計表
        • 伯公照護站名冊
        • 性平觀賞影片
      • 老幼同樂活動
        • 影片
    • 客語為通行語專區
      • 客語為通行語實施辦法
      • 客家委員會推動客語為通行語成效評核及獎勵作業要點
      • 110年度推動客語為通行語成效評核重點項目及指標
      • 111年度推動客語為通行語成效評核重點項目及指標
      • 110年度推動客語為通行語成效評核績優單位
      • 110年度推動客語為通行語成效評核成績
    • 通譯人才資料庫
    • 客語友善環境形象識別系統規範手冊
    • 檔案應用專區
      • 檔案應用申請
      • 檔案應用宣導影片
      • 檔案目錄查詢
      • 檔案法規
      • 檔案情報站
    • ODF宣導專區
    • 電子書
    • 活動行事曆
    • 問卷調查
  • 獎補助線上申辦
    • 獎補助線上申請
    • 獎補助線上申辦操作手冊(公版)
    • 客語深根服務計畫補助
    • 客語生活學校補助
  • 會員專區
    • 註冊會員
    • 會員登入
    • 忘記密碼
    • 電子報訂閱
    • 歷史電子報
  • 性別平等
    • 性別主流化
      • 實施計畫
      • 政策綱領
      • 成果報告
    • 性別統計
    • 性別預算
    • 性別平等專案小組
      • 設置依據
      • 現任委員
      • 會議紀錄
      • 性別平等委員推薦
      • 性別平等業務提案
    • 性別業務推廣
    • 性別新知
    • 性騷擾專區
    • 相關連結
  • 相關連結
:::
  • 公告資訊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報
    • 採購訊息
    • 採購案委員名單
      • 採購甄選委員名單
      • 採購評選委員名單
    • 專題報導
    • 即時新聞澄清專區
  • 機關介紹
    • 本會簡介
    • 重點施政
    • 組織條例
    • 組織架構
    • 業務職掌及連絡電話
    • 首長專區
      • 主委簡介
      • 主委的話
      • 副主任委員
    • 歷任首長
    • 會徽圖說
    • 大事紀
    • 雙語詞彙對照表
    • 聯絡我們
  • 政府資訊公開
    • 重大政策
    • 施政方針
      • 年度施政計畫
      • 年度施政績效
    • 法規與內規
      • 主管法規共用系統
      • 法律
      • 法規命令
      • 行政規則
      • 已廢止或停止適用之法規
      • 法規草案預告
      • 法令宣導
      • 行政院公報資訊網
    • 個案計畫評核
    • 預決算與會計報告
      • 預算書
      • 決算書
      • 會計報告
      • 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預結算
        • 預算書
        • 決算書
    • 研究報告
      • 學術研究
        • 補助大學校院發展客家學術機構
        • 客家學術研究
        • 客家論文導讀
        • 基礎資料
        • 博碩士論文
        • 歷年執行研究計畫資訊
      • 公務出國報告
      • 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
      • 委託研究報告
    • 業務統計
      • 公務統計
      • 辦理人民申請提供政府資訊案件統計
      • 政策宣導相關廣告
      • 歷年補助地方興建公共設施
      • 行動應用軟體服務績效調查表
      • 國家賠償事件統計
      • 性別統計專區
      • 全國客家人口暨語言基礎資料
      • 採購案件統計
      • 客語認證統計
    • 本會捐助財團法人之相關資訊
    • 政府開放資料
      • 政府資料開放集
      • 政府資料開放
      • 資料集總表
    • 支付或接受之補助
    • 與其他機關之業務分攤
    • 前瞻基礎建設
    • 工程施工查核專區
      • 主管機關法規及本會相關規定
        •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 內政部
        • 本會
      • 工程施工查核計畫
      • 工程施工查核結果
      • 工程施工查核常見缺失
      • 工程施工品質講習會
    • 生態檢核
      • 生態檢核須知
      • 生態檢核執行情形
    • 委員專區
      • 客家委員會組織法
      • 委員職掌
      • 委員名單
    • 廉政園地
      • 廉政會報專區(自108年起改為必要時召開)
      • 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身分關係揭露專區
      • 廉政宣導專區
      • 廉政法規政策專區
      • 財產申報專區
      • 行政院及所屬機關機構請託關說登錄查察作業專區
      • 遊說專區
    • 請願之處理結果及訴願之決定
    • 行政指導文書
    • 書面之公共工程及採購契約
    • 內部控制制度
    • 合議制機關會議記錄
  • 服務園地
    • 世界客家專區
      • 海外風信子
      • 海外客家社團
      • 海外客家活動
      • 客家美食
      • 電子賀卡
    • 客家貢獻獎專區
      • 歷屆得獎者名單
    • 表單下載
    • 客家委員會協助受疫情影響之客庄產業振興專區
    • 全國客家社團
      • 全國客家社團名冊
      • 臺北市客家社團連結
      • 新北市客家社團連結
      • 桃園市客家社團連結
    • 客家事務專責機構
    • 伯公照護站專區
      • 伯公照護站
        • 實施計畫
        • 設置區域統計表
        • 伯公照護站名冊
        • 性平觀賞影片
      • 老幼同樂活動
        • 影片
    • 客語為通行語專區
      • 客語為通行語實施辦法
      • 客家委員會推動客語為通行語成效評核及獎勵作業要點
      • 110年度推動客語為通行語成效評核重點項目及指標
      • 111年度推動客語為通行語成效評核重點項目及指標
      • 110年度推動客語為通行語成效評核績優單位
      • 110年度推動客語為通行語成效評核成績
    • 通譯人才資料庫
    • 客語友善環境形象識別系統規範手冊
    • 檔案應用專區
      • 檔案應用申請
      • 檔案應用宣導影片
      • 檔案目錄查詢
      • 檔案法規
      • 檔案情報站
    • ODF宣導專區
    • 電子書
    • 活動行事曆
    • 問卷調查
  • 獎補助線上申辦
    • 獎補助線上申請
    • 獎補助線上申辦操作手冊(公版)
    • 客語深根服務計畫補助
    • 客語生活學校補助
  • 會員專區
    • 註冊會員
    • 會員登入
    • 忘記密碼
    • 電子報訂閱
    • 歷史電子報
  • 性別平等
    • 性別主流化
      • 實施計畫
      • 政策綱領
      • 成果報告
    • 性別統計
    • 性別預算
    • 性別平等專案小組
      • 設置依據
      • 現任委員
      • 會議紀錄
      • 性別平等委員推薦
      • 性別平等業務提案
    • 性別業務推廣
    • 性別新知
    • 性騷擾專區
    • 相關連結
  • 相關連結
建議您使用 Chrome 或 FireFox 瀏覽器
  • 現在位置:首頁
  • >
  • 政府資訊公開
  • >
  • 施政方針
  • >
  • 年度施政績效
:::
::: 友善列印 Facebook Twitter

110年度施政績效

張貼日期:2022-03-31

點閱次數 :  1137


客家委員會

110年度施政績效報告

公告日期:111年3月31日

  • ​110年度施政績效報告影片清單
  • 壹、前言


        一、本會係掌理全國客家事務,以振興客家語言文化為使命,110年度施政計畫之策訂,係依據總統的客家政策主張及107年1月31日修正施行之客家基本法,以客家堅毅精神重建母語普及社會,透過客語環境營造及文化加值應用推動客家文藝復興,讓客家自然融入語言、生活、文化、生態及產業;因此,本會致力開創客家文化價值,尊重多元文化共榮,落實憲政民主精神,以打造跨族群的公共領域,使不同族群在互為主體性的環境中共同建構社會主流,打破中心與邊陲權力關係,創造族群主流化新典範。本會將持續推動國家客家發展計畫,永續發展客家語言、文化,優化客庄軟硬體以活絡客庄產業經濟,傳承客家藝文及厚植典藏資源,結合多媒體行銷管道,提升客家主流聲望,於國際間展現臺灣多元文化內涵,創建美好客家新世代!

