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簡介
馬來西亞砂拉越民都魯客家公會簡介
1, 歷史沿革
* 成立的時間:2000年2月29日
* 成立宗旨:A, 聯絡會員情誼 B, 促進會員互助合作精神 C, 增進
會員福 利及參與農工商業投資 D, 發揚客家文化與優良傳統。
2, 組織形態
* 組織章程:包含公會名稱、註冊通訉地址、宗旨、會員、入會
手續、會員義務、會員權利、會員名冊、會員退會、開除會籍
入會基金、執行委員會、委員會職權、選舉及任期、會議、財
政規定、審計師、產業理事、青年團與婦女組、禁例、修改章
程、解散。
* 會長任期:無任期。惟主席與財政只能任兩屆為期四年;青年
團委與婦女理事與上述相同。
* 改選狀況:執委會、青年團、婦女組兩年一屆屆滿後即舉行改
選,選舉以提名方式進行,任何提名者必須獲得1名永久會員
為提議人及1名附議人方為合法。一旦超過章程法定人選,即
在會員大會中由會員投票,高票者即中選為理事。
3, 例行性活動
* 舉辦活動與時間等資訊
常年活動 A, 五月份家庭日、七月份頒發會員子女成績優異與學
術獎勵金、八月份捐血運動、九月份慶祝中秋暨孝親敬老會及
農曆新春聯歡會。
*其他:A, 根據需要主辦會員子女學術性比賽 B,配合本區華人社
團聯合會主催的各項包括教育活動 C,配合馬來西亞或砂拉越州
屬會主辦的嘉年華會或婆羅洲三邦客家山歌比賽等。
馬來西亞,簡稱大馬(馬來文:Malaysia、爪夷文(Jawa):مليسيا),東南亞的國家之一。馬來西亞是一個由十三州和三個聯邦直轄區組成的聯邦體制國家,面積有333,557平方公里[2][3],首都為吉隆坡,政治中心則位於布城。馬來西亞共分為兩大部分,之間有南中國海相隔著:一個是位於馬來半島的西馬來西亞,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接壤;另一個是東馬來西亞,位於婆羅洲島上的北部,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而汶萊國則地處沙巴州和砂拉越州之間,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故馬來西亞的氣候屬於亞洲熱帶型雨林氣候。
馬來西亞的國家元首稱為最高元首,而政府由出身國會最大黨或聯盟領袖的首相所領導,政治體制是沿襲自英國的西敏寺制度。外交方面,馬來西亞在1957年9月17日加入聯合國,也是環印度洋區域合作聯盟、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大英國協、不結盟運動和伊斯蘭會議組織的成員國,同時也是東南亞國協(英語:ASEAN)的創立國之一。主要參與的軍事行動有五國聯合防衛和聯合國維和行動。
沙勞越(馬來文:Sarawak),中國大陸譯作沙撈越,港澳譯作沙勞越,馬新譯作砂拉越,又稱砂朥越或砂羅越,是馬來西亞面積最大的州,北婆三邦之一。
民都魯是馬來西亞砂拉越第四大的城市,是一個沿海城市。
歷史
早期:屬於汶萊(Brunei)。
1861年:被割讓於英國(British)政府。
1867年9月8日:首屆州立法議會舉行地點。
1986年8月31日:脫離美里(Miri),成為砂拉越州第九省的民都魯省。
地理
經緯度:113°E 3°N
省份面積7220.4平方公里。
位於東馬來西亞(East Malaysia)砂拉越州中心部位,東北接美里(Miri),西南連詩巫(Sibu),與兩座城市各別相距200公里左右。
70年代初期仍為人口約5千的漁村,座落於砂州上述兩座百年名城之間。
擁有兩個副縣
達島縣(Tatau)
實巴荷縣(Sebauh)
人文
人口
2007年人口數目超越18萬人
以1980年4.3萬人口計算,至2006年17.7萬人口,人口平均年增長率為5.59%,居全國現時人口10萬以上城鎮之首。
語言
華族通用中文,最重要的漢族方言為福州話,其餘尚有廈門話、潮州話、廣東話、客家話、興化話、會寧話等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