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簡介
柔佛新山客家公會
圖:柔佛新山客家公會位於壬癸路(JALAN JIM QUEE)的會所。
客家先輩,在19世紀初開始,離鄉背井,從原鄉飄洋過海到馬來西亞柔佛州柔佛新山謀生。到了1926年,柔佛新山客家先賢們為了聯絡鄉親情誼、互相關懷照顧及集中力量,共謀社會福利為目的,組織《同源俱樂部》。這個由先賢同鄉們組成的“俱樂部”,經過歲月的演變也就是今日《柔佛新山客家公會》的開基淵源。
當時柔佛新山客家先賢潘成容與鄔惠堂高瞻遠瞻,發起籌組屬於客家人本身的組織,定名為《同源俱樂部》。同源,即同一源流的意思。不論大埔、梅州、惠州、東莞、河婆、茶陽、揭西等地,不分彼此,同系一家。
圖:柔佛新山客家公會位置
潘成容為當時柔佛州按察司(華人事務官)高等法院一等通譯員,鄔惠堂(鄔有祥令翁)是柔佛新山客家族群的名商(仁春堂東主),對柔佛新山的慈善公益非常熱心。因此,兩位長翁振臂一呼,就得到客屬同鄉群起熱烈回應,當即成立籌備委員會,除了潘、鄔兩位之外,還有鄔壽庵、黃德輔、劉登鼎、李興唐、曹學三、胡錦開、劉玉坡、李芹初、廖泰馨、陳彼得、鄔玉澄、李習亭、錢炳喜、甘玉修、田亞對、劉輝如等君協力宣導,遂於1927年1月1日,宣佈正式成立。首屆社長為鄔惠堂、司理為陳彼得、財政胡錦開及潘成容。
|
||
圖:本社創辦人潘成容。 |
圖:本社創辦人鄔惠堂。 |
圖:本社創辦人李興唐。 |
圖:本社創辦人胡錦開。 |
圖:本社創辦人鄔壽庵。 |
|
同源俱樂部在創立初期,最先租賃柔佛新山明裡南街15號3樓作為會社,由於位於明裡南街的社址面積狹小,加上社員不斷增加,不敷應用,1928年,本社購置依布拉欣街門牌39號,與後座陳旭年街門牌31號,二合一相對背的磚瓦店屋,作為會所。同年12月7日,本社特地邀請中國駐星總領事,李駿先生主持揭幕典禮。當時各華僑領袖及本地政府官員如按察司(高級通譯員)等亦多參與這三天三夜的宴客慶祝,可謂極一時之盛。
圖:1928年,中國駐理事李駿先生為本社新會所主持揭幕典禮。
1942年,日軍南侵,馬來亞淪陷期間,會務被迫停辦。1945年8月15日,日軍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和平後,幸賴鄔惠堂、鄔有祥、劉偉民的領導和朱化東推動下,社務逐漸振興起來,以《柔佛新山同源社》的名義重新註冊複辦。劉偉民,鄔惠堂,何子裘,鄧康等先賢先後出任社長,領導會務。
圖:劉偉民。 |
圖:朱化東。 |
自1948年至1990年,本社的大事蹟如下所列:
年份 |
事蹟 |
1948年 |
5月2日,中國峨嵋艦仕官遊柔佛,於本社前留影。 |
1956年 |
陳佩良擔任社長,發起購置位於任桂路的地段,興建同源社安老院及殯儀館。 |
1962年 |
宋子廉出任社長 ,展開廣招會員運動。 |
1967年 |
名譽社長蕭畹香倡議成立社員子女學業優良獎勵金基金。每年于召開會員大會時,頒發獎勵金予學業成績優異的會員子女,至2018年,已有51年歷史。 |
1974年 |
拿督劉南輝接任社長,修改章程,冠以《柔佛新山客屬同源社》,為客屬總機構,屬代表柔佛新山客屬人士的唯一組織。 |
1974年 |
青年部(後稱“青年團”)成立,郭展誠為首任青年部主任。9月28日,客青金獅團成立,為南馬區唯一的北獅團。 |
1978年-1979年 |
維修會所。1979年12月7日,慶祝創設五十一周年,舉行落成啟用典禮, 永遠名譽會長蕭碗香親臨主持慶典。 |
1981年 |
葉貴高出任社長。 |
1982年冬 |
葉貴高社長病逝,社長之職由黃拔祥接任。 |
1984年 |
本社成立婦女組,鐘月如擔任首任婦女組主任。 |
1986年 |
拿督田德源接任社長,署理社長為拿督蕭光麟醫學博士。同年本社獲選為大馬客家聯合會值年理事會,主辦下屆客聯大會(1988年),但因內部紛爭,未能如期舉辦。 |
1988年 |
鐘月如擔任會長,為柔佛新山華社社團第一位女性領導人。 |
圖:1948年5月2日,中國峨嵋艦仕官遊柔佛,於本社前留影。
圖:本社名譽社長蕭畹香先生,為本社成立社員子女學業優良獎勵金基金。同時為柔佛新山寬柔學村、南方大學學院貢獻良多,柔佛新山華社譽為“慈善老人”。
圖:2016年會員子女獎勵金于會員大會頒發,本會得獎子女與本會理事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