        二、本會依據行政院110年度施政方針,配合核定預算額度,並針對經社情勢變化及本會未來發展需要,編定110年度施政計畫,其目標如次:
            (一)推動「國家客家發展計畫」,深化族群主流化意識。
            (二)奠基基礎資料調查,深化客家知識研究。
            (三)推動成立國際客家組織,促進臺灣客家國際化。
            (四)形塑講客語榮譽感與場域環境,為語言薪傳注入新活力。
            (五)強化客庄產業經營體質,振興客庄在地經濟發展。
            (六)深化客庄永續發展,建構客庄友善公共領域。
            (七)提升客家文化價值,增進文化深度及精緻度。
            (八)整合傳播行銷與藝文發展,翻轉客家印象。
            (九)六堆300年再出發,重現六堆歷史記憶及尊榮感。
            (十)深耕臺灣客家文化館與六堆客家文化園區,推動客家文化傳承。

    貳、機關107至110年度預算及人力

        一、近4年預、決算趨勢(單位:百萬元)

    進4年預、決算趨勢 進4年預、決算趨勢
        二、預、決算趨勢說明
            (一)預算部分:
                1.107年度較106年度增加4億2,780萬元,主要係增列客家傳播行銷計畫等社會發展計畫及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客家浪漫臺三線等經費。
                2.108年度較107年度增加4億9,061萬元,主要係增列客家傳播行銷計畫等社會發展計畫及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客家浪漫臺三線等經費。
                3.109年度較108年度減少2億5,909萬元,主要係減列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客家浪漫臺三線等經費。
                4.110年度較109年度減少6,990萬元,主要係減列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客家浪漫臺三線等經費。
            (二)決算部分:
                1.107年度預算執行率97.8%,預決算比較賸餘7,096萬元,主要原因係撙節支出及標餘款所致。
                2.108年度預算執行率99.2%,預決算比較賸餘3,115萬元,主要原因係撙節支出及標餘款所致。
                3.109年度預算執行率99.24%,預決算比較賸餘2,618萬元,主要原因係撙節支出及標餘款所致。
                4.110年度預算執行率98.57%,預決算比較賸餘4,605萬元,主要原因係因應立法院決議受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撙節支出及標餘款所致。

        三、機關實際員額(近4年資料)
    機關實際員額(近4年資料)

    *警員包括警察、法警及駐警;技工工友包括駕駛;約聘僱人員包括駐外僱員。(110.12.31統計)

    參、推動成果具體事蹟

        一、推動「國家客家發展計畫」,深化族群主流化意識
            (一)「國家客家發展計畫」係依據《客家基本法》第六條規定,考量全國客家事務及區域發展,並廣納全國客家會議之意見,每4年擬訂發布,以做為各級政府客家相關施政之重要依據。
            (二)行政院於110年6月15日核定「國家客家發展計畫」,突破以往單一部會推動客家事務的藩籬,以跨部會協作方式,打造客家政策國家隊,不僅代表政府對於客家語言、文化發展之高度重視,對客家集體權益的尊重,及肯認族群主流化策略思維,更象徵臺灣在多元文化實踐的進程上,邁入新的里程碑。
            (三)首期「國家客家發展計畫(110至112年)」以3年為期,具體納入108年全國客家會議決議,並歷經近二年的多層次、多面向、跨部會的協調、溝通始完成,係各級政府客家相關施政之依據。
            (四)國家客家發展計畫以「族群主流化」為核心理念,希冀帶動族群跨越族群本身發展的界限,讓弱勢族群從邊陲地位回歸主流,並得以其族群主體觀點,與其他族群共同分享文化、建構公民社會;另一方面,則借用「性別主流化」的理論與實務作法,要求政府訂定相關法規、政策及措施時,應具有族群敏感度,針對族群差異提供差別服務。
            (五)國家客家發展計畫揭示四大發展目標:「以客語為國家語言、推動客語為通行語」、「深化客家知識體系、鏈結國家歷史記憶」、「完備客庄創生基礎、推展客家文藝復興」及「深耕全球客家網絡、拓展客家文化外交」,分訂18項策略及50項重要措施,橫跨內政、教育、文化、經濟、交通觀光、衛生福利、外交、僑務等業務,由18個部、會、署及地方政府共同推動執行。

        二、奠基基礎資料調查,深化客家知識研究
            (一)為建構全國客家族群基礎資料,推估客家族群之人口數、了解行政區域分布、語言能力及認同情形,並依調查結果建議提列「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之鄉(鎮、市、區),以作為本會落實客家基本法之施政參據,自109年12月啟動「110年全國客家人口暨語言基礎資料調查研究」,調查全國客家人口及客家語言使用分布情形及客家社會文化意向與態度,調查數據包含全國客家人口數、各直轄市、縣(市)客家人口數、鄉(鎮、市、區)客家人口數、客家民眾各年齡層之客語聽說能力、使用客語之頻率與深度、在家庭及公共場合使用客語情形之調查、客家學齡兒童同儕間使用客語頻率、客語傳承狀況及與客家文化認知等。本次調查方式採電訪(除傳統市話,另新增手機調查)及面訪,已完成市話有效樣本6萬3,000餘份,手機有效樣本1萬餘份,面訪有效樣本1,600餘份。
            (二)為厚植深耕客家知識體系發展,本會於110年度「客家知識體系發展研究計畫」徵件階段即以競爭型方式,結合本會施政目標,鼓勵學研機構研提跨領域、跨單位之整合型計畫,並藉由本會政策引導,推展具加值應用之研究議題。110年度獲本會補助之整合型計畫計有「族群政策與原客族群關係」、「客家民族植物知識語言學習系統建置與AI應用(二)」、「族群關係脈絡下水利資源開發及區域產經發展:以後龍溪流域三大圳渠為例」、「族內與族際關係:砂拉越河婆客家帶的社團組織、家庭與華文教育」、「土、水、神:雲林縣詔安客家地區生活知識體系之建構與應用」等5案整合型計畫(計20項子計畫),另有補助個別研究計畫34案,匯集學研機構及民間文史工作者,進行在地人文研究調查,深化本土人文知識基礎,推動跨科際知識應用,推展海外客家研究,擴大客家學術能量;另補助國立成功大學等23所大專校院開設30門客家課程,引導莘莘學子從對於客家語言、文化的認識,進而認同、欣賞客家之美。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開設「好客之家─認識臺灣客家課程」
            (三)全球客家研究聯盟(ConsortiumofGlobalHakkaStudies,GHAS)是由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泰國、印尼及日本等7個國家共11所大學與學術機構於2019年共同成立的國際性學術交流平臺,並於2021年11月6、7日採國內實體、國外視訊之方式舉辦首屆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主題為「客家研究的比較視野:回顧與展望」(ComparativeHakkaStudies:RetrospectandProspect)針對臺灣以及世界各國或特定區域的客家研究成果進行回顧、比較分析,共計43篇論文發表,其中14篇為聯盟之國外成員機構及學者投稿;2天會議約有近百人次聽眾與會,多數與會者為自學術機構相關單位,藉由此次研討會凝聚客家研究能量、擴大客家研究網絡的基本功能。
     
    110年11月6日於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與GHAS 國內外成員機構代表開幕式
     
    110年11月6日於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辦理首屆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
            (四)為培植客家知識體系學術研究人才,鼓勵客家領域博士生專心投入客家研究,積極完成學業,由本會提供客家研究全時博士生獎學金,支持博士生安心、專心從事研究工作,藉以育成新一代客家人才,110年度獎助國立陽明交通大學2名博士生;另為讓年輕博士有更多機會接觸並從事客家研究,為客家學術界留住人才,培育學術接班人,110年度補助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延攬1名客家博士後研究人員。

        三、推動成立國際客家組織,促進臺灣客家國際化。(影片資料詳如110-1、2、3)
            (一)辦理客家貢獻獎獻獎典禮
            本屆(110年)客家貢獻獎參選件數達133件,其中女性參選比例高達48%,得獎比例亦達44%,皆為歷屆之冠,顯現出客家女力的新時代面貌。
            本屆客家貢獻獎得獎者分別為終身貢獻獎徐正光先生、楊貴運先生;特別貢獻獎廖運範先生;傑出成就獎「研究發展類」蕭新煌先生;「藝術文化類」張芳慈女士、黃秀滿女士;「公共推廣類」莊陳月琇女士、黃厚源先生及「青年貢獻類」林鈺婷小姐。
    特別的是,本屆新增「特別貢獻獎」,表彰對於國家或國際社會有卓越貢獻或成就,且獲頒殊榮獎項,並因其成就帶動客家族群整體聲望之提升及各界對客家文化、語言之關注的客籍人士,及增設「傑出成就獎—青年貢獻類」獎項,希冀讓更多的客家後生投入客家事務。另,為向得獎者致上全球客家最高榮耀的敬意,彰顯各得獎者的傑出成就已成為客家典範,特將「頒獎」改為「獻獎」,獻獎典禮業於110年10月27日假臺灣客家文化館隆重辦理完竣,客家貢獻獎得獎者於110年12月7日晉見總統。
     
    110年12月7日於總統府由蔡英文總統親自接見客家貢獻獎得獎者
            (二)辦理「伯公照護站」計畫
            本會與衛福部及各縣市政府於106年11月起開始推辦「伯公照護站」計畫,推動至今,已有12個縣市70個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18個非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成立382個「伯公照護站」。
            110年首次推辦「老幼同樂」活動,鼓勵長者擔任授課,以展現「銀髮力」,並以客語為主要溝通語言,進行長者與幼童互動交流活動,以利客家語言文化之傳承。
     
