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簡介
泰國昔稱暹羅,是一個君主立憲的國家,位於中南半島中心地區,北面接壤寮國,西與緬甸為鄰,東面是高棉,南面是馬來西亞。全國面積五十一萬四千平方公里,行政劃分為七十六個府治,首都設在曼谷市。北部最大的城市為清邁,號為「美人窩。」合艾是南部最大的商業城市。總人口約六千萬人,華裔血統的泰人二千萬,被稱為華僑最多的國家,其中以潮州人居冠,大部分寄居在曼谷,其次為客家人,寄居在全國各個府治,以農業為主。客家人在士、農、工、商、各橫頁中人才倍出。另外還有廣府人,海南人及福建人等;泰國的客家族群中以梅縣、豐順、大埔、興寧、惠洲,較多,都各自設有獨立性的會館。有泰國客家總會,泰國豐順會館、泰國大埔會館、泰國興寧會館、泰國惠洲會館;倘有近年成立的旅泰台商客屬聯誼會等,客家人在泰華僑界是一股龐大的力量。
泰國梅縣會館是一所具有歷史的會館。客家人移民泰國,在最早期為唐朝,所以泰國人民俗稱中國人為唐人。泰國的客家人在職業方面,昔日是梅縣人開洋行、縫衣業、剪髮店、皮製品等。梅縣人後裔伍氏家族開有泰華農民銀行,是泰華五大銀行之一。泰國梅縣會館的宗旨為加強會員間之聯繫,增進全體會員之情感交流,增進認識客家人的傳統精神與文化,承先啟後,團結合作,守望相助,發揚光大,融合會員力量以提升、促進、支持各項客家文化活動,增加客屬總會越南分會及當地社區福祉,並竭力協助會員融入泰國主流文化。對會員、會員家庭或任何其他需要支援者所遭受的困境,提供援助及安慰。 現任理事長(會長)為古柏生先生。
泰國是華僑最多的國家,在英明的皇上陛下庇蔭下,人民安居樂業,水乳相融,華裔台人在泰國從事各行各業,豪不受限制。泰國有一條法律最令人鼓舞的是,凡在泰國聖土出生的小孩,不論父母是哪一國人,一律擁有泰國的國籍,申報出生紙時可以用泰人姓名,故一般華裔泰人都有雙重姓名,比如說本人姓盧,泰姓取為「盛乍倫」,泰名使用素拉猜三個字,與中文發音完全不相同,就因為如此我們可以唸中、泰、英三種文字,還可以參加軍訓保衛國家,擁戴皇上。
公元二○○二年中旬,台灣世界客屬總會吳伯雄總會長蒞泰訪問,在客總歡迎會上特別乎勿全世界客家鄉親,注意客家話的流失,希望大家共同來推行客家話運動,使客籍青少年認識客家文化,我覺得吳總會長語重心長的言論是千真萬卻的事實,不容忽視。
國名: 泰國 / Thailand
首都: 曼谷(Bangkok)
時差: GMT+0700 台灣時間減1小時=泰國時間
語言: 泰語為官方語言,但英語也通行。
無論各版旅遊書籍怎麼編撰「旅客須知」,開宗明義第一條絕對是「尊重皇室」,無一例外。
泰國人生性寬厚,但唯獨對皇室的敬意不容商量的餘地,這項堅持自素可泰王朝以降,迄今700年始終如一,令外來訪客都不敢對這份敬意存疑,在泰國待上3天,你會連「國王與我」也不敢提。對泰國人而言,「國王與我」一廂情願將泰皇描述成剛愎自用的獨裁者是不可寬恕的大錯,你千萬別逞口舌之快爭辯,泰國人在這方面的底線絕不容任何人挑釁。
儘管泰皇享有崇高的聲譽,但民意畢竟不比世襲的皇位,要深得民心憑的還是真本事,因此之故,歷代稱職的泰皇,不僅練就馬上得天下的本領,更迭創政績以籠絡民心,在素可泰王朝叱侘風雲的藍坎亨王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他年方19就跨象出征,藝高膽大,睥睨當代,終其一生累積的戰功,使素可泰王國的版圖擴張了10倍之廣,令人肅然。但名留青史留的不是他的驍勇善戰,而是他創造泰文的智慧和一流的外交手腕,國泰民安畢竟只能智取不能豪奪,明白這層道理,才能高枕無憂的穩坐龍椅。
事實上,泰國自素可泰建朝立國以來,700多年奉佛教為國教,君王與人民同為佛陀信徒,慈光普照眾生,悟道機會平等。細觀佛教二千多年來的影響,就屬泰國最為多彩,這個亞洲佛國無處不說法、無人不禮佛,建築奇觀是佛寺,雕刻珍品是佛像,兩相交織出泰國立朝開國以來的驕傲和起落。
冷眼看蘭那、素可泰、艾尤塔雅、卻克里四大王朝輪番改朝換代,但無一不傾全力建寺造佛,四大王朝的哀榮與興亡,全刻畫在寺宇的殿廊和佛像的容顏中。 而除了這些佛廟古蹟外,泰國也以優美的海美景致著名,以普吉島來說,它的名氣可能早已超越曼谷及其他各地,成為泰國首屈一指的度假勝地,許多遊客到了泰國甚至就直奔普吉島,享受熱鬧多元的海島假期。
95%的人口信奉佛教;3.8%屬回教;0.5%屬基督教;0.1%屬印度教;0.6%屬其他宗教。 佛教在泰國不僅是民之所倚的國教,而且已成根深蒂固的文化,翻開泰國歷史,頁頁佛教的力量與影響,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未來也不會改變。事實上,研習佛法、出外化緣本來就是每日生活重心,不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酗酒也同樣是基本戒律,過午不食、嚴禁女色更是沒得商量的規矩,且自素可泰五世李泰王出家修行以降,泰國男子終其一生都得剃度出家一段時期,連國君也不例外。
另外,有少數的泰人和大多數南部的馬來西亞人信奉回教,其餘人口的半數是基督徒(大多數是山裡的少數民族)。另外的半數人口信奉的有印度教、儒教、道教、大乘佛教等。南部有一些中國廟或清真寺,有機會不妨參觀一下。在參觀廟宇、聖殿、或清真寺時,記得脫鞋。入清真寺時還得蒙面。
泰國目前人口約5885萬人,其中以傣族為主。泰國人民曾經歷多次的民族遷徙,據推測他們的祖先居住於印尼等南洋群島,後來渡海到中國南部和西南沿海區,再遷移到泰國北部,於13世紀建立最早的泰國王朝。
根據泰人遷移的歷史來看,是傣族由中國南部,沿著肥沃的河谷向南遷移:由中國南部的紅河谷到布拉瑪普得拉河谷(Brahmaputra, 雅魯藏布江下游),到湄公河谷等。而13世紀中葉,在中國北方蒙古族的壓迫下血度往南遷徒。傣族在遷移的過程裡,不斷地與當地的民族融合,包括蒙─高棉族(Mon-Khmers)族、藏─緬族 (Tibeto-Burmans)等。
根據目前出土的資料顯示,傣族能夠和平地與當地民族融合、吸收當地文化,可能是因為遷往的地區已有少數傣族定居,所以他們容易以合作而非武力的形式與當地人民相處。