    110年 10月 20日花蓮縣花蓮市碧雲莊社區發展協會辦理老幼同樂活動
     
    110年 9 月17 日雲林縣崙背鄉羅厝社區發展協會辦理老幼同樂活動
            (三)辦理「臺灣客語及少數族群語言政策國際研討會」
            由本會補助國立中央大學於110年12月4日舉辦之「臺灣客語及少數族群語言政策國際研討會」,以「客語及少數族群語言政策」為主軸,邀請世界推動語言復振卓有成效的機構代表參加,如歐洲語言平等網絡秘書長Dr.DavythHicks進行「歐洲少數族群語言現代化及語言聲望重建」專題演講,威爾斯語言部門(Prosiect2050)領導人Dr.JeremyEvas及紐西蘭毛利電視臺首席執行官Mr.ShaneTaurima分別發表「英語國家之語言少數群體:威爾斯語」與「文化多樣性公約的語言傳播實踐」,另由監察院監察委員浦忠成與原住民族委員會、本會及地方政府代表,進行政策及實務經驗分享。
            研討會除促進臺灣與少數族群語言國家進行雙向對話交流外,更展現臺灣多年來復振客語之重要成果,彰顯臺灣捍衛及尊重少數族群語言使用權利的自由民主作為,並提升臺灣國際能見度,期望未來在既有的基礎上,以「建立區域性或國際性少數族群語言聯盟之夥伴關係」為核心目標,強化國際密切合作,建構少數族群語言網絡合作平臺。
     
    110年12月4日於國立中央大學辦理「臺灣客語及少數族群語言政策國際研討會」
     
    110年12月4日於國立中央大學本會孫處長于卿發表「推動客語為通行語政策與現況分享」
     
    110年12月4日於國立中央大學與歐洲語言平等網絡秘書長 Dr. Davyth Hicks以視訊連線發表「歐洲少數族群語言現代化及語言聲望重建」
            (四)辦理「向原住民族致敬:逆寫北臺灣客家開發史研討會」
            延續本會於去(109)年率先發起之「客家向原住民族致敬」系列活動,於110年10月30日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辦理「逆寫北臺灣客家開發史研討會」,邀集研究原住民及客家領域之學者齊聚一堂對話、交流,如考試院顧問伊凡‧諾幹(IbanNokan)、文學家瓦歷斯‧諾幹(WalisNokan)、國立清華大學劉柳書琴教授、陽明交通大學羅烈師教授及博士生張期鈞與梁廷毓等學者,發表泰雅族傳統領域、日治隘勇線掃蕩史、地方志之原客關係書寫及地方集體記憶等論文;另辦理青年論壇,由原住民及客家在學青年分享實作成果及經驗。
            本計畫階段性成果含建置「原客開發史研究平臺」,內含北臺灣「原客碑文歷史事件地圖」及「原漢交界地帶相關地名彙整」;另有科普文章論述,以原有資料對照逆寫觀點,輔以搭配StoryMap互動式圖文地圖,呈現新穎的閱讀省思。另,研究團隊已整備相關開發拓墾大事紀,就桃竹苗地區具原客文化、歷史重要場域及傳統生活空間等關鍵元素,提供道路、公園及人物銅像命名建議。
     
    110年10月30日於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辦理「逆寫北臺灣客家開發史研討會」
            (五)推展海內外客家事務交流合作活動
            110年度本會推展海內外客家事務交流合作活動補助案共計9案。其中,本會補助澳洲昆士蘭客家會辦理「2021年多元文化節暨端午龍舟競賽」,以慶典形態呈現融入澳洲各族裔之文化,對促進臺、澳文化交流、傳承臺灣傳統文化及強化社團聯繫合作等,甚具助益,亦能有效凸顯臺僑藝文在地活力。
     
    110年6月6日昆士蘭客家會於在布里斯本Forest Lake森林湖畔舉行「2021年多元文化節暨端午龍舟賽」,促進臺、澳文化交流
            另馬來西亞初心文創及教育發展協會為推廣鄉音和地方文創,讓世代間以音樂交流,促進鄉音文創人合作,規劃辦理「用你的鄉音唱你的Style,鄉音歌曲網路甄選賽」,以「鄉音、音樂、網路、趣味、創意」為宣傳主軸,進行鄉音網絡歌曲創作甄選活動,優勝者與臺灣客家音樂人合作一首跨語言和區域之音樂成品,宣揚客家流行音樂於國際,增進客家能見度。
     
    110年11月於馬來西亞初心文創及教育發展協會辦理「用你的鄉音唱你的Style,鄉音歌曲網路甄選賽」

        四、形塑講客語榮譽感與場域環境,為語言薪傳注入新活力(影片資料詳如110-4、5、6、7、8、9)
            (一)強化客語向下扎根力度,豐富幼兒學習教材與數位資源
                1.109年度及110年度全國性幼幼客語闖通關認證,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取消辦理,改為在園認證方式施測,在園認證以就讀該園所之滿4足歲以上幼兒,且團體報名人數至少20(含)人以上為原則,如偏鄉、少數腔調或有其他特殊情形者,經會內同意後亦可申請辦理。110年原受理報名在園認證2.0版總計172園,又囿於疫情警戒期間僅57園完成認證。
     
    110年3月於屏東縣私立香潭幼兒園辦理「110年度幼幼客語闖通關認證」
     
    110年3月於新竹縣新埔鎮枋寮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辦理「110年度幼幼客語闖通關認證」
                2.本會依據十二年國教課綱精神編撰國小客語課數位學習教材-客話學習網,解決客語師資不足及教材資源有限之困境,並讓學童透過電腦、行動載具自學客語,另結合「悅趣化學習」,藉由趣味及挑戰性之虛擬闖關遊戲情境中學習客語,達寓教於樂之教學理念,讓客語傳承更增添悦趣性;此外,受疫情影響,於停課不停學期間學生能在家中使用各式載具連上「客話學習網」,自主學習客語,確保客語學習不中斷。
                3.為保障客語少數腔調學生學習權利,於109學年度起試辦少數腔調客語直播共學,並於110學年度賡續辦理,經彙整各縣市所轄學校開課需求,共計15校(次)、17班、29位大埔腔、饒平腔學生參與。
     
    110年12月20日於新北市五股區成洲國民小學辦理直播共學課程
            (二)厚植學校客語教學環境,讓客語融入日常生活
                1.本會透過「推動客語生活學校補助作業要點」,鼓勵學校除結合語文課、藝術與人文、社團及綜合活動等正式課程外,並於課餘(後)時間延伸客語學習,以營造生活化客語學習環境。110學年度計為18縣(市)、460校共同參與。
                2.本會依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精神,鼓勵並補助中小學推辦客語結合十二年國教校訂課程計畫,鼓勵各校於彈性課程,安排客語結合校訂課程整合式學習方案。110學年度計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臺中市、南投縣、彰化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花蓮縣等11縣(市)、49校、352班共同參與。
                3.本會與教育部會銜發布「客語沉浸式教學推動實施計畫」,透過在校園營造自然使用客語溝通及教學環境,以客語做為教學語言,將客語融入科目課程或教保活動,110學年度計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高雄市、屏東縣、花蓮縣等10個縣(市)辦理、109校(園)、229班參與。
     
    110年12月於臺中市北屯區四維國民小學辦理「110年度客語生活學校」活動
     
    110年9月於苗栗縣南庄鄉田美國小辦理「110年度客語十二年國教校訂課程計畫」課程活動
     
    110年4月於高雄市美濃區廣興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辦理「110年度客語沉浸式教學」課程活動
            (三)善用獎勵措施強化薪傳力道,培育客語師資以充實客語傳承量能
                1.本會為表揚推動客語教學辛勤付出的學校、幼兒園及人員,自107年度起開始辦理客語教學卓有成效之學校及幼兒園及推行客家語言文化成效優良人員之表揚活動,並獎勵績優學校、幼兒園新臺幣20萬元及績優教學人員國內外增能進修之機會。
                2.109年度客語教學績優人員及學校、幼兒園頒獎典禮囿於疫情因素,順延至110年8月25日假臺灣客家文化館舉辦,另110年度共計12所教學績優學校及16位教學績優人員獲得肯定,已於111年2月21日配合客家母語日辦理獻獎典禮。
     
     
    110年8月25日假臺灣客家文化館國際會議廳公開表揚109年度「𠊎講客」運動頒獎典禮-表揚推動客語教學績優學校及客語教學績優人員
            (四)推動客家語文基礎建設,讓客語迎上時代潮流,奠定數位化應用基石
                1.自106年開始建置臺灣客語語料庫,迄今已收錄超過600萬字(含書面、口語)客語語料,語料庫系統於110年12月24日正式上線開放各界試用,不僅有助於客語研究及教學推展,亦為發展客語語音數位應用的基礎。
     
    110年12月24日臺灣客語語料庫系統上線記者會-賴惠玲教授介紹說明
     
    110年12月24日臺灣客語語料庫系統上線記者會
                2.臺灣客語語料庫系統具有多項功能,第一,資料視覺化與多媒體展示,於入口網頁設置客語常用詞文字雲、客語特色詞彙展示,將相關資訊視覺化,方便民眾快速瀏覽客語常用詞彙;同時設有「口語人物誌」,以多媒體形式展示本語料庫所收錄之口語語料。第二,語言典藏與保存,透過書面語料及口語語料的蒐集,完成臺灣客語六腔(四縣、海陸、大埔、饒平、詔安、南四縣)的基礎保存,其內涵包括保存語言資產、展現語言多樣性、記錄語言生命等多面向。第三,教學研究與數位化應用,語料檢索系統及客語斷詞及詞性標注器之設置,不僅能作為客語學術研究、教學推廣使用,更是完成臺灣客語的數位接軌,建立語言資料與資訊科技介接的管道,提供大數據分析能力,亦為後續臺灣客語數位應用的重要素材。
                3.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自110年起在臺灣客語語料庫基礎之上,進一步規劃並建置「臺灣客語語音資料庫」,以分年分階段逐步執行,語音資料庫最大的特色為擁有各腔調客語語音辨識與語音合成語料,未來可結合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客語數位應用,讓客語迎上時代潮流。
            (五)擴大通行客語使用場域,結合民間單位、組織營造客語友善環境,重建母語普及的客家社區
                1.辦理客語為通行語成效評核作業,透過檢核地方政府公教人員客語能力認證通過符合當地人口比例達成情形,以及客語友善環境之推動與營造推動現況,復振在地客家語言發展,實踐客家族群在地主流化,透過成效評核及獎勵方式,鼓勵各級單位加速推動客語為通行語,確保客家語言與文化之永續發展。並且辦理客語為通行語輔導計畫,成立客語為通行語輔導團隊,協助各機關精進各項客語措施,增進客語的使用機會和能力。另於110年8月25日於臺灣客家文化館國際會議廳公開表揚年度推動成效績優之地方政府,共有4個縣市政府、27個鄉(鎮、市、區)公所獲獎。
     
    110年8月25日於臺灣客家文化館國際會議廳公開表揚109年度「𠊎講客」運動績優單位頒獎典禮-教學績優者
     
    110年8月25日於臺灣客家文化館國際會議廳公開表揚109年度「𠊎講客」運動績優單位頒獎典禮-苗栗縣政府優等
                2.客語為國家語言之一,為推動客語成為客庄地區通行語言,積極協調、輔導政府機關、學校、館舍、醫療院所及大眾運輸工具等公共領域,營造客語友善環境,110年度計核定20件推動客語無障礙環境補助案,補助國內公私立機關(構)及團體,進行客語服務,讓客語在公共領域更為普及。另持續培訓客語口譯人才,於公開說明會、會議、文化活動、議會質詢等公開活動提供客語口譯服務,讓公共領域說客家話成為日常生活一部分。
                3.辦理推展客家學術文化活動補助作業,110年度補助地方政府、國內民間團體計27案,舉辦客語文化研習或客語學習課程,從而展現客家語言活力,帶動民間單位、組織傳承能量。另為提高服務於客語為通行語地區之公教人員通過客語認證比例,達成「客語為通行語實施辦法」第十三條之規定,本會修訂「推動客語深根服務計畫補助作業要點」於110年2月24日公告,110年與桃園市等14個地方政府辦理「客語深根服務計畫」,包含122個公教認證班、101個一般認證班、19個保母及教保人員班、119個傳習班、63個親子共學班及36場培訓課程,共計8,827人次參與。
                4.為傳承、推廣客家語言,營造客語社區環境,提升客語社群活力,特訂定「客家委員會提升客語社群活力補助作業要點」,補助對象及補助範圍更為多元,包括「客語社區營造計畫」、「編撰客語教材(具)」以及「客語推廣資訊系統」等類別,讓地方社區營造客語母語社區,滿足當代客語學習需求,優化客語學習環境,並奠定客語數位化應用基石;並補助「客語研習活動」,鼓勵各界開辦客語學習課程或活動,多元化應用客語,讓客語學習更生動有趣。

        五、強化客庄產業經營體質,振興客庄在地經濟發展(影片資料詳如110-10、11、12)
            (一)擴大跨域治理範疇,推動客家文藝復興
                1.籌設「行政院客庄369治理平臺」,擴大以臺三線、六堆及臺九線客庄區域為治理範圍,由行政院政務委員擔任召集人,經濟部長、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及本會主任委員擔任副召集人,平臺下設人文形塑、環境整備及產業發展三個行動小組,負責督導、協調及控管推動進度。
                2.藉由平臺投入跨部會客家文化建設資源,以客家的族群性及地域性進行整體考量,打造客庄369豐富的人文、生態、產業,啟動客家文藝復興,帶動青壯人才回流或移居,再造客庄新生命。
            (二)提供創業協助,鼓勵青年返鄉
                1.自109年起推辦「客庄地方創生移居計畫」,建構青年創業支援體系,業已輔導30位青壯年返鄉,並藉由科技導入、社會參與、品牌建立、投資故鄉等方式,協同、整合地區資源發展與願景,並安排專家學者輔導陪伴移居青年實施計畫,辦理微課程等持續促進移居者學習互動,另協助提升客語溝通能力。入選者以文創產業居多,依序分別為特色餐飲、體驗教育、客家技藝、觀光旅遊及數位媒體,積極打造自有品牌及行銷在地,並結合數位科技加強推廣自有產品,以達長期深耕地方之目的。
                2.自108年起辦理「客庄地方創生優惠貸款」,媒合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在地特色並能提升客庄就業機會之業者取得資金,給予前3年貸款利息補貼,以減輕負擔,迄110年已協助68家業者取得貸款資金,總計核貸2億7,150萬元。
     
    110年辦理客庄地方創生移居計畫第2屆移居者-雲林縣崙背鄉李玉琳-老件修復
            (三)數位升級輔導,翻轉客庄產業
                1.推動「369客庄產業數位升級計畫」及「輔導客庄小微企業使用雲服務數位工具計畫」,運用數位工具輔導客庄產業、行銷及觀光等面向,盤點及調查客庄基本環境及具代表性產業資料,以建立客庄社區產業品牌發展模式、客庄旅遊產業鏈及推動客庄地區綠色景點。迄今已輔導使用數位工具至少1,000家,其中至少20家透過數位工具進行營運、400家使用行動支付、284家使用雲服務。
                2.推動「客庄產業經濟發展指標調查評析計畫」,介接與蒐集大量、複雜之客庄經濟發展相關數據,將資訊數位化建置雲端資料庫,再經彙整、分類後轉換為可視化圖表,建立及維運「客庄經濟發展指標儀表板系統」,提供未來推辦客庄產業之參考。
            (四)拓展國際能見度,帶動客庄文化旅遊
            參加2021ITF臺北國際旅展、2021高雄市旅行公會國際旅展,以「來食來聊撩客庄」為策展主軸,整合369客庄觀光旅遊等產業特色資源,邀集客庄小旅行社區團隊、職人工匠、旅行社業者及客庄產業等32家社區及業者共同參展,推出33條以上客庄深度遊程。
     
    110年11月5日至8日假台北南港展覽館盛大舉辦2021 ITF台北國際旅展
            (五)桐花祭轉型推動智慧觀光,帶動客庄社區經濟
                1.透過「桐花小旅行」補助計畫,補助地方政府計45條桐花小旅行遊程,使民眾透過小旅行體驗在地人文、自然與客家風情,感受客庄文化之美,以達帶動客庄經濟發展之政策目的。
                2.運用IOT監測技術,於全臺10處桐花景點設置微氣象站及縮時攝影,依實地監測環境數據及歷史花況建立預測模型,並依實際氣候環境資料滾動更新花期資訊於「客庄小旅行」網站揭露,另將串聯林務局「臺灣山林悠遊網」及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網站共同宣傳。
            (六)文化策略加值,多元培育客庄人才,提升客家特色產業精緻度
                1.辦理「推動客庄產業創新加值補助」,補助地方政府及民間團體推展客庄旅遊、客家美食、藍染等相關人才培訓等共41件,並舉辦相關行銷活動,引入青年活力及創意活水,促進客庄社區經濟。
                2.辦理「推動客庄產業創新加值補助」,結合「客庄券2.0專案」及「茶金」宣傳活動,協助活絡客庄經濟及推動客庄觀光,並以小旅行、產業行銷等方式,與在地傳統文化活動相互搭配。
     
    110年11月27日於苗栗縣三義鄉勝興369青年創業基地辦理「苗栗客庄品道地學好味廚藝體驗活動」
            (七)推辦「客庄券2.0專案」振興客庄經濟
            配合行政院疫後振興措施,編列特別預算2億元,推辦「客庄券2.0專案」,發放逾40萬份客庄券,招募逾2,000家店家,邀請民眾攜家帶眷(券)到客庄共下來消費,協助提振客庄社區經濟。
     
    110年11月4日假臺北市社會創新實驗中心舉辦「客庄券2.0專案」記者會
            (八)輔導客庄小旅行社區團隊,優化經營體質
                1.為發揮更多在地性價值以吸引觀光客,本會推辦「客庄小旅行」升級計畫,以客庄文化為遊程敘事主軸,規劃透過以體驗客庄生活、文化及餐食,創造社區多元化的收入來源,讓小型商號、在地產業、農民等,都成為共同獲益的一群。
                2.本會已於110年度12月下旬擇優遴選位於369地區之18個社區團隊,111年度將導入專家顧問診斷、陪伴指引等深度輔導規劃,以培育導覽專業及營運人才、協助遊程規劃設計、善用自媒體行銷等,期吸引觀光人潮,以帶動社區經濟。
     
    110年12月3日推動「客庄小旅行升級計畫」於屏東縣萬巒鄉進行現地評核

        六、深化客庄永續發展,建構客庄友善公共領域
            (一)輔導客家聚落空間保存及發展再利用
            輔導地方政府推動客家聚落保存及發展再利用,落實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之政策,核補「客家詹冰故事文學館暨饒平客語園區」、「縣定古蹟新埔張氏家廟修復及再利用工程」等客庄聚落空間保存再利用計畫等,苗栗縣「詹冰文學故事館」於110年4月6日盛大開幕,新竹縣縣定古蹟新埔張氏家廟修復及再利用工程110年7月16日完成。
     
    110年4月6日於苗栗縣卓蘭鄉「詹冰文學故事館」盛大開幕
     
    110年7月16日新竹縣新埔鎮「縣定古蹟新埔張氏家廟」修復及再利用工程於結案
            (二)協助完成客庄創生及環境營造
                1.積極鼓勵地方政府主動提案辦理客庄創生及環境營造計畫,並結合相關專業工作者協助推動,核補「1895乙未戰役紀念公園」、「桃園北區客家會館規劃設計及第一期工程」等。其中「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榮獲2021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類特別獎、「永安海螺文化體驗園區工程」獲得2020年第21屆「國家建築金獎」公共建設優質獎(建築類)及2020第八屆台灣景觀大獎環境規劃設計類佳作肯定,將傳統台灣客家文化元素演繹當代建築景觀美學。
                2.另為凸顯在地之人、文、地、產、景之共生發展,推動地區活化之相關策略與營造作法,辦理3場次分區研習營與觀摩分享會,透過不同地區活化形態的認識,開展與連結對於客家城鄉發展的認知,及了解在地產業特色與人文資產展示和形塑的方式,使其能夠長期、永續推動在地經營與活化。
     
    110年11月26日於桃園市平鎮區「1895乙未戰役紀念公園」盛大開幕
     
    110年10月23日於桃園市八德區「桃園北區客家會館」開幕啟用

        七、提升客家文化價值,增進文化深度及精緻度
            (一)鼓勵客家文學、音樂、視覺藝術及表演藝術等多元藝文創作發展,增進深度及精緻度,提升客家文化價值
                1.辦理「客家親子劇-《雨馬》」,於110年3月12日在兩廳院藝文廣場舉辦首演,3月13日推出現場直播,另於110年3月25日至28日在國父紀念館中山公園噴水池前廣場,以展示暨行動劇方式重現,以及10月1日至3日於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廣場辦理精華版演出及展覽,共計演出16場次,讓孩子們於疫情時期,因雨馬代表,堅毅、勇敢、溫柔的力量,而感到溫暖。
     
    110年3月2日於兩廳院藝文廣場首演客家親子劇-《雨馬》
                2.辦理「2021《戲中壁X》演出企劃」,於9月10日、9月11日臺北華山文創園區及9月18日、9月19日臺中國家歌劇院演出4場次,透過本劇呈現當時客家族群對於社會的態度、政策的關心,與自我價值的認同轉變,經由劇中角色變化,重新認識、自我認同,甚至找回自己屬於客家的力量。
     
    110年9月10日至11日及9月18日至19日在臺北華山文創園區及臺中國家歌劇院演出《戲中壁X》
                3.辦理「靚聲-客家經典再現演唱會」,於12月25日在臺北大直ATTSHOWBOX立方文創舉辦,邀請黃連煜、羅文裕、羅時豐、林展逸、何易峰、劉平芳,以及楊淑喻等共同演出,以客家文化的真、善、美、雅、趣精神做章節敘述,以黑膠唱片的設計為主題,搭配現場樂隊的演奏,營造出精緻復古的演唱會舞臺。
            (二)扶植客家藝文團隊及培育藝文人才,以創新客家元素,發展客家特色藝文展演,協助精進創作質量,藉以促進客家藝文精緻度
                1.辦理「輔導藝文團隊成長計畫」,110年度補助51個客家藝文團隊,以推動藝文與生活結合,鼓勵客家藝文團隊之組成與發展,厚植客家文化活力,並提升客家表演藝術品質與精緻度,邁向國家藝術殿堂演出,推展客家文化藝術與國際接軌。
                2.辦理客家流行音樂金曲歌手MV及影像製作補助計畫,為推廣及宣傳客家音樂,由曾入圍金曲獎或知名客家歌手,以拍攝MV或音樂影像的方式,於網路平臺上分享,以增進客家文化能見度,提升客家藝文能量;另為拓展客家音樂能見度,並與主流音樂市場脈動接軌,辦理2021-2023客家流行音樂推廣計畫,期藉由「2022全球客家流行音樂大賽」發掘具潛力之客家音樂新星,進行人才培訓與包裝行銷,鏈結客家音樂、影視產業及數位串流平臺,與主流市場接軌,活絡客家音樂市場。
            (三)探究客庄傳統文化,提升其文化活動量能,並擴大附加價值,藉文化傳承過程發揮教育功能,經長期醞釀與累積,形成無形文化資產
                1.辦理「2021精緻客家大戲《花囤女》巡演活動」,由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擔綱演出,於8月14日至10月1日,在臺南、桃園、高雄、新北、臺中、新竹及苗栗等7縣(市)巡演7場次,約2,589人次觀賞,本齣戲應用許多衝突的元素,表達人性普遍的一面,並彰顯女性強韌的生命力。
     
    110年8月14日至10月1日在全臺巡演7場次客家大戲《花囤女》
                2.辦理「110年收冬戲」,自110年12月至111年1月間演出11場次,並邀請部落長老共同體驗客家戲曲之美。
                3.辦理「乙未保臺126周年紀念活動」,8月28日假彰化市乙未保臺和平紀念公園舉辦,特別邀請當年參與戰役之後代家屬參加,並由金曲客家歌手米莎獻唱、新竹室內管樂團擔任獻旗儀式之演奏,以獻上對犧牲先民的無限感念。
     
    110年8月28日在彰化市乙未保臺和平紀念公園舉辦乙未保臺126周年紀念活動
            (四)凝聚客家文化認同,打造客家節慶品牌,並強化在地客家藝文,提升其文化活動量能,發揮文化傳承之教育功能,促進各族群認識與共享客家文化價值
                1.辦理「2021客家桐花祭」,4月25日假苗栗銅鑼蘇屋伯公舉辦「伯公祭祀」,為客家桐花祭揭開序幕,並邀請各縣(市)政府結合桐花步道以桐花小旅行、小型藝文展演、小農市集辦理各項活動。
     
    110年4月25日於全臺14縣市辦理2021客家桐花祭
                2.辦理「2021客庄十二大節慶」,遴選出新竹、苗栗、臺中、南投、雲林、高雄、屏東、臺東及花蓮等9縣(市),共11個最具客家文化歷史代表性的節慶活動,結合周邊文化創意產業、民宿、餐飲業者共同行銷,打造創意客庄的經濟效益,以扎根客家文化、活化客庄發展、行銷客庄觀光、帶動當地整體經濟發展。

        八、整合傳播行銷與藝文發展,翻轉客家印象(影片資料詳如110-13、14、15、16)
            (一)結合多元傳播建構客家文化內容產業生態系,彰顯客語平等地位、翻轉客家刻板印象
                1.本會與公共電視合製時代生活大劇《茶金》,全劇共12集,總製作費約1億1千萬元,本會出資新臺幣4,196萬元整,為首部「海陸」4K/UHDHDR(高動態範圍)製作連續劇,創造臺劇質感新高度。奪下電視頻道戲劇類收視冠軍,並進入各大數位串流影音平台排行榜前5名,且客語自然融入戲劇,引領民眾學習客語風潮,播出評價獲各界好評,另刺激並帶動客庄周邊產業業績及旅遊。
     
    本會與公共電視合製客家時代生活大劇《茶金》宣傳海報
                2.委託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營運客家電視頻道,110年客家電視節目參加海內外電視及影展等評鑑,以「光的孩子」等節目獲得計25項入選(圍)或得獎等推薦之肯定;並以「光的孩子」、「女孩上場」及「窩卡」等節目入圍第56屆金鐘獎19個獎項之肯定,其中「光的孩子」即獲得迷你劇集女主角獎與編劇獎,提升客家能見度,也顯現出本會委託客家電視長期致力於培育與露出平台的角色功能。
     
    110年客家電視節目《光的孩子》與《女孩上場》宣傳海報
                3.推廣客家文學,為創造客家當代思想文化,定期定點辦理跨領域之系列主題沙龍,期結合不同領域之菁英,透過共同智慧激辯,匯聚客家文藝量能。至110年為止業辦理11場沙龍及2場走讀活動(詹冰、龍瑛宗);另辦理蒐集、編纂資深客籍文學家李喬經典作品並進行印製出版,傳承客籍文學巨擘之著作,並以實體行銷活動,增進客庄鄉親認識所在地李喬文學作品。
     
    110年9月25日於臺北市中正區左轉有書辦理客家文藝沙龍第1場座談
                4.辦理江文也音樂系列活動暨作品出版,讓大眾認識客籍音樂家江文也之音樂及才華。112年適逢客籍音樂家江文也逝世40周年,為提升大眾對其在音樂發展之成就與貢獻,透過辦理系列活動,以音樂會、委託創作、教育推廣、文集出版以及音樂專輯等,展現其豐富傳奇一生,提升江文也與其作品在臺灣的能見度。
     
    110年12月11日在國家演奏廳舉辦《江文也:20世紀的滄海遺珠》首場講座音樂會
            (二)優化「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稽核監督效能,保障客家族群媒體近用權
            輔導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製播「講客廣播電臺」24小時節目,以「耳公探險隊」等6個節目入圍第56屆廣播金鐘獎7個獎項,並獲得4座獎項之肯定,另以「講客進鄉團」獲頒創新研發應用獎,賡續向下札根培訓客語廣播人等客家公共傳播事宜;另督導發行全國性客家季刊雜誌《靛花》,獲2021《ShoppingDedign》BEST100「年度在地文化新演繹」獎項,促進跨族群合作交流經營「國立客家兒童合唱團」,本年度除受邀擔任10月10日國慶大典之領唱外,並配合於「交響六堆心-六堆300紀念音樂會」演出2場次,深耕及傳承客家語言文化美好。
     
    110年8月25日本會輔導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講客進鄉團」榮獲第56屆廣播電視金鐘獎「創新研發應用獎」
            (三)強化族群行銷傳播動能,提升客家語言聲望
                1.補助製播多元影視傳播內容:為促進商業節目融入客家語言,彰顯國家語言文化多樣性之價值,110年度除辦理六堆300年系列專題徵選計畫,補助年代電視臺「藝饗年代」製播六堆300年相關專題節目外,另補助「民視八點檔-黃金歲月」、「綜藝大集合」、「全民星攻略」、「醫師好辣」、「聲林之王3」、「今晚開讚吧」等知名高收視節目,於節目中融入客語與客家文化相關之內容。
     
    110年12月3日於EPI播出「聲林之王3」參賽者演唱客語歌曲
                2.與文策院及業界協力,發展客家影視內容:辦理與文策院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共同挹注資源發展客家影視劇本開發及製作,業以資源介接由瀚草影視旗下公司英雄旅程申請「劇本開發支持」200萬元,辦理本會以民國66年中壢客庄民主潮流為背景主題開展之電影劇本開發。
                3.110年度完成「客語聲望短片-阿婆同𠊎講客」、「客語聲望短片-有講客有保庇」、「六堆運動會」、「世界母語日進步價值」、「客家親子劇雨馬」、「2021年客家桐花祭」、「客家向原住民族致敬」、「客庄券2.0」、「客家入圍金鐘金曲」、「六堆交響音樂會」、「六堆300紀念大會」、「FB點名繞口令社會實驗」、「1228還我母語-語言聲望系列」、「客語聲望短片-台女不意外」等整合行銷案或電視、網路短片製播案,以多元創意提升民眾對客家文化及政策之認識與好感度。
     
    「客語聲望短片-阿婆同𠊎講客」鼓勵長輩向孫子說客語
            (四)擴大多元文化主流化潛勢,強化客家媒體再現
            客委會109年度起,結合青年世代關心的社會進步議題跟城市職場生活,製播「客語聲望系列短片」,首度嘗試勾勒性別主流化、公民運動參與等議題,期待引發民眾討論,提升客語聲望,更榮獲2021「行銷傳播傑出貢獻獎」的「年度傑出廣告主創新精神獎-多元共融倡議類」銀獎及「年度政策行銷獎」銅獎雙獎殊榮,讓社會大眾看見客語的魅力。110年選擇年輕世代關注之「臺女」議題,以不同以往的創意手法,為臺灣女性撕去網路霸凌的「臺女歧視標籤」,期持續性推動性別平等、多元對話、消弭族群間的刻板印象,獲得許多年輕世代共鳴。
     
    客語聲望短片榮獲2021「行銷傳播傑出貢獻獎」
     
    製播「客語聲望短片-台女不意外」以客語倡議撕去性別歧視標籤
            (五)國際行銷臺灣客家人文,勾勒客家三六九輪廓
            國際宣傳部分,首度以日本插畫家小池博征作品為領路人,出版專書及宣傳日本介紹臺灣客庄,期透過插畫家筆下的軟實力及客庄山林之美,傳遞跨國界文化能量。同時因應今(111)年度在臺灣舉辦之亞洲步道大會盛會,規劃製作以「樟之細路」為主題之國際影音節目,預計於東北亞及東南亞至少20個國家播出,以引領國際觀光行銷,帶動客庄經濟繁榮。另,前波《客家文藝復興第二季:靚靚六堆》亦先後榮獲「2021年休士頓國際影展」文化歷史系列影片金獎,及110年度「電視金鐘獎」非戲劇節目攝影奬入圍肯定。
     
    111年3月7日小池博征介紹臺灣客庄之專書《客庄浪漫散策》於松菸誠品記者會

        九、六堆300年再出發,重現六堆歷史記憶及尊榮感(影片資料詳如110-17)
            (一)跨域結合傳統民俗祭儀回顧歷史、凝聚六堆認同
                1.推辦六堆300紀念大會系列活動
                「六堆」是累積300年的跨越族群、跨地域性的關係凝聚網絡與群體文化記憶。客家委員會結合高屏縣市及六堆12鄉區於4月擴大辦理六堆運動會賽事、6月辦理升六堆會旗緬懷紀念儀式、辦理線上「2021六堆300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從歷史出發的多元族群共榮」、推辦藝文音樂饗宴系列活動,以及11月19日至21日舉辦六堆300紀念大會系列活動,安排迎神、盤花敬神敬先賢、植樹福後代、贈匾、授旗等紀念儀式,由蔡總統及蘇院長贈旗(匾)予六堆大總理、副大總理與各堆總理、副總理後代,共同見證六堆300年的歷史時刻,凝聚六堆認同,3日活動累計逾萬人參與。
     
    110年4月10-11日第56屆六堆運動會於高雄美濃國中登場
     
    110年6月19日於高屏16地區同步舉行六堆300紀念升會旗儀式
     
    110年11月20日蔡總統蒞臨屏東縣後堆內埔鄉六堆紀念公園參與六堆300紀念大會
     
    110年11月20日辦理六堆300年紀念大會六堆各鄉區植樹活動
                2.整合行銷六堆人、六堆300文創品牌
                發行六堆300年出版品《六堆人》,是立足在六堆300年的歷史文化,回眸過去,惕勵將來,以雙月發行,報導六堆的人、事、時、地、物及六堆300相關活動訊息,展現六堆客庄的多元樣貌,延伸300年系列活動效應。另,透過專案整合主軸活動主視覺、品牌管理、行銷規劃、文創商品設計等,建立六堆300整體品牌形象,凝聚六堆意識;如結合六堆元素,推出造型磁鐵、馬克杯、托特包、上衣、帽子、側背包、九香花口罩套等文創商品,於實體及線上通路銷售,提升六堆文化能見度。
     
    110年2-11月發行六堆300年出版品-「六堆人」
     
    110年4-12月陸續推出六堆300年文創商品
            (二)推辦六堆主題式展演活動、展現臺灣多元族群共融
                1.「六堆秋收祭-共下來做客」
                以「共下來做客」為主題規劃辧理「六堆秋收祭」系列活動,包括謝天還福祭儀、客庄主題文化體驗趣、走寮客庄主題遊程、環教露營趣、星光路跑、割稻慶秋收等系列活動,並推出秋收限定版「割稻飯」、「露營美味套餐」等,讓大眾從佳餚中體會六堆族群互動的軌跡、從活動中認識六堆客庄特色。
     
    110年11月7日在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田園地景區舉行「共下來作客-豐收割禾(稻)」活動
                2.「人在六堆影像藝術展」
               以六堆地區攝影家李秀雲、劉安明作品,結合影像與文化地景,堆疊出影像在文化空間之多層次歷史意義,透過策展人、攝影家、藝術家的視野,創作了9座戶外影像藝術作品,形成一個在地情感與藝術交流對話的場域,於9月17日起於六堆各堆展出,為六堆300年來的歷史風華留下美好見證。透過講座,策展人與學者專家及在地民眾的對話,讓參與者了解每件作品的創作理念和展品內老照片的故事,也透過展品與在地的連結。
     
    110年9月17日於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田園地景區辦理「人在六堆」戶外影像藝術展
                3.「行過.六堆客庄人文影像特展暨老照片徵集」
                以「行過」(hangˇgo)為主軸,運用珍貴的影像紀錄,突顯六堆的常民生活,也讓六堆在地居民的照片及長期關注六堆客家的影像紀錄工作者的作品能夠被看到。規劃了「從空中看六堆」、「六堆客庄正月至十二月歲時民俗」、「從搖籃到搖籃」、「若姐仔蓋靚」、「庄頭庄尾」、「田頭地尾」及「外國人眼中的六堆」等七大主題,於8月27日開展,並搭配六堆300紀念大會及各堆場域辦理巡迴展,透過攝影家忠實的鏡頭紀錄,深刻喚起常民生活記憶。
     
    110年8月27日於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辦理「行過.六堆客庄人文影像特展暨老照片徵集活動」開展
     
    110年12月14日於屏東縣高樹鄉公所辦理「行過.六堆客庄人文影像特展暨老照片徵集活動」巡迴展

        十、深耕臺灣客家文化館與六堆客家文化園區,推動客家文化傳承(影片資料詳如110-10)
            (一)厚植博物館研究與運用與出版,推動文資調查,保存客庄記憶
                1.完成海外客家展示前置研究規劃暨展覽腳本案、苗栗山城客家籃球故事展前研究案、六堆客庄祭儀及飲食生活的女性記憶與技藝調查研究案、客家祭儀的性別平權議題紀錄片拍攝案、六堆客庄共同掛紙日調查研究初探案。
     
    110年10月8日於桃園新屋區范姜家祖堂內拍攝訪談客家祭儀的性別平權議題紀錄片
                2.完成《大武山下新東勢:日久他鄉係故鄉》、《行出山坑:西湖鴨母坑民開創豆奶傳奇》、《鷂婆山下:水光粼粼講客家》、《獅潭.劇團:小美園崛起的故事》、《崙前榮華續薪傳:詔安客个一莊一俗》、《獅頭坪楊家族跡:講古論今祖公業》、《地牛翻身振土牛:走過九二一的老客庄》、《行走大窩尋鄉里:回首莊頭今昔風貌》、《開山打林拓羊喜:金獅山下羊屎窩肚》、《雲梯風華兩世紀:書院到醫生搖籃》、《走讀南勢歲月:頭擺、這擺、下二擺》等11本客庄村史出版。
     
    110年12月4日於臺灣客家文化館辦理-大武山下新東勢-日久他鄉係故鄉-等全國客庄11本村史發表
     
    110年12月4日於臺灣客家文化館辦理全國客庄11本村史發表工作坊
                3.發行首本客家研究及博物館實踐《客‧觀》期刊(創刊號)、完成《臺灣兩個閩客村落的親屬與社區:新附作者訪談及田野地現況》、《SiinˇMungˇRepositioningtheHakkainContemporaryTaiwan》、《客家:歷史.文化.印象》、《客家:中國內的異邦人》、《神山游擊隊:1943年亞庇起義》等譯著;完成《大武山下走相逐:六堆運動會特展圖錄》、《2019-2020展演專輯》、《百年往返:走訪客家地區的日本學者》等展示及研討會專輯;完成《唯有堅持—曾貴海文學與社運及醫者之路》、《一鏡到底中港溪的流光溢影》套書、《刻畫印象:客籍藝術家邱忠均研究專集》、《客家・翕相-摩登客家-姜振驤家族影像錄》、《臺南東粵義民誌》、《六堆忠義文獻》等人文史料專書。
     
    110年11月5日客家文化發展中心發行館訊-《客.觀》創刊號
     
    110年12月19日於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辦理公民客家的跨界實踐《唯有堅持》-詩人醫生曾貴海新書發表暨座談會
                4.完成《恁久好無?安娜!》、《阿公的幸運石—乙未戰役在佳冬》、《熟識阿姆个話─巴色差會傳教士與客家(hakka)的邂逅》等繪本及讀本。完成110年鄉土文史教材互動影片,結合現有歷史文獻及地方文史工作成果,實地走訪進行調查、紀錄及拍攝,並製作旅行地圖及實用旅遊資料。
     
     
    110年12月推出六堆園區鄉土文史互動教材(掃QRcode進入網頁瀏覽)
            (二)持續蒐錄重要文物文獻,厚實實體與數位典藏資源
                1.積極蒐錄客家重要文獻文物,厚實客家實體與數位典藏資源,建置本中心「藏品權利管理」、「庫房管理作業要點」等實體典藏作業制度,於110年度執行蒐藏物件計有399件,總入藏之典藏品累計達907件、館藏品14,742件;配合文化部辦理文物典藏系統之客家文物數位典藏匯入作業計800餘件。另完成典藏品「賴熊飛大刀」申請屏東縣政府正式登錄為『一般古物』,確認其法定文化資產身分與價值。
     
    110年12月29日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所蒐藏「賴熊飛大刀」經屏東縣政府正式登錄申請為「一般古物」
     
    臺灣客家文化館典藏庫房-大型物件區整飭與儲位成果
                2.完成「客庄耆老生命史口述與影音紀錄保存計畫」、「六堆佳冬蕭家家族史調查計畫」、「苗栗尖筆山戰役調查研究計畫」、「1895年乙未戰爭-苗栗縣境內戰役調查研究計畫」及「108年度客庄相館調查暨攝影師作品數位典藏計畫-第三期」與「六堆的文教與進士」調查計畫等數位典藏作業,110年度總計增加後設資料筆數500餘筆、數化圖片1,600餘張及影像記錄20片。截至110年底已累計蒐藏有數位典藏後設資料6萬4,300餘筆、數位化圖片26萬餘筆,於110年配合展示及研究需要提供數位圖片申請使用達1,000餘張以上,持續豐碩客家文化資產數位典藏成果;完成「客家典藏詮釋資料(metadata)欄位著錄規則研究計畫」,持續進行新竹橫山鄉、湖口鄉等12個客庄文化資源普查工作,及1895乙未火燒庄、八卦山戰役等調查研究計畫,提升客家文資典藏品質,並強化典藏加值應用,辦理老照片修復工作坊活動。
     
    110年3月29日本會主委楊長鎮於苗栗市營頭崠參與「1895年乙未戰爭營頭崠古戰場暨吳氏宗祠」史蹟調查活動
                3.辦理「看見客家蒐藏-客家个藏寶」109年度入藏藏品捐贈展暨感謝儀式活動,結合客家歷史記憶等主題搭配實體典藏成果,1個月展期之參觀人次達3,700人次;另配合「大武山下走相逐-六堆運動會特展」、「客家與基督教相遇特展」、卓蘭鎮公所「詹冰故事文物展」、「客居南洋-新加坡客家特展」、「衫間密語:原客服飾圖紋个對話」等十餘檔特展之文物展示借用,借出次數達460餘件次,110年度典藏文物展示率達2.97%。
     
    110年12月4日於臺灣客家文化館辦理「客家个藏寶-109年捐贈文物展暨感謝儀式活動」暨摩登客家姜振驤家族影像錄新書發表
     
    110年12月4日於臺灣客家文化館展出「客家个藏寶-109年捐贈文物特展」
     
    110年4月1日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所典藏詹冰先生之藏品出借卓蘭鎮公所於「詹冰文學故事館」展出
            (三)推辦多元主題特展,打造在地特色活動
                1.展現多元族群共存共榮之美,透過對話共寫歷史
                辦理「衫間密語:原客服飾圖紋个對話」特展,以臺灣客家族群與原住民族服飾上的圖紋為主軸,分「原客織間」、「圖紋密語」、「新意不絕」三區,闡釋原客二個族群在長久的相處中,留下互相欣賞與學習的痕跡。展品有珍貴的原住民族與客家傳統服飾、客家刺繡工法再現、及經典老照片,得以窺探原客族群文化的多元樣貌與服飾之美,希望透過展示讓客家與原住民族有機會互相熟識,建立更深的族群關係;並與學者合作,透過對話與學習共構臺灣多元文化。另辦理「大武山下走相逐─六堆運動會特展」,展示六堆運動會的由來,及對傳統文化的重視與傳承的重要性。
     
    110年8月14日於臺灣客家文化館展出「衫間密語:原客服飾圖紋个對話」
     
    110年8月14日於臺灣客家文化館辦理「衫間密語:原客服飾圖紋个對話」野桐部落的族人解說泰雅染織工序
     
     
    110年4月1日於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辦理六堆運動會特展開展
                2.透過跨域整合,結合研究成果,展出海外客家生活樣貌
                運用本中心東南亞客家調查研究之成果辦理「客居南洋︰新加坡客家特展」,講述客家移民在新加坡的生活、會館組織、信仰、產業,乃至與在地文化融合的歷史與新面貌,展現客家移民經過時間的推移所發展之獨特客家文化。
    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共同合作「客家、巴色差會與太平天國」展示研究,推辧「客家與基督教相遇特展」,模擬現代瑞士巴色差會圖書館的一隅,呈現19世紀西方傳教士為了傳教,編寫客英辭典,記錄近代客家人的生活樣貌,藉由「語言」保存之共同目標,展現出客家人在臺灣這片土地上,積極推廣客語傳承的軌跡。
     
    110年3月31日於臺灣客家文化館辦理「客居南洋︰新加坡客家特展」與「客家與基督教相遇特展」開展
     
    110年3月31日於臺灣客家文化館辦理「客居南洋︰新加坡客家特展」與「客家與基督教相遇特展」開展
            (四)鏈結園區周邊生態資源、跨域整合及品牌營造、深耕在地文化傳承
                1.突破空間限制,推辦多元教育學習
                    (1)因應防疫措施,上半年度創新以線上夏令營模式,結合館內展示與營隊互動,運用本中心數位學習資源、720VR虛擬實境導覽、故事繪本…等,打破空間及距離限制,共計吸引200位來自全國18縣市的國小、國中學員參與。
                    (2)下半年度接續推出線上秋令營與客家體驗營活動,強化展覽與學員間的互動,引導200位學員參與。另外辦理客家體驗營,結合館內環境教育推廣課程,計有苗栗縣及周邊縣市親子家庭共200人參與,透過多元的方式帶領學員認識客家。
     
     
    110年8月及10月臺灣客家文化館於線上辦理客家體驗營
     
    110年12月4-5日於臺灣客家文化館辦理客家體驗營-陶氣茶香手作坊
                2.強化推動文化環境教育,提升志工動能,紮根客家文化
                    (1)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為兼具六堆地區人文地產景的生態博物館:積極與在地機關連結,在環境教育推動上,藉由實際操作體驗傳統文化經驗,如踔田(除草)、插秧、菸樓(烤煙)及礱間(碾米)等,結合多元客家文化體驗教育活動行銷客家;110年新增4套環境教育認證課程,使環境教育課程更加豐富。另外結合在地社團推出六堆在地遊程,自己家鄉的故事自己說,透過在地達人帶路方式,提供民眾深度體驗客庄導覽。
     
    110年3月6日於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辦理「農事學堂」民眾體驗傳統插秧文化
                    (2)提升臺灣客家文化館成為優質環境教育場域:110年受疫情影響,積極推動志工夥伴的培訓、優化豐富教案內容與教具,110年度新增第8套「客家食當好食」環境保護署環境教育認證課程,並優化「翻閱舊篇樟」、「魚幫水水幫魚」兩門認證課程之教具;培訓環境教育志工,辦理人員增能課程,積極的推動環境教育課程的學習數位化,發布線上認證之環境教育系列課程影片,如<節剪愛做家>、<咚龍咚龍鏘>、<窯滾讚炭>,不受疫情影響,持續推動環境教育。
     
    110年7月28日臺灣客家文化館推出線上環境教育課程-窯滾讚炭
                    (3)強化志工量能,推廣志願服務參與;110年度總計辦理29堂培訓課程及志工隊交流活動,提升服務能量;六堆客家文化園區110年度辦理第9期志工召募暨培訓,新增志工21名,110年人數達358名,為中心注入新活力;另本中心志工亦榮獲「衛生福利部志願服務獎勵」金銀牌獎共6名、「苗栗縣志願服務績優志工獎勵」計10名、「屏東縣志願服務獎勵」計7名,充分發揮志願服務人力資源之潛能與價值,達成團隊發展及個人成長目標。
                3.有效整合資源,深耕在地文化
                    (1)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藉由客庄農事學堂(蒔禾、割禾等)、露營暨生態觀察體驗活動、環境教育課程,與周邊及南部學校和單位共同合作及參與(如榮華國小、美和科大、左營國中、龍華國中、中山工商、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等,共計11個單位),達到擴大傳承客家文化效益,達到在地連結之目的。
     
    110年3月6日於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辦理農事學堂300報「稻」㧡秧蒔禾體驗活動
                    (2)結合「屏東人文生態休閒聯盟」之各機關資源進行合作;與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合作辦理「2021年島嶼文化節-南風搖擺」活動、屏東縣政府合作三場國內旅展、與屏東縣政府及地方文化館舍(美術館、戲曲故事館)等合作在地桌遊體驗活動、與六堆12鄉區公所及居民共同辦理六堆超級馬拉松異程接力賽及與海洋生物博物館合作科普市集等,共計33場在地連結活動;另「苗栗人文休閒聯盟」110年度新增結盟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探採事業部,共計8個機關跨領域、跨部會合作,串聯人文及環境教育場域等資源,共推在地生態文化旅遊。
     
    110年11月6日與科管局合作辦理工安環保健走活動
     
    110年2月4日客家文化發展中心與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探採事業部結盟「苗栗人文休閒聯盟」
            (五)推動與國內外博物館館際合作,深化推動交流面向
                1.推動學術交流與合作:與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國立聯合大學等簽署5年合作交流協議書;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合作辦理「2021臺灣客家音樂珍貴錄音線上展」;另外與國立臺灣圖書館合作辦理「雙視圖書」、「口述影像說故事有聲書」及「臺灣手語電子繪本」等身心障礙特殊圖書資源轉製推廣計畫。
     
    110年11月22日客發中心與國立聯合大學等簽署5年合作交流協議,由主委楊長鎮與總統府資政蕭新煌共同見證
     
    110年10月27日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合作推出「2021臺灣客家音樂珍貴錄音線上展」
                2.推展館際合作,擴大博物館能見度:本中心臺灣客家文化館與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郵政博物館及台灣油礦陳列館合作辦理票根優惠措施,更加入愛臺灣博物館卡特約商店行列,提供兩園區劇場的優惠票價。
     
    110年臺灣客家文化館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博物館,以及郵政博物館等合作聯票,可享3D好客劇場優待票入場優惠

     

    客家委員會110年度施政績效報告影片清單

           
    1.伯公照護站「老幼同樂」活動 2.中央大學客語及少數族群語言政策國際研討會影片 3.逆寫客家開發史研討會影片 4.110年8月25日辦理109年度「𠊎講客」運動頒獎典禮-表揚推動客語教學語言績優學校-幼兒園組
           
    5.110年8月25日辦理109年度「𠊎講客」運動頒獎典禮-表揚推動客語教學語言績優學校-國小組 6.110年8月25日辦理109年度「𠊎講客」運動頒獎典禮-表揚推動客語教學績優人員-校長 7.110年8月25日辦理-109年度「𠊎講客」運動頒獎典禮-表揚推動客語教學績優人員-教支人員1 8.110年8月25日辦理109年度「𠊎講客」運動頒獎典禮-表揚推動客語教學績優人員-教支人員2
           
    9.111-112年度幼幼客語闖關認證施測操作影片(1分鐘形象影片) 10.客庄券啟動儀式 11.客庄券實際操作影片-哪裡用 12.客庄小旅行-【樟之細路|RSA08小粗坑古道】360度環景影片
           
    13.對孫子講客篇 14.掛紙要講客篇 15.臺女不意外? 16.2021客家向原住民族致敬影片
           
    17.客家文化發展中心110年度施政績效報告成果影片      

    相關附件

    • 客家委員會110年度施政績效報告影片清單(含影片連結).pdf


    公告資訊

    最新消息

    活動報報

    採購訊息

    專題報導

    即時新聞澄清專區

    機關介紹

    本會簡介

    重點施政

    組織條例

    組織架構

    業務職掌及連絡電話

    首長專區

    歷任首長

    會徽圖說

    大事紀

    雙語詞彙對照表

    聯絡我們

    政府資訊公開

    重大政策

    施政方針

    個案計畫評核

    預決算與會計報告

    研究報告

    業務統計

    本會捐助財團法人之相關資訊

    政府開放資料

    支付或接受之補助

    與其他機關之業務分攤

    前瞻基礎建設

    工程施工查核專區

    生態檢核

    廉政園地

    請願之處理結果及訴願之決定

    行政指導文書

    書面之公共工程及採購契約

    內部控制制度

    合議制機關會議記錄

    服務園地

    世界客家專區

    客家貢獻獎專區

    表單下載

    客家委員會協助受疫情影響之客庄產業振興專區

    全國客家社團

    客家事務專責機構

    伯公照護站專區

    客語為通行語專區

    通譯人才資料庫

    客語友善環境形象識別系統規範手冊

    檔案應用專區

    ODF宣導專區

    電子書

    活動行事曆

    問卷調查

    獎補助線上申辦

    獎補助線上申請

    獎補助線上申辦操作手冊(公版)

    客語深根服務計畫補助

    客語生活學校補助

    會員專區

    註冊會員

    會員登入

    忘記密碼

    電子報訂閱

    歷史電子報

    性別平等

    性別主流化

    性別統計

    性別預算

    性別平等專案小組

    性別業務推廣

    性別新知

    性騷擾專區

    相關連結

    :::

    總點閱次數: 14784693
    總瀏覽人次: 11308309
    (自 2016-4-27 起)
    最近更新日期:2023-03-30 17:04:06

    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地址:242030 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北棟17樓
    電話:(02)8995-6988 傳真:(02)8995-6987
    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廉政意見反映管道:
    廉政電話專線:(02)8512-8598 廉政傳真專線:(02)8995-6986
    地址:(24220)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北棟17樓客家委員會政風室收
    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 版權所有,
    【隱私保護與資訊安全政策】 【常見問題】 【保有個人資料檔案公開項目】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建議解析度1366 X 768
    上班時間:每週一到週五8:30至17:30,【聯絡我們】

    通過AA檢測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我的